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分析:杨茵雯老师有关形状教学的总结
发布时间:2015-03-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常州市龙城小学二0一二学年第一学期综合学科期中教学质量分析表

学科   美术          任课教师    杨茵雯            2012   11  

表一:学科思考

对某一单元或一教材的具体育人价值挖掘的思考。

本学期我任教一年级的美术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切都从零开始。在教材中有关认识图形的一个“造型·表现”单元,《圆圆的世界》、《方方的物》、《找找三角形》、《形的组合》、《拼拼插插》,这几课分别引导学生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并启发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将这三种形状进行表现,通过看看、画、做做等方法将这三种形状与生活相联系,大胆、自由地组合把自己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进行表现,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表二:探索历程

结合教研课和日常教学,谈谈该类教材的育人价值的挖掘和教学行为转换策略的实践。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形成了以下几点实施策略:

点状启发,激起学生线性思维。

单元教学第一课时学生处于空白阶段,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圆圆的世界》一课中先引领学生先回忆生活中圆形的物品,一一举例说明并总结出圆形物体所具备的实用性及其特征。结合绘画构图饱满、线条流畅、色彩丰富等要求,学生完成了本单元的第一幅绘画作品。在第二课时中,教师出示红色圆形请学生想象,可以变成哪些圆形的物体,进而引出在红色圆形纸的内外进行添画,完成一幅剪贴画作品。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以上教学内容分成两课时完成,虽然第二课时一开始的联想环节感觉像是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但略显重复,故在其他班级教学重建时采取合二为一,课堂紧凑却不失教学重难点。学生明白本课是紧紧围绕圆形物体展开的“生活大搜索”活动。

 

条理清晰,学生分小组尝试自主学习。

基于《圆圆的世界》一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从生活中寻找类似的形状,将其以绘画或者剪贴的形式进行表现,所以接下来,知识点属于并列的《方方的物》《找找三角形》学生按小组进行自主学习。课前小组长告知课堂中所需学习的形状,组员进行课前搜集资料(结合数学课),课堂中小组内进行分享并进行归类(为了画面内容统一),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互相欣赏与补充,教师与学生一起尝试归纳方形与三角形的特征,最终选择某一种表现方法完成一幅主题鲜明的作品。

常州市龙城小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