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育人价值
发布时间:2015-03-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作者:jxccn    课题研究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8    更新时间:2014-3-19

一、相关概念:

1.学科育人价值:叶澜教授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要认真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它除了指该学科知识领域所涉及的知识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外,还应该包括服务于学生丰富对所处的变化着的世界的认识;为他们在这个世界中形成、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学习该学科发现问题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提供一种惟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升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现能力。”[1]

对“学科育人价值”的理解我们认为一是要有育人立场,二是要多层次、多侧面来理解“学科育人价值”。就育人立场来说,应该从人的生命成长角度看待学科的价值。学科价值关涉生命成长,关涉自我发展,关涉“具体个人”的诞生;就思维路线来说,首先,不同的学科是不同的符号体系。这是学科育人价值的表层,也是工具层面。即不同的学科在学生面前是作为不同形式的间接经验而出现的,学生要把握这些间接经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工具性知识。其次,不同的学科是不同的文化意义空间,这是学科育人价值的中间层面或意义层面。即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学科学习丰富而复杂的间接经验。最后,不同的学科是生命的不同表现方式。这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深层或生命层面。

上述立场和思维路线是统一的。人的生命成长是一个不断充实自我的过程,也是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不断成熟的过程。学科对于人的生命成长的意义就在于,在赋予人不断发展的工具和文化资源的同时,提升人的主动创造精神。“教是为了不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2.教学价值观:人们对教学活动应培养什么样的人、选择什么作为教学内容以及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等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叶澜教授认为:以往教学价值观最根本的缺失是“生命价值的缺失”,即缺少“对学生作为活的生命体的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关注”。学科教学价值观的核心概念应该是学科的育人价值。

3.学科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历代在创建该学科理论的过程中形成的概念、思想和方法,是在发现、创造与形成的学科理论中所采用的价值标准、科学和人文精神、语言符号系统和文化产品的总和,并以学科为基础。每个学科的载体都存在着共同的信念,即使用者对本学科特有的语言符号系统和价值观念体系的统一性。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本学科的学科文化特征。

二、育人价值确立的视角

任何教育都是一种广义的活动,通过教育内容的文化传播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学科文化正是使得“教育是知识获得过程”向“教育是文化过程”转变的最有力的手段和契机,从而能够真正实现教育是通过“摄取吸收文化价值,体验陶冶多维的人,促进生命个体总体生成”的文化过程。我们研究学科文化,就是要研究该学科的理论体系的思想、方法、概念、定律中所采用的语言符号、价值标准、科学精神或人文精神、文化产品以及工作方法等。明确学科文化对人教育的作用,把学科文化的教育突显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的文化功能,促进学生在心智和人格上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将学科文化与学科育人价值关联,对各学科的教学价值观进行拓展性研究。

三、育人价值的分类呈现

确立各科学科教学价值理念、目标,研究各学科育人价值呈现的维度和内容,为教学设计转化和渗透新价值观提供依据,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完善学科育人价值。

四、育人价值的转化途径

以学生生命成长为视角解读学科性质、教材内容,从教学内容的角度,从教学方法与工具的角度,从学科活动的角度,确立和拓展学科不同层面的育人价值和建构课堂教学行为。学科育人价值观的转变经过了主体精神在学科中的具体化、全面化、时序化和能级化,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有机的立体价值观系统。教学过程观的形成同样是逐步深化与敞开的过程,经过了开放教学、激活教学系统、课型研究专题化、教学结构化等阶段,达成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录入:jxccn    责任编辑:jxjmj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