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课题研究来源:网络 点击数:119 更新时间:2012-10-22 | |
学校体育的出现及其发展,正是人类试图提高自己生命质量的一种努力。体育、尤其是学校体育的发展史,是与人类的“生存”史纠缠在一起的。学校体育发展史,展现着学校体育与人的生存环境的变迁和生存方式的转换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学校体育能时时关注和体现新的“生存”需要,学校体育的价值或许能获得更大程度的发挥。“生存”与人的生命历程和生命活动紧密相连,人会从“生存”的角度评价和取舍各种可能性。在对“生存”的实现中,人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历史性的摒弃,并不断开辟新的生存路径、生存方式。学校体育的产生本身,就是人类试图提高“生存”关怀的程度和层次的一种努力。
教师的价值常常是通过自己教学对象的价值来间接体现的。然而,教师要促进教学对象获得价值负载,首先必须了解、尊重、珍爱并解放自己的教学对象。重新认识学生、发现学生、尊重学生和解放学生,把人的东西还给人,以人的方式教育人,是中国乃至人类教育最迫切需要进行的一场革命。基于此,我们可以把体育教学对象之生命理念确定为以下三个层面:
4.1人性化的生命。作为生命,它都要经历从出生(或受胎)到死亡的发展过程,在这一点上,人与动物甚至包括生物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因为人的生命是一种人性化的生命,何谓人之生命的人性化?首先是一种非定向化的存在,一种具有多种可能性的存在,特别是人脑的特殊组织结构,不仅使人具有了言语和思维的能力,而且使人成为一种天生好奇的存在。其次人是一个主体的存在,是一种能动的存在。人的生命本质与动物相比,在于他不甘于被动地承受外在世界的现实,他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自主地创造外在世界以满足自我好奇与发展。体育教学对象即人的这一天性,体现了人对自我生命的热爱和潜能的开发。正如西班牙的何塞·马利亚·卡希加尔指出:“人是活动的、好动的(这是天生的、自发的);人必然要动,也需要动。就分类学的原则来说,人和大多数动物、尤其是高级动物一样,是自动的,这是构成生命物一个主要因素。如果按照受到广泛重视、非常现实的分类法,人的活动可分为:为了生存需要的活动,和作为生物现象的突然自发活动,我们就会发现有一种类型的身体动作,一种人体运动,它不是受生存需要的驱使,而是由生物的或心理的根源自发产生的。这是运动中的始发活动。”[17]现代化的体育教师应该担负起发现、尊重和解放学生的重任,还学生一个真实的自我。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上课,体育锻炼兴趣更浓,一种发自内心、提高生命质量的自觉行动推动他们走向运动场,成为生活的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4.2发展中的生命。人是一种动态生成着的存在。一个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只是为了过成人的生活,他们有权力体验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生命历程,体验人作为人的全部生命意义。人的生命阶段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体育教育就应该尊重儿童的当下生活,体育教育要使人感觉到,人生的每一步对他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时期。没有这种生命感悟,人虽然可以摆脱物的宰制和异化,但却无法摆脱生命阶段倒错所造成的宰制和异化,使之无法真实、真正地拥有他自己。愿我们的教师能以人的方式去教育人,以学生的方式去理解学生,以学生的方式去教育学生,把学生的一切还给学生。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按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水平1至水平5分别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学段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18]
4.3整体性的生命。体育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体育教育中没有什么东西的价值能比“生命的成长”价值更为重要。然而,学生生命的成长并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性的成长。作为具有主动性的学生虽然是生命成长的主体,但他还不能完全知晓不同生命时期对自身发展的价值,还没有丰富的运动体验和生命体验。更不完全清楚如何在多种发展可能与需要之间做出抉择。因此体育教师要懂得和珍爱学生的生命整体性,用整体的教育去开发学生丰富的身体潜能。但是,我们的体育教育观对整体性的生命常常是以分裂的面目出现的,诸如“体育世界”与“书本世界”的分离、动脑与动手的分离、记忆与思维的分离、左脑与右脑的分离,以及体育与其它各育的分离等。分离的体育教育造成了人格的分裂和生命的残缺,找寻失落了的完整的生命意义已是当代体育教育,特别是当代体育教师的一项最为严峻的挑战。 |
|
课题研究录入:jxzyw 责任编辑:jxjm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