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3 音乐组E学习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5-03-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作者:jxccn 课题研究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9 更新时间:2014-3-19 |
教学目标
|
1、能对音乐展开想象,并听出乐曲的情绪变化,知道乐曲由三个部分组成。
2、通过节奏练习及ipad乐队为引子部分伴奏,感受民间传统曲调“大秧歌”热闹、喜庆的场面
3、熟悉第一部分的三个主题并能在ipad平台上排序。
4、能哼唱出第二部分的主题,并能在ipad平台上选择正确的主奏乐器。
5、知道乐曲的曲式结构——复三部曲式。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ipad及软件,音响设备,投影)
|
|
学生分析
|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在音乐想像方面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本节欣赏课内容过长,学生已经在课前做过预习并且基本能听出乐曲分成欢快——抒情——热烈三个部分。另外,学生已经学会使用钢琴谱大全中的功能,已经掌握band4u的演奏方法和圈点软件的如何使用。但要在乐器伴奏的活动中有所创新,需在师生共同探讨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
|
|
教材分析
|
《春节序曲》(管弦乐) 音乐家李焕之所作管弦乐《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主题旋律根据中国民间传统曲调“大秧歌”演化而来。复三部曲式。"春节序曲",是按照"秧歌"的结构写成的管弦乐曲。"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舞者通常扮成各种人物,手里拿着扇子、手帕、彩绸等道具起舞。表演形式分过街、大场和小场三部分。过街是秧歌队在街上行进时,按音乐节奏表演的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大场是热烈火红的大型集体舞,常常走出各种复杂的队形来。小场是两三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小型舞蹈或歌舞小戏。"秧歌"的开始和结束是大场,中间穿插着小场。《春节序曲》的引子相当于过街部分。第一部分是热烈的快板,描写大场的歌舞场面。中间部分是抒情的中板,描写小场的舞蹈表演。接着回到第一部分的音乐,描写秧歌以大场收束。最后的尾声重复了引子的后半部分。
|
|
教学时间
|
共(1)课时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第一环节,课前交流
|
1.师生问好
2. 同学们,寒假里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课前我们预习了这首《春节序曲》,你觉得乐曲分成了哪几部分?分别是怎样的情绪?
3.乐曲中哪些乐器最能体现出喜庆的感觉呢?
Keynote:锣鼓镲等乐器图片
师总结:引子部分的喜庆气氛尤为突出,一起来听引子部分。
|
交流讨论:
生补充:乐器,情绪等
锣、鼓等。
|
能听出乐曲由镲鼓伴奏,为后面演奏打下基础,通过观看ipad中的图片,熟悉平板的推送方式。
|
第二环节,欣赏引子和第一部分
|
1.下面我们来听第一部分,这部分有几个主题?请你们用手势表示。
2.利用钢琴谱大全软件听记第一部分的三个主题。
3.跟着琴声哼唱这三条主题并说出三个主题的区别。
4.在圈点软件上对第一部分的三个主题进行排序。
5.选择合适的节奏用微乐团软件为第一部分伴奏
|
认真聆听第一部分
听记第一部分的三个主题
跟着琴声哼唱三个主题
在圈点软件上排序
自己尝试各种节奏,并选择最合适的练习
一起为乐曲第一部分伴奏
|
熟悉第一部分的三个主题并能在ipad平台上排序
通过节奏练习及ipad乐队为第一部分伴奏,感受民间传统曲调“大秧歌”热闹、喜庆的场面。
|
第三环节,欣赏第二部分
|
1.接下来我们一起听一听第二部分,这部分出现了几个主题呢?请你听完后哼唱出出现最多次的主题。
2.到底出现了几次呢?每一次的出现有哪些变化呢?
介绍乐器:双簧管,大提琴,小提琴。
Keynote:图片、各种音色
师总结:你们看,不同乐器演奏了同一主题,演奏三遍也不显得单调了。
|
认真聆听第二部分主题
出现了三次
乐器音色,音调
吹管乐器,拉弦乐器
|
能哼唱出第二部分的主题,听出主奏乐器并知道演奏姿势
|
第四环节,欣赏第三部分
|
1.最后我们来听一听第三个部分,这个部分和前两部分有什么联系吗?
2.一起听听看,第三部分完全重复第一部分的三个主题吗?
3.重复哪几个主题了呢?
所以这段我们可以称为A1段
因此我们把这种曲式叫作三部曲式中的复三部曲式
|
认真聆听第三部分主题。
和第一部分有点像
生:重复了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和第三主题
三部曲式
|
能听出第三部分中出现的主题,知道乐曲的曲式结构——复三部曲式。
|
第五环节,完整表演乐曲
|
今天我们完整地欣赏了这首《春节序曲》,能不能完整地表演一遍呢?
一起来表演
总结:今天我们欣赏了这首《春节序曲》,知道了什么叫复三部曲式,以后我们还会接触更多的曲式结构。
今天课就上到这了,下课。
|
学生认真地表演全曲
|
能用所学知识表演全曲
|
|
课题研究录入:jxccn 责任编辑:jxjmj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