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xccn 课题研究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62 更新时间:2012-10-22 | |||||||||
教学内容:苏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中的欣赏《摇篮曲》和演唱《大树妈妈》 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树妈妈》,并能有感情的进行表演。 2、学生能初步知道摇篮曲具有舒缓、轻柔、摇曳的特点。 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本课是苏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本单元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音乐活动的体验中,能感悟到母亲的温情和慈爱,懂得尊敬长辈、关爱他人是美好的品质;对不同国度、不同风格的摇篮曲有初步的了解,通过歌唱、表演初步体会到这类音乐作品中蕴含着的轻柔、亲切的情绪和情感特征;能熟练有感情的演唱《小宝宝睡着了》、《家家就是妈妈》,能用自己喜爱的表达方式,表现歌(乐)曲的情绪;学生呢过乐于参与歌表演、音乐游戏等生动活泼的音乐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使其音乐表现力、创造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有所增强。 本单元采用3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欣赏《摇篮曲》和学唱《大树妈妈》,让学生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树妈妈》,并能有感情的进行表演,并能初步知道摇篮曲具有舒缓、轻柔、摇曳的特点。第二课时欣赏彝族《摇篮曲》和学唱《小宝宝睡着了》,通过听一听、唱一唱,让学生进一步去感受、体验、并知道摇篮曲的特点。第三课时欣赏《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和学唱《家家就是妈妈》,让学生在音乐活动的体验中,进一步能感悟到母亲的温情和慈爱,懂得尊敬长辈、关爱他人是美好的品质。 我在设计本单元的教学时紧紧围绕摇篮曲的特点而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能知道摇篮曲具有舒缓、轻柔、摇曳的特点,同时让他们在回味妈妈的爱的同时,体会亲情的可贵,通过美的音乐丰富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对长辈、朋友的关爱,使它们成为感情细腻、有爱心的孩子。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代表之作,第一乐段:节奏平稳而有规律。第二乐段:突出了“摇”的感觉,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柔的深情。《大树妈妈》:旋律亲切、柔和,休止符的运用生动的表现了大树妈妈对小鸟的深厚的爱。 2、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这样的意识需要纠正。那么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感恩、爱心的培养将会起到很好的催化剂作用。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上课静不下心来,而这节课的基调是温柔的抒情的,它能让孩子静静的聆听,轻柔的演唱。 设计思想: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这首《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代表之作,也是家喻户晓的一首名曲,学生耳熟能详,把它作为情景导入环节再适宜不过。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听一听、说一说对歌曲的感受,意在让他们回味妈妈的爱的同时,感受摇篮曲的特点,再通过动一动,体验摇篮曲的特点,为下面学唱歌曲做好了铺垫。在教唱歌曲《大树妈妈》的环节中,因为这首歌曲比较难唱,特别是音断气练的地方,学生是第一次碰到,节奏也较以前的歌曲有难度,所以我采用了第一段老师教唱、学生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于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第二段我采用了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以此来提高学生自学歌曲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最后的拓展提升环节,由学生来总结摇篮曲的特点,来加深他们对这一音乐体裁的的印象。
教学过程:
|
|||||||||
课题研究录入:jxccn 责任编辑:jxjm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