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课题研究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4 更新时间:2014-3-19 | |
《从美术学科育人价值看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凤晴 英国夏山学校的校长尼尔说:“不要把你的孩子当把戏炫耀。称赞和责骂必须同样小心,在人前当面捧她是不高明的。……另一方面,假如你的孩子失败了,绝对不要落井下石,即使成绩单上都是红字,也不要做声。”评价在育人过程中,是如此的重要,教师应消除自己的“权威性”,让学生做他自己,不要教导他,不要教训他,不要勉强他上进,也不要逼他做任何事。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如果你不采用我的答案,你应该自己找出更好的答案。 ” 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它承担着对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的重要价值、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多元文化的融合,美术教育越发的受到国人的重视。 在此,我想重点谈谈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教学评价,给美术学科带来的育人价值。 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也是给学生带来一次次人格魅力上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给学生评价的方式有很多,例如:诙谐幽默的语言,善意体贴的微笑,准确得体的教态等等,最最重要的,是要用善良与爱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理解与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经常性的换位位思考,教师就会慢慢发现,自己的问题,不准确,学生不能围绕你提出的问题与要求,做出适时的回答。 例如: 在四年级《我们来画树》,在学生都完成作业后,教师提出:请大家来评一评黑板上展示的作业,好于坏。学生一脸迷茫,好与坏?绘画门类这么多,方式这么多,教师是用什么标准来要求学生评价的?毫无目的评价,对有效教学并不能起基础性的作用。学生不明确教师提问的侧重点是什么,因此,学生不能带着目的去评价同学的作品。再者,用“好”“坏”本身 来定义绘画作品,这个提问本身就很有争议,如果,教师换成:喜欢和最喜欢,学生在心理上就可以用自己的审美标准来回答教师。教师也能用“喜欢”二字,保护展示在黑板上,绘画作者的心灵。评价,从积极励志的角度出发,带着善良和爱心,站在学生的视野去看待课堂上任何一个问题,才是教师应当做的心理教育,因为,只有学生快乐,学生在心灵上获得真正的学习自由,学生才能去主动围绕老师的知识,将老师的转为自己的。教师提出明确的评价要求后,例如:色彩的搭配,色彩的填涂,甚至是色彩的对比色,色彩的邻近色等针对性的问题(这样最好),学生不怕教师问题多,怕的是教师问了半天学生依旧不知道老师问的是什么——导致学生无法评价。 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激励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提高。我认为,课堂教学按参与者划分,分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三大类。教师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使教师与教师在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增进了解,互相学习,在听课、评课的交流中激发内在的需要和动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评价,则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学生也能在教师的话语中,寻觅思考到正确的价值理念;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评价,则更多的是贴近了生生之间的心灵。 |
|
课题研究录入:jxwy 责任编辑:jxjm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