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动手操作等活动来直观地认识角。教材中安排的《认识角》的内容比较多,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直观地认识角;第二部分是体会角的大小与张口和边的长短的关系;第三部分是借助三角板中的直角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我在教学第一课时时进行了教材重组,第一部分是通过二级分类让学生产生角的定义从而理解角的特征;第二部分是根据角的定义判断怎样的图形是角;第三部分是在平面图形和生活中找一找角;最后一部分是利用材料自己设计一个角,体会角的大小与张口和边的长短的关系。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1)通过两级分类认识角的本质特征,并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方法。(2)通过对角的分类认识角及角的表示方法,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而重难点也体现在第二个教学目标里了。
在课上我首先由从平面图形剪下一部分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图形引入,让学生了解分类材料的来历。接着我让学生利用材料进行一级分类,分出“连的”“不连的”或者“直的”“曲的”这两类;紧接着在此基础上进行二级分类得出“直的连在一起的图形”就是这堂课要研究的角。在学生已经充分感知角的特征之后,我利用“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这个练习巩固知识点,加深学生认知印象。第二环节:我先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角,这里要注意学生指角的手势,明确角是在一个平面上的,并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第三环节;找出平面图形里的角,这个环节教师应该指导数角与数线段做标记的区别。最后一部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系”是本课的难点,刚开始时用学生小三角板的角和教师用的大三角板的角比较时有部分学生不是很清楚明白,后来我考虑到这一点,便在教学的最后一点时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我做了一个边比较长的角,学生利用材料做一个边比较短的角,让学生比较。又让他们思考,如果边短的角一定要比另一个角大,该怎么办?课件演示把张口拉大,一目了然。在进行这个环节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巩固知识既高兴又轻松,教学的难点也就在这游戏中突破了。
同时,在我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1、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简洁。2.怎样指一指身边的角动作指导不到位。3.最后一个环节在教学时有些急躁,还需适当放慢节奏。
希望,通过不停的磨课,自己能不断进步!这是希望,也是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