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读书目
1.书目:林汉达版本《上下五千年》
2.选择原因:作者林汉达,著名教育家,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他的通俗历史读物,深受几代青少年读者的欢迎。由林汉达主编的《上下五千年》是一套优秀的通俗历史读物,从旧版一问世就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获得了国家图书奖提名等多项荣誉。由林汉达确立的深入浅出、生动流畅的文体风格,开创了通俗历史读物的一个新时代。几经修订后,现在的《上下五千年》写作年代延至新中国成立,向后延展了一百多年,使青少年读者比较完整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并且增加了科技、文艺和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力求满足当今社会孩子们多方面的知识需求。
《上下五千年》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以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产的限制,而对于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既有历史性,又有文学性。
二、共读目标
1、接受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熏陶,了解《上下五千年》对弘扬中国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2、通过全班共读、教师指导的形式,学生进一步掌握读整本书的阅读方法。
3、通过自读,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三、共读方案
1. 共读时间:一学年
2. 共读计划:
时间 | 组织形式 | 活动内容 | 课堂指导重点 |
10.9 阅读课 | 阅读指导课 | 简介该书,激发阅读兴趣。 | 《上下五千年》是一本容量很大的书,同时它以故事的方式呈现,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这节课主要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通过他们已经知道了一些历史故事入手,体会到历史长河中还有许许多多精彩的时刻。 |
10.9-10.17 课余时间 | 自主阅读 | 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开始阅读,了解书本介绍的大致内容。 | 利用早读时间及时反馈每天的阅读情况,督促同学能尽快投入阅读。同时对学生群体中发现的较好阅读方法进行推广。 |
10.17 阅读课 | 阅读交流课 | 历史人物卡交流,交流前一期阅读的收获和困惑。总结提炼读整本书的方法,推荐好的读书习惯。 | 制作人物卡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通过全班统一的这样一个形式,巩固一种阅读方法,另外也是借此形式督促同学能真正去读。 此书上中下三册比较厚,虽然都是故事具有可读性,但如何读好是需要方法指导的,在这节课上,对整本书的把控需要引导。 五年级学生读情节没有太大难度,养成读读划划写写的动笔墨读书习惯比较重要,让他们在读情节的过程中也能关注到语言文字的表达。 |
10.17-11.6 课余时间 | 自主阅读 | 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开始阅读,能深入读好此书。 | 利用早读时间及时反馈每天的阅读情况,督促同学能更好地阅读。同时对学生群体中发现的较好阅读方法进行推广。 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要有定期检查,在每天摘抄中有一句的反馈。也便于引导同学关注什么是故事中的精彩描写语句。 |
11.6 阅读课 | 成果汇报课 | 选择其中一个历史故事进行课本剧表演。 | 小组组建选择故事是他们对整本书阅读后的一个评价体现,喜欢的故事往往表示对其内容的兴趣和表现形式的认可。 在表演的过程中,肢体动作、语言表现都是对书本语言的重现和升华,能较好地反映他们对内容的认识。 课本剧表演是他们喜欢的方式,如何演好而不是乱成一气是关注重点。这里的指导要落在前期的准备环节中。 |
四、 阅读评价
1.每天——读书小达人。(读的书多,读的书好作为推选标准,他可以在早读时向同学们推荐一个他最感兴趣的故事,也已经读过推荐故事的同学可以和他一起探讨故事中人物形象。当选的读书小达人可以在五千年长河榜上贴上自己的名字。)
2.每周——故事知多少擂台赛。(每周阅读,指导老师都会给一个阅读目标,按照全班进程应该读到那个时段,周五利用时间进行本周历史时段知识擂台赛,邀请上一期擂主出题,答对最多的同学成为新的擂主。题目都出自书中内容。擂台赛赛题可以在赛后公布在五千年长河榜中,组成长河的具体内容。)
2.活动结束时——“史剧盛典”小明星。(结合课本剧的表演,评选演得好的队员。评选标准定在选择内容是否合适,情节推进是否合理,演员表现力是否感染人等。可以有最佳重现奖、最佳人气奖、最佳表演奖等多种奖项。)
五、 成果展示
1.最喜欢历史人物卡
这是第一阶段自主阅读时期的成果展现形式,是他们在初步阅读后能做到的,对故事中的人物有一个大概认识。不同人物卡的制作和收集,也能借此形式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2.历史故事课本剧
这是成果汇报阶段的展现形式,既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也能将情节和文字表现力相结合。
3.小小故事会
这个成果展示形式不在全班范围内开展,只是全班形成共度氛围时,小范围小群体内的交流互动,指导老师将有意识地关注课余时间同学们阅读后的讨论,借助读书小达人的评选,推进故事在同学心中、口中的深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