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公开课——单琰 2012.4 音乐组
发布时间:2015-03-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作者:jxccn    课题研究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5    更新时间:2012-10-21

现将本节课所体现的育人价值以教学过程的形式呈现出来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积累

开放式导入,整体感受、对比

课前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教师鼓励会唱的学生跟着唱。

提问:同学们,你知道这是哪个地方的哪首民歌吗?

提问: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江苏民歌《杨柳叶子青》,比一比,说说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小结:《茉莉花》委婉而《杨柳叶子青》奔放,都是江苏民歌却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学生进教室,聆听音乐,等待上课。

学生回答

 

 

学生聆听《杨柳叶子青》,说感受。

 

 

 

用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音乐的状态。

由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开放式的导入引出对新内容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提升点在学生的初步感受上,待到后面几课时有了更多的积累,再来总结苏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学唱歌曲

第一层次:整体感受

提问: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江苏民歌《杨柳叶子青》又叫《杨柳青》。这首民歌有很多版本,和刚才欣赏的版本相比我们小学生学唱的版本有些变化,听一听,什么没有变化?为什么?

小结:民歌会出现多个版本,但旋律、方言、衬词基本不变,因为这是体现民歌韵味和地方特色的重要因素。

 

学生欣赏歌曲,感受比较后回答。

 

 

 

 

 

 

 

 

让学生整体感受民歌韵味和地方特色并再次熟悉旋律,为唱歌谱做准备。

 

 

 

 

 

第二层次:学唱歌谱

第一遍:默唱

提出要求:用你自己的方式慢速默唱歌谱,自己认一认音符。

第二遍:听着琴声唱歌谱

提出要求:跟着琴声唱出来。

 

 

学生默唱。

 

 

学生听着琴声唱谱。

 

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先认一认音符再唱,其实就是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

第三层次:学唱歌词

第一遍:用普通话跟琴试着唱唱

提出要求:填入歌词要注意字和音不能对错,听听自己有对不上的地方吗?

第二遍: 找出字和音对不上的部分并解决

提问:字和音都对上了吗?哪里对不上?为什么对不上?一起唱唱看,谁能唱对?用的什么方法?

第三遍:完整唱歌词

 

 

认一认,学生学习唱歌词的方法,自己轻声跟琴唱。

 

 

学生找出对不上的地方。

学生先跟琴自己找方法然后个别唱并交流自己的方法。

学生完整唱歌词

 

教师为学生指明填入歌词的方向,相当于“教结构”,学生今后学唱歌曲填词演唱可以“用结构”。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帮助者、合作者,尽量让学生实践、体验,并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资源解决出现的难点。

唱好歌曲

表现情绪

第一层次:学唱方言

用扬州方言读歌词

提问:《杨柳青》是一首民歌,怎样唱出民歌的韵味呢?

教师范唱,请学生你找一找扬州话的发音特点和变音的字

用扬州方言唱歌词

第二层次:加快速度,用明亮的声音唱出节拍韵律感

提问:怎样唱出歌曲明快奔放的情绪呢?

第三层次:用合适的力度变化来表现歌曲热烈奔放的情绪

提问:哪个地方是歌曲的高潮?应该怎样表现?唱一唱。

 

 

学生回答

学生听教师用方言唱,谈谈自己的发现。

学生同桌之间互读歌词。

 

学生用方言演唱

 

学生可能会回答:加快速度,声音明亮,唱出节拍韵律感等。

 

 

学生回答并演唱

 

学生先感受再来找方言发音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开放式的问题可以产生丰富的学生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唱好歌曲,表现情绪

拓展创造

第一层次:丰富歌曲的音乐表现

讨论使歌曲更欢快的方法和手段

欣赏无伴奏女声合唱《杨柳叶子青》

提问:听一听另一个版本的《杨柳叶子青》,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是什么让你产生不同的感受?

小结:大家感受的到就是音乐上的方法和手段。

提问:大家想一想,我们能借助哪些音乐上的方法和手段可以使歌曲锦上添花,更欢快、更好听呢?

第二层次:尝试创造性的表现

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学生可能会回答:演唱者的声音、听到有轮唱的形式、加入了节奏声,速度变慢了等等。

 

 

 

师生讨论能用到的音乐方法与手段。

 

 

学生尝试表现。

 

教师鼓励学生的实践与创造,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总结延伸

小结:今天我们学唱了一首地方特色浓郁的江苏扬州民歌《杨柳青》,明快而又奔放。下节课我们将来到江苏靖江,进一步对江苏民歌进行体验和探索,只有多听、多唱、多积累才能更好地了解我们可爱而美丽的家乡。

 

学生走出教室。

教师总结提升民歌的风格、特点,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课题研究录入:jxccn    责任编辑:jxjmj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