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xccn 课题研究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09 更新时间:2012-10-22 | |
在教学中,我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作为教学中的主要目标,通过活泼而富有创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通常是通过动作表达出来的,因此歌表演是小学生最为喜欢的形式之一。歌表演能给不同的歌曲赋予不同的表现形式,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我坚持把歌表演作为低年级音乐课的课堂特色,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运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方法,创设音乐表演的情境,激发学生歌表演的兴趣与热情,挖掘表演想象才能和潜力,从而达到学生表现及创新能力提高的目的。下面我就讲一下在歌表演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 《上学歌》这是一首表现少年儿童怀着喜悦心情,早早到校,爱学习、爱劳动的一个富有激情的画面。它由“太阳”、“花儿”、“小鸟”、“学习”、“劳动”五个内容组成,生动地展现出小学生在“快乐的一天”中的学习和生活。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是先自己设计好这首歌曲的动作,然后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学生表演歌曲时完全在模仿老师,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毫无个性。而现在我会先引导学生谈谈上学第一天的感受,带着目的地让学生完整地欣赏音乐。接下来根据插图及学生自己的理解进行提示:“早早起”我们要干些什么?并要求学生用动作表现出来,这时学生会表现出刷牙、洗脸、穿衣等动作。在“上学校”情节时,学生会表现出背书包、过马路,跨台阶等动作。“爱学习”学生又会表现出举手发言、朗读、扮演老师等的形态。在“爱劳动”情节时,学生更是坐不住了,有的洒水、有的拖地、有的擦窗户。我让学生自愿分成六个小组,让学生自由想象,创编动作表现每个音乐情节的内容,鼓励学生编创独特而与众不同的动作,并表达自己的感受。整节课上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效果也很好。我觉得这样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比以往更容易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 又如在教唱《小猴子》的时候,我让学生在歌曲的间奏处设计一些小猴的动作,谁知问题一放,学生思如泉涌,有的设计吃桃的动作,有的设计眺望的动作,有的设计摘果子的动作,还有的设计抓挠的动作……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所以让学生进行歌表演,不仅是对学生创造力的肯定,更能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编创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多维思维、求异思维,发展协调能力,便于学生个性的成长。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小学低年级音乐教材的很多歌曲都适合于表演,低年级的学生在听音乐和唱歌时都会身不由己的手舞足蹈,这些表演动作大多数比较简单,缺乏艺术美感,但这是孩子们对音乐的第一反应,是他们真情的流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但不阻止这些看起来使课堂秩序与效果变差的行为,而且鼓励学生放开的表露情感。所以现在他们能逐渐地做到把动作做美,做贴切,而且还能由一个动作演变出各个相关动作,发散思维的意识开始建立。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对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
|
课题研究录入:jxccn 责任编辑:jxjm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