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数字化的学习为美术课增添灵感》
发布时间:2015-03-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数字化的学习为美术课增添灵感

作者:杨茵雯           工作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邮政编码:213000 

电子邮箱:yywcici@{域名已经过期}

内容提要

目前,网络、数字化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个学校正在各自开展着有关数字化学习领域的研究,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就“基于资源运用的数字化学习方式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紧跟学校研究的步伐,让数字化学习走进了日常的课堂,经过对美术教材知识的梳理发现,小学美术四大教学领域中,对学生创意极具挑战性的“设计·应用”课型在数字化学习的促动下效果格外明显。

关键词

创意设计     数字化课堂     实践

正文

不断地实践,是创意设计的安全保障。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有着这样的要求:

    第一,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三,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是重中之重。经过几年的教学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属于胆子大、想象力丰富却由于能力较低而无法实现;中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能力适中、尝试实践积极性适中,个别会出现为难情绪;高年级的学生能力较强、想象力趋于理性,实践时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讲提高动手能力是当务之急。有创意的设计往往属于灵光一现,但也是建立在不断尝试实践的基础之上。

数字化课堂,是实现创意的原动力。

通过对12册教材的梳理,罗列设计类的教学内容,并整理出常态课不能直观有效或难以解决的难点问题,如《会说话的手》一课,要让学生对摆出不同的手形进行想象,运用水粉颜料、废旧材料在手上进行直接装饰,形成有创意的新造型。虽然在本课之前学生已对手进行写生,有关手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在手上直接进行创意装饰还存在着很多困难。比如:

(1)作品的局限性。摆手形可以是单手也可以是组合,但要学生单独完成作品则只能选择创作单手作品,而合作则导致有部分学生不能实现操作实践。

(2)作品的保存。一节课的时间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来说非常紧张,很有可能作品创作到一半就下课了,而碍于下面的课迫不得已要清洗干净,付出的努力面临半途而废。即使时间充裕最终的作品可以拍照留念,但免不了被清洗掉。

(3)学生的创新性。要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难度很大,往往需要不断的实践才会获取更好的灵感。就目前而言,涂在手上的颜料仅仅需要修改都是个大问题,更不用说尝试多个设计方案了。要让早已习惯于 “纸上谈兵”的学生直接在手上下笔,要么异常地兴奋要么格外地排斥。

以上困难不仅在本课,其他设计课上一线教师也会频繁遇见。而运用数字化技术平台可以更有效、直观、高效解决这些困难,极富优势地体现出常态课无法替代超越的特性。而数字化技术是起到辅助促进的帮助,并不完全替代原本美术的实践操作。

数字化的美术设计课《会说话的手》是在让学生进行直接装饰前增加的一课时,这样形成了从写生手——设计手形联想画——创意装饰手的单元系列。在数字化的课堂中学生在ipad上通过Sketch绘画软件可以不断尝试直到创作出作品,再通过基于无线网络的iCloud云平台进行分享,而且每位学生都能欣赏其同伴的作品及创作过程,实时进行评价和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体验,呈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会说话的手》传统课堂与数字化课堂的教学环节对比:

(1)学生创作环节:

传统课堂:学生运用水粉颜料在自己的手上进行创意添画。

数字化课堂:学生先利用ipad拍照功能将摆出的手形进行拍照,可以摆出单手手形也可以是手的组合;然后在绘画软件Sketch中导入手形的照片作为底图,新建图层后在不更改手形照片的基础上,学生能在手上进行随意的添画,即使有变更也能随时修改而不会“弄脏”自己的手,同时学生还能运用同一个手形完成不同的设计方案,这样就能够在众多方案中选择最满意的,等到第三课时用水粉颜料进行直接装饰。由于全班可以在iCould云平台进行资源共享,所以学生彼此之间可以其他的创意手形在绘画软件中进行创作,和谐的实现了资源共享。

(2)作品欣赏环节:

传统课堂:学生集体看书、看教师课件中的作品、集体欣赏展示在黑板上或讲台前的作品。

数字化课堂:通过iCould云平台可以实现全班共享。有些胆子小、自信心较弱的同学可以采用不记名形式进行展示,适当的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心。每个人在自己的学习终端上进行自由欣赏,甚至可以放大局部进行更深层次的欣赏。同时还能欣赏到别人的创作过程视频资料。

(3)评价环节:

传统课堂:学生举手示意,由教师邀请进行发言,但在课堂上无法实现人人评价。

数字化课堂:通过iCould云平台可以实现生生、师生互评。通过留言、点赞的方式对每一幅作品进行评价,在短短几分钟内针对性的作出评价。通过数据统计推出最受欢迎的作品,这样的评价方式尝试一阶段后发现,个别不自信的学生在这样的网络互评中逐渐拾回信心。在人机交流结束后会邀请学生以课堂发言的形式表述自己的评价观点。

    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可以不断地进行操作实践,将自己的创意实现,选择最终的满意设计方案予以实施。摆脱传统课堂中畏首畏尾的状态,全身心投入到设计中,因为设计可以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让每一个学生浑身充满了设计的灵感。

课堂中围绕学生所展开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利用学习终端进行参与学习,而最终回归于初衷,因为数字化学习是促进教学和学习的一种工具,一种技术,一种灵感源泉。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基于数字化环境的教学模式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 2011

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