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勇卫 课题研究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08 更新时间:2012-9-9 | |
一、研究目标 1、结合新课程标准(2011版)的学习和研讨,进一步完善小学综合学科教学价值理念、目标体系和育人价值的呈现的维度和内容,为教学设计转化和渗透新价值观提供依据。 2、以具体的小学整体的主题单元的教学为切入点,探索学科育人价值观的转变经过了主体精神在学科中的具体化、全面化、时序化和能级化,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有机的立体价值观系统。通过深化与敞开的过程,自主选择尝试开放教学、激活教学系统、课型研究专题化、教学结构化等策略,达成研究目标。 3、以具体的小学整体的主题单元的教学为切入点,重点进行小学综合学科课型研究。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有自己的实施逻辑,学科教师如何对学科知识技能逻辑和过程逻辑进行整体把握?如何进行课型的确立?如何明确该课型的育人价值?如何处理好单元教学各课型的搭配,并设计系列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如何采用系列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何形成该课型的教学过程结构,包括教学程序、步骤等等。 4、以110周年校庆为契机,从学科育人价值的视角出发,创新和完善学校各项活动的设计,从学科实践活动、竞赛活动等维度,完善架构和研究学科育人资源,多途径实现学科育人资源的最大化。 二、主要工作 1、开展“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育人价值的挖掘”的专题研讨,进一步完善小学综合学科教学价值理念、目标体系和育人价值的呈现的维度和内容。(责任人:学科教科研责任人)——成果形式:文本 2、各教研组选择一至两个主题,利用集体备课进行整体设计的研究,一是采用自主选择年级进行设计和教学,重点进行该类教材的具体育人价值的挖掘和教学行为转换策略的研究;二是在此类教材中进行课型研究的初步探索(责任人:教科研责任人及每位教师)——成果形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和具体价值文本 3、各学科教研组制定阶段研究计划,制定好研究行事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组织相应学习和研讨活动,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法与任务。(责任人:教研组长)——成果形式:教研计划;各学科组采用 “前移后续校本研修”方式,推进课题研究,使之成为日常化的研究方式。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形成“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研究、专题小结”为一体的研究序列。(责任人:学科教科研责任人)——成果形式:教研组活动记录。 4、强化教师的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专业素养。(责任人:张洁、各学科自定)——成果形式:活动计划和比赛成绩 6、“统分结合式校本研修”方式,在“统”中促进资源共享,在“分”中促适度竞争。各组围绕研究主题,开放课题研究课或课题研究沙龙一次,提高青年教师的教材解读能力,提升每位教师的实践转化能力;通过期中和期末教学质量分析交流研究成果,展示集体研究的智慧。(责任人:教研组长)——成果形式:教案;教学评价实录 7、各教研组以110周年校庆为节点,从学科育人价值的视角出发,整体设计整台文艺演出、科技节、校园吉尼斯等系列活动,完善学科活动的架构,多途径实现学科育人资源的最大化。(各学科自定)——成果形式;活动过程性资料 |
|
课题研究录入:jxzyw 责任编辑:jxjm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