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成长——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与研究”阶段研究汇报
发布时间:2015-03-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阅读与成长——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与研究”阶段研究汇报

研究背景

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初步的英语语感,使其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初步具备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既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又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英美等国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语言的特点。《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应达到二级,能读懂简单的故事和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新课标对于小学阶段英语课文阅读量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课标提出了要通过视听、听、读等方式,多给学生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量,因此,英语教学中必须增加语言输入量,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形成系统的阅读教学策略,掌握综合运用语言的的能力,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一些问题:

教师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局限在所学课本内容上,很少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文本;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注重对阅读材料表层信息的讲解,忽视了阅读文化方面的熏陶,侧重句型和单词的讲解,忽略了对语篇的整体性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看重阅读结果或学生选定的答案,轻视对阅读活动过程的监控,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方面:

1. 兴趣不高。由于教师缺乏对阅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阅读材料过多地采取逐句分析的方法,因此,学生在阅读中习惯逐字逐句翻译帮助理解篇章,被动接受知识,体性得不到发挥,体现不出活力和自我需要的渴望,所以兴趣不高。

2. 不能正确运用阅读策略。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生词不会通过构词法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猜测词义,有时对于一词多义的单词不能够准确地判断单词在句中的语义,遇到生词会产生放弃的心理,极大地影响了阅读效率。

3.不良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许多高年级的学生还有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如:阅读时唇动和低声读、用手指着所读内容、不断回读、脑袋摆动等,这些都直接影响阅读速度,进而影响阅读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首先通过题目、图示、上下文以及构词法等,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其次帮助学生掌握抓关键词的能力。如在阅读时,注意事物(what)、地点(where)、人物(who)、时间(when)、怎样(how)、原因(why)等关键词。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研究目标:

1.      通过研究,探索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构建实施小学英语阅读课的基本框架;

2.      通过研究,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思维、善于表达、追求主动发展的学生,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研究内容:

1、研究阅读材料的选择依据与内容

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考虑语言的难易程度,内容是否符合儿童的年龄与兴趣,是否吸引学生。同时尽量与牛津英语的主题式教学相结合,注意形式与内容的搭配,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牛津英语》教材,汇编出阅读教材系列。

2、研究小学英语阅读课有效策略

阅读课作为一门技能训练课,其任务着重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理解句子中的词义,帮助他们把音、形、义结合起来。因此,探索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使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对培养学生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大有帮助。

3、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与总体英语发展水平的关系

已开展的研究工作:

1. 课堂教学从语篇入手  无论是高年级,还是起始阶段的三年级。三年级以听、说为主线,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语段内容或故事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情景的创设下、学生的交流中、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词句的意义与用法: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推测等,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如:Unit5 Cartoon Time就围绕三个问题展开:Why is Mum happy at first? Is she still happy at last? What should Dad do?尽管三年级的孩子思维受语言的局限难以表达,但是这种问题的设计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思考的欲望,另外我们班级中有一些外籍的孩子,她们的语言能力比较强,叶澜老师在跟我们的一次交流会上就曾经跟我们谈到过一点,我觉得受益匪浅:课堂中孩子除了跟老师学,也可以跟学生学,如何放大优秀孩子的资源?所以我们班的唐熙致就会说:Dad should listen to Mum carefully. 我们的孩子就会说了Listen.包括U4,张博文会说:Sam’s Dad wants to eat Bobby! 这样的语言很多,好孩子就会跟着说),表演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而且很多孩子都喜欢创造性的表演!

 

2. 选择一些原版儿歌或绘本进行阅读赏析

这个我重点谈三年级:三年级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没什么底子,但并不是说学生就不能进行阅读,在学习字母阶段,我们就选用了童谣:Letter song 字母歌(A for apple, B for bee……)

在学习字母的过程中,分解歌词到各个课时,学完26个字母,让学生完整的欣赏了这首英文歌,大部分孩子都会说了,在那节课上,我们还赏析了多个版本的字母歌。

Clothes song

Colour song 颜色歌(What is red?)

 

三年级的绘本我只是选择了一些孩子喜欢的经典绘本,给孩子朗读,还没有在三年级中正式开展绘本教学。

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猜猜我有多爱你 这本书我自己看的时候觉得很简单,而且大部分孩子都读过中午版!(视频版)这本书选的不是很好,他主要是父母对孩子的情感,而且语言较长,学生的兴趣就不是很浓!

     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 这支童谣很多学生多听过,而且语言在不断的复现,节奏感很强,学生都非常喜欢!

还请薛老师再帮我们推荐一些!

3. 指导阅读策略  高年级这一块做的相对更好。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读懂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有经验的老师做得相对比较好,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能的培养)

A. 指导学生按意群阅读的习惯,渗透略读法和寻读法。在开始进行阅读训练时,可以提示学生不必要一字一句的去读,可以按词组或句子去读,当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和不理解的句子时,可以把它跳过去,能读懂大意就可以了;所谓寻读,它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有针对地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从资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项具体事实或某一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因此,在寻读时,不必字字句句过目,眼光要自上而下、一目十行地寻找与问题内容相关的词句,一旦发现有关的内容,就稍做停留,将它记住或摘下,无关的内容则很快掠过。

B. 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突破点一:依托语境。语境就是上下文,是词语、句子、段落所处的语言环境。一个生词的语境就是它的背景,即其周围的词语句子以及段落。利用语境推测生词的大意,就是通过识别生词及其周围的词语、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来实现的。利用语境推测生词的大意,其关键是要找出语境线索,如:一些能表明特定关系的信号词和某些标点符号等。突破点二:依托常识。阅读也是读者运用语言和个人掌握的知识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加工的过程。所谓常识就是一般人应该懂得与掌握的知识。比如,“John is in the pen”,我们不会按字面去理解为“约翰在钢笔里”,因为常识告诉我们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可见,在阅读中利用常识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当然,学生所具有的常识还可以帮助他猜测阅读文本中的生词词义。突破点三:依托构词法。从语义的角度看,词并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它还可以分解为更小的单位,即语素。词是由语素构成的。在英语中,有的仅有一个语素直接构成,如manmoon等,有些词则由两个或更多的语素构成,如:fourteen,该词就由fourteen两个语素构成。语素根据其在构词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般可分为词干、前缀、后缀三种类型,其中词干是基本的结构单位,是词的基础,如telephonetelescope这两个单词都含有词根tele-(表示“远”的意思),因而这两个词都与“远”有关联。因此,学生到了高年级,在具备了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可巧妙运用构词法来帮助我们推测生词的大意。

 

后期设想:

1. 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与专家引领;  

2. 研究关注到课内外;(阅读教学在课堂内可能是重在策略,如果课外也能做到自主阅读(英文报),那就能真正的提高阅读能力和综合能力)

3. 逐步形成各年段的阅读材料册或绘本书目;

4. 不断提升每位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不变的旋律,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满足学生思维、交际的需要。

5. 加强成果意识,及时积累过程性资料,撰写研究论文等,争取顺利结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