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苏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中的欣赏《摇篮曲》和演唱《大树妈妈》
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树妈妈》,并能有感情的进行表演。
2、学生能初步知道摇篮曲具有舒缓、轻柔、摇曳的特点。
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本课是苏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本单元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音乐活动的体验中,能感悟到母亲的温情和慈爱,懂得尊敬长辈、关爱他人是美好的品质;对不同国度、不同风格的摇篮曲有初步的了解,通过歌唱、表演初步体会到这类音乐作品中蕴含着的轻柔、亲切的情绪和情感特征;能熟练有感情的演唱《小宝宝睡着了》、《家家就是妈妈》,能用自己喜爱的表达方式,表现歌(乐)曲的情绪;学生呢过乐于参与歌表演、音乐游戏等生动活泼的音乐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使其音乐表现力、创造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有所增强。
本单元采用3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欣赏《摇篮曲》和学唱《大树妈妈》,让学生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树妈妈》,并能有感情的进行表演,并能初步知道摇篮曲具有舒缓、轻柔、摇曳的特点。第二课时欣赏彝族《摇篮曲》和学唱《小宝宝睡着了》,通过听一听、唱一唱,让学生进一步去感受、体验、并知道摇篮曲的特点。第三课时欣赏《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和学唱《家家就是妈妈》,让学生在音乐活动的体验中,进一步能感悟到母亲的温情和慈爱,懂得尊敬长辈、关爱他人是美好的品质。
我在设计本单元的教学时紧紧围绕摇篮曲的特点而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能知道摇篮曲具有舒缓、轻柔、摇曳的特点,同时让他们在回味妈妈的爱的同时,体会亲情的可贵,通过美的音乐丰富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对长辈、朋友的关爱,使它们成为感情细腻、有爱心的孩子。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代表之作,第一乐段:节奏平稳而有规律。第二乐段:突出了“摇”的感觉,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柔的深情。《大树妈妈》:旋律亲切、柔和,休止符的运用生动的表现了大树妈妈对小鸟的深厚的爱。
2、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这样的意识需要纠正。那么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感恩、爱心的培养将会起到很好的催化剂作用。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上课静不下心来,而这节课的基调是温柔的抒情的,它能让孩子静静的聆听,轻柔的演唱。
设计思想: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这首《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代表之作,也是家喻户晓的一首名曲,学生耳熟能详,把它作为情景导入环节再适宜不过。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听一听、说一说对歌曲的感受,意在让他们回味妈妈的爱的同时,感受摇篮曲的特点,再通过动一动,体验摇篮曲的特点,为下面学唱歌曲做好了铺垫。在教唱歌曲《大树妈妈》的环节中,因为这首歌曲比较难唱,特别是音断气练的地方,学生是第一次碰到,节奏也较以前的歌曲有难度,所以我采用了第一段老师教唱、学生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于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第二段我采用了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以此来提高学生自学歌曲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最后的拓展提升环节,由学生来总结摇篮曲的特点,来加深他们对这一音乐体裁的的印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听《摇篮曲》(舒)、
2、故事导入,学唱新歌。
3、拓展提升
|
1、 请大家随着音乐的旋律轻轻地摇摆,也可以闭上眼睛感受乐曲的优美意境,并说说这段音乐的带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它让你想到了怎样的情境?
2、刚才我们听的歌曲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摇篮曲》,它是妈妈在哄小宝宝睡觉时唱的歌曲,让我们听听歌曲里都唱了什么?跟着音乐来表演。
3、 现在,我们也来当回小妈妈、小爸爸,跟钢琴伴奏用噜轻轻哼唱,一边唱一边想象哄小宝宝入睡的情景。
1、在小时候,每当我们入睡的时候,妈妈都会唱着摇篮曲哄我们睡觉,可是,有一只迷路的小鸟却找不到他的妈妈了,它疲倦的落在一棵大树上,急得呜呜哭,你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吗?
2、说说与《摇篮曲》相比有什么相同之处?
3、用什么声音读歌词比较合适?
4、学唱歌曲
问题一:音断气连
解决方法:教师示范,学生模唱。
问题二:切分节奏
解决办法:学生示范,教师对比示范
5、组织讨论怎样唱出歌曲的意境?
方案:速度慢、声音轻柔、边唱边表演。
1、你们还听过或唱过那些摇篮曲。能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吗?
2、通过今天的学习,您能说说摇篮曲有哪些特点吗?
|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交流感受。
学生跟着音乐进行表演。
学生用哼名跟着旋律轻轻哼唱。一边唱一边闭上眼睛想象夜晚妈妈哄小宝宝入睡的情景。
感受音乐,熟悉旋律、熟悉歌词。
交流感受。
同桌互相试读。
学生展示用轻柔的声音跟读歌词。
学生跟着音乐用噜哼唱。
跟着琴声试唱第一段歌词。
学生完整的演唱第一段歌词。
分组展示演唱第二段歌词,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全班完整的演唱。
分组提出合适的方案。
根据讨论结果,学生演唱。
在交流中学生唱一唱。
学生总结、概括。
|
开放式导入,想象摇篮曲创设的意境。
用肢体动作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用歌声表现摇篮曲的意境,进一步感受摇篮曲轻柔、舒缓、摇曳的特点。
用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找相同点,进一步指知道摇篮曲的特点。
通过哼唱,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为唱歌词做铺垫。
在学唱的过程中,利用教师教和学生自学的方式相结合,使学生能学会歌曲。
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展示的方式增强学生音乐表现力、创造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学生能知道摇篮曲舒缓、轻柔、摇曳的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