灵动的语言成就灵动的课堂(王小霞评课稿)
发布时间:2015-03-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作者:jxwxx    课题研究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21    更新时间:2013-6-5

灵动的语言成就灵动的课堂

王小霞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中写道:“……影响人们内心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语言。教师口中的语言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就像演奏家手中的乐器,画家手中的颜料,雕塑家手中的刻刀和大理石一样。没有乐器就没有了音乐,没有颜料和画笔就没有绘画,没有大理石和刻刀就没有雕塑,同样,没有活生生的,深入人心的动人语言就没有教育。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 “教师的语言,是感化学生心灵不可取代的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
    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也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张奇华老师正是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用张奇华老师的话说,课堂上他特会“勾引”“撩拨”,“勾”住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出学生的探究欲望。张奇华老师的语言饱满动人,他的语言、他的引导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令人陶醉的学习情景中。

在《平均数》这节课中,我们就通过一个片段来回味一下张老师具有“勾引”“撩拨”意味的语言:

先出场的是小强,他1分钟投中了5个球。可是,小强对这一成绩似乎不太满意,他请求再给他两次机会。如果你是张老师,你会同意他的要求吗?生:我不同意。万一他后面两次投中得多了,那我不就危险啦!生:我会同意的,做老师的应该大度一点。师:呵呵,还真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不过,小强后两次的投篮成绩很有趣。(课件出示小强后两次投篮成绩:5个,5个,学生会心地笑了)师:还真巧,小强三次都投中了5个。现在看来,要表示小强1分钟投中的个数,用哪个数比较合适?生:5。师:为什么?生:他每次都投中5个,用5来表示他1分钟投中的个数最合适。

再出场的是小林,第一次投中4个。师:如果你是小林,就这样结束了?生:不会,我也会要求投两次。如果只投这一次,连小强都比不过,更不要说和张老师比了!师: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小林4个,4个,5个)师:三次成绩各不相同。这一回,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小林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呢?生:我觉得可以用5来表示,因为5最多。生:我不同意。小强每次都投中5个,所以用5来表示他的成绩。但小林另外两次分别投中4个和3个,怎么能用5来表示呢?师:也就是说,如果也用5来表示,对小强来说——生:(齐)不公平!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生:用4表示。师:不过小林会想,我毕竟还有一次投中5个,比4个多1啊!生:那他还有一次投中3个,比4少1啊!

以上,加粗部分是张老师的语言,划线部分是学生的语言。我们看到,正是有了张老师充满幽默、激情、机智的语言,才有了学生的智慧生成,不仅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如果你是张老师,你会同意吗?”前半句让学生站在老师角度思考问题,把学生引入情境,后半句“你会同意吗”一下子撩拨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望,我当然不同意啊,然后爽快而迫切地说出自己的理由,顺其自然。“还真和我想到一块去了”,这句话既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又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和老师想的一样,多光荣自豪啊!接下来还不使劲在课堂上表现,师生是如此融洽。

“如果你是小林,就这样结束了?”走到了学生心里,就这样结束了,多不爽,哪能呢!学生马上把自己换位作为小林,还不气鼓鼓的,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沉入数学情境,让情境真正为数学学习可用,语言的魅力不可忽略。“真心有灵犀一点痛”又拉近了师生距离,在以上过程中,教师一推一拉,推——把学生推到数学情境中,把自己当作小林、小强思考;拉——拉回到和教师同一战线,让学生觉得自己和教师水平差不多。在推拉过程中,就象太极一样,游刃有余。“不过小林会想,我毕竟还有一次投中5个,比4个多1啊!”教师把自己当作了小林,委屈地伸冤,立刻学生想要安慰他,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他每一堂课都令人深深陶醉,每一堂课都给大家带来意外的惊喜,每一堂课都能吸引住学生,“吸”住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出学生的探究欲望。进入张奇华的课堂,真是一种享受,仿佛在品茗一顿语言盛宴。这就是张齐华的课堂,与众不同的课堂,笑声与掌声不断的课堂,独具数学魅力的课堂!

课题研究录入:jxsh    责任编辑:jxjmj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