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情境图的有效教学》第二学期课题研究总结
从去年确定这一课题以来,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按照课题研究计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努力实践研究,现将第二学期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 继续加强学习,促进理论上的成熟
课题的研究,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情景图的教学,我们在图书馆和网络上翻阅了大量的教育杂志,有《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教学论》、《教与学》、《教学设计》等。课题的研究,只有大家的通力合作,开展探讨,才是最有效的方法。课前,同年级的老师就某一课题的内容,寻找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讨论;课后,结合上课的情况进行反思,谈上课的感受。让课题的研究与案例有机结合。
二、加强课堂实践,扎实开展研究活动
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过程。以情境、主题图、连续的问题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体验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感受数学知识是怎样形成的。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用一个有发生,有经过,有结果的完整“情景”把课堂串起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串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由问题引发学生质疑,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得到了以下几点共识:
(一)正确有效地使用教材的主题情境图。
1.结合教学实际,合理改编情境图。在有些时候,主题情境图并不符合所在班级的学生的实际,教师要合理的改编情境图。
2. 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合理呈现情境图。在教学的影响下,学生对抽象材料的注意逐渐得到发展,但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在引起低年级学生的注意上仍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情境图呈现的直观性是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条件。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
1. 依据主题情境图,创设操作情境。教材中提供的情景中有很多是动手操作的情境图,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围绕主题情境图创设相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过程中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2. 利用多媒体,创设展示情境。很多数学概念和数学问题虽然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近,但是往往学生对此概念不清。教师如果能借助多媒体,创设展示情境,学生带着疑惑或者问题去观看,有利于学生感受和了解数学知识。
3. 模拟现实生活,创设真实情境。教师可以围绕主题情境图,创设以学生生活为素材或生活背景为依据的虚拟真实的教学情境。将知识与现实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4. 结合学生经验,创设问题情境。主题情境图中大多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情境图教学,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实效。
1. 课题组成员把假设和构想,经过多次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初步构建起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的一般模式。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应用到生活中)。
2. 课题组不同层次的教师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在一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教学意识有了改变,教学方法有了提升。在备课时,教师们不仅要熟悉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结构和学生的知识生长点,还要不断摸索创设情境的方法和策略,从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3. 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了提高。课题组成员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合理有效地运用和创设情境,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表现为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方法,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从而促进了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加速了数学能力的提高。
四、存在问题与困惑。
一年来,虽然我们在实验中取得了点滴成绩,也在实验中发现了许多问题:
1. 教师知识的匮乏。通过课题研究,随着理论的不断深化,越发觉得知识的匮乏,对问题的捕捉缺乏敏感,对有些情景的创设缺乏能力,难以创设好的学习情景,供给学生学习的需要。
2.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学生思维的确变得活跃,创新意识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较为丰富了,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困难,对课堂的预设和生成把握带来了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