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应用”课型的育人价值的挖掘研究》
2012学年第二学期研究计划
一、研究目标:
主要目标:
基于学生的主动、健康的发展,美术学科充分发挥学科特性的同时,进一步关注“设计·应用”课型的育人价值的挖掘研究。
具体目标:
1、从“新基础教育”研究共通理念和学科文化层面的实践研究,走向美术学科“设计·应用”课型具体育人价值层面的聚焦,形成具有局小特殊的“设计·应用”课型的价值理念和校本化目标体系,并逐渐架构美术学科的各课型结构系统。
2、积极探索校本化学科活动背景下“设计·应用”课型育人价值实践转化的策略。
二、具体工作: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学期将在以下三方面进行努力:教师学科文化素养的提高与美术学科教学价值观的研究同步跟进;“设计·应用”课型育人价值观与教学过程观的形成与转换立体式推进;课型育人资源的单一开发与美术组学科资源的整合。
1、以理论文献、综述学习为突破,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转换思维方式。
以美术组为单位,组织组内成员学习借鉴相关研究文献,进一步深化对美术学科内涵和文化的认识,重点对美术学科四大领域中“设计·应用”课型是育人价值的挖掘进行研究。通过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研究情况、总结研究经验。让每一位美术教师参与到实践行为中,转换思维方式。同时定期举行成果汇报,调整研究思想,明确提炼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和研究目标。
本学期每位美术组教师将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美术学科的文化,对“设计·应用”课型的教学价值观进行拓展性研究,完善美术学科育人价值的理念和目标文本。
必读书目:新基础教育系列书籍、《中国美术教育》、《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
2、以教学为载体,实施目标研究。
美术组将以课型研究为抓手,策划并提出有关“设计·应用”课型的研究方案,在教研组长和课题负责人的带领下,制定阶段研究计划,制定好研究行事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组织相应学习和研讨活动,同一思想明确研究方法与任务。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研究、专题小结”为基本的研究路径,深入开展实践研究,使研究成为日常化。
3、以组内教研活动为平台,加强过程管理和成果物化。
抓好专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和指导。开学初组织进行学科组研究方案交流,保证人人按计划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多一种意识,多一种实践,多一点思考,多一份总结。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不断反思,期中与期末以“美术学科育人价值与教学过程观的形成于转换策略”为主题进行阶段研究小结,美术组内的分享与交流,按期完成有质量的研究研究报告,并撰写论文。
做好专题研究的成果辐射,及时举行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观摩课、交流本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并邀请其他综合组教师跨学科指导,针对问题规划与调整课题研究内容与方向,不断总结研究成果与经验。初定5月份开始校内研究课的展示交流活动。
课题组成员在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要勤于思考、勤于动笔,不断提炼研究经验,并及时进行活动报道。本学期至少要完成一篇““设计·应用”课型的育人价值研究的经典课例”或“案例分析”,并争取发表或获奖。课题组成员要积极维护课题网站的正常运转,要把各自研究的动态和成果及时在网上呈现,以实现资源共享,以让本课题起到一定的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