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后,小学数学新教材对数学知识的呈现与旧知识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很多知识都以情境图的形式出现。数学情境图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单元情境图、例题情境图、习题情境图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数学教材中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扩展了数学学习内容的外延,提高了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兴趣,也加深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所以情境图是教材资源的灵魂所在,是实现数学学习的目标的重要素材。
下面我就这几个月的课题研究开展情况做下汇报:
一、确定课题研究组成员。
为了开展课题研究,我们确定了课题研究人员:傅海燕老师、袁平平老师、王璐老师、刘美娟老师。我们几位成员紧紧围绕课题研究计划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借助课题的研究将我们在低年级进行情境图有效教学中遇到的情况进行分析与思考,努力探索情境图教学的可操作建议和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付出也有收获。
二、组织学习与情境图教学相关的理论。
在课题研究工作中,我们感到自身素质的重要性,课题研究没有理论支撑犹如空中楼阁,所以我们利用网络平台组织课题组成员上网收集有关情境图的资料,比如:《探析第一学段情境图教学中的缺憾及对策》、《小学数学低段情境图的目标解读策略》、《新教材中“情境图”开放“四字经”》等。课题组成员可以把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及时上传校园网课题研究中心,也可以浏览其他成员的文章,及时了解课题的研究动态,掌握课题研究进度,方便课题研究素材的积累。
三、认真上好情境图教学的研究课。
低年级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绚丽多彩、生动有趣的情境图。每个月我们都会按照教学进度精选一个教学内容,作为课题研究的素材。确定的教学内容既有计算教学的,概念教学、还有图形的认识,做到素材选取的普遍性。如傅海燕老师执教《两位数乘一位数》、桂烨老师执教《认识角》《三数连加》、王璐老师执教《第和第几》、刘美娟老师执教《解决有关括线的实际问题》、袁平平老师执教《9加几》。每位教师先自行设计教案,再邀请组内的其他老师来听课,集体研讨,设计出一份比较成熟的教案,有的还在教研组层面开放过。
四、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我们的思考。
存在的问题:
第一,利用形式单一
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发现,情境图只是起到导课的作用,也就是在课的开始呈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要求发现图中所蕴涵的新知识进入新课的学习,而对于本节课后续的学习似乎作用不大,仅仅在一开始出现几分钟。
第二,呈现方式单一
上课时我们总习惯把情境图往黑板上一挂然后就开始提问: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实践证明,教材中的情境图多是结论式的呈现,相当一
部分情境图缺少动态过程。学生只盯在图中的文字部分,学生的观察、发现,变成了寻找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第三,选择途径单一
教材中大部分情境图确实为老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但并非所有的情境图都很合适、贴切。如《认识人民币》中的硬币、纸币图,很多都是第四套人民币,现实生活中已经不流通了。。
从有效教学的角度,我们提出几点思考:
第一、使情境图贯穿整个数学课堂。
我们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把情境图和本节课后续的学习贯穿起来,不仅使
课堂更加连贯,也能使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记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可以给情境图编个故事。比如傅海燕老师教学“认识11-20”时,创设了喜洋洋运动会的情景,把摆小棒设计成给小动物做旗子,把想想做做中的圈草莓和小伞设计成给他们买礼物,认识生活中的数设计成到比赛完后去喜洋洋家做客。这样把课本的几幅“情境图”串成一体。使学生产生积极、喜悦、参与的学习心态。
第二、变静为动,使情境图“活”起来
我们可以变静止的画面,为动态过程性的出示,辅以情境式的说明。比如桂烨老师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我们可以先动态出示3小朋友在浇花,后来又来了2个小朋友来帮忙。使原本静态的情境图变成了动态过程式的演示,在紧紧把握学生思维的前提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动起来,比如王璐老师教学“第和第几” 当我报一个位置时就请符合条件的小朋友站起来和我打招呼。在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身体动起来,脑子也动起来了。
第三、创造性地利用情境图。
很多时候,我们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情境图的基础上,可以以情境图为蓝本进行合理设计。《认识毫米、分米》想想做做提供的情境图是让学生测量橡皮和铅笔的长宽。对学生的挑战性不是很大。因此我对主题情境进行了重新设计,改为“吸管有多长”。出示一盒酸奶,告诉学生酸奶盒的高度是9 厘米,酸奶盒配有一支吸管,请大家猜猜吸管的长度。学生猜测积极性很高,出现了多种答案,这个情境图赋予了学生测量活动的现实意义,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五、后期的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到这里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成果可能还是一些一线教师的
随堂经验,多数是针对“个别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缺乏完整的、系统性的整理归纳。
基于以上,后期的重点立足于站在有效教学的视角,构建小学数学情境图有效教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小课题研究,能够对低年级数学情景图有效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观点。结合对情景图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为低年级数学教师在有效利用情景图教学生提出更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和策略。
课题研究需要相互碰撞,相互交流,只有集合了大家的智慧,才能有效推动课题开展。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会多进行交流,多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思,将本课题更好的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