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 吴旭芳 低年段歌唱教学的育人价值
发布时间:2015-03-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作者:jxccn    课题研究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6    更新时间:2012-10-22

表一:学科思考

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对某一课型研究或专题研究的年段目标建构

唱歌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和唱歌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浸润美的熏陶、提高艺术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通过唱歌,可以奠定乐理基础。

    唱歌教学对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具有牵引作用。通过唱歌教学,可以使学生逐步从旋律、节奏、速度等方面去认知乐谱,通过对乐句间的对比、唱歌时的起伏,体会音乐表达的情思,感受音乐的美。小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强,先唱歌、后识谱,这样一来,识谱不仅变得简单而有意思,而且原本识谱不好的同学也会突然发现自己也能唱准了、唱会了,从而增加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在唱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划分小乐句,分析乐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节奏特点、旋律走向,让学生画出旋律线;低年级学生可以找出相同或相似的旋律与节奏,涂上颜色找出规律。这就培养了学生分析歌曲结构的能力和认真仔细识谱的习惯,这对学生自己进行歌曲创作有很好的启蒙作用。

2、通过唱歌,可以奠定情感基础。

    有感情地唱歌是搞好唱歌教学的必要条件。唱歌教学要求学生在演唱歌曲时能正确的把握和恰当地表现歌曲。没有情感方面的训练和体会,学生演唱的歌曲是不感人的,别人听起来也是苍白无力的。通过朗读或朗诵歌词,读出音调变化,感受歌词所抒发情感,可以增添生动活跃的情绪和热情洋溢的气氛。在歌唱中,让他们体验歌曲所抒发的感情,从模仿到成功的唱歌,收获唱歌学习带来的喜悦和快乐。所以,唱歌教学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有积极作用。

3、通过唱歌,可以奠定表演基础。

    唱歌教学对学生领悟唱歌技巧具有启迪作用。歌唱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正确的唱歌姿势、恰当地运用呼吸、科学和发声、清晰的吐字,这四项是在小学阶段的歌唱技能训练中就提出过的要求。比如,在音乐课上通过对站姿训练,可改变学生腼腆害羞的心理,在老师多次提醒下,使学生形成端正站立的姿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形象气质和健康的体魄,就逐步形成一个完美的舞台唱歌形象。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在课余时间,喜爱唱歌的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去做、去想,在生活中就能逐步分辨出哪些发音动听、哪些难听,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表二:探索历程

典型案例(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制定依据、设计思想、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苏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中的欣赏《摇篮曲》和演唱《大树妈妈》

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树妈妈》,并能有感情的进行表演。

          2、学生能初步知道摇篮曲具有舒缓、轻柔、摇曳的特点。

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本课是苏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本单元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音乐活动的体验中,能感悟到母亲的温情和慈爱,懂得尊敬长辈、关爱他人是美好的品质;对不同国度、不同风格的摇篮曲有初步的了解,通过歌唱、表演初步体会到这类音乐作品中蕴含着的轻柔、亲切的情绪和情感特征;能熟练有感情的演唱《小宝宝睡着了》、《家家就是妈妈》,能用自己喜爱的表达方式,表现歌(乐)曲的情绪;学生呢过乐于参与歌表演、音乐游戏等生动活泼的音乐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使其音乐表现力、创造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有所增强。

  本单元采用3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欣赏《摇篮曲》和学唱《大树妈妈》,让学生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树妈妈》,并能有感情的进行表演,并能初步知道摇篮曲具有舒缓、轻柔、摇曳的特点。第二课时欣赏彝族《摇篮曲》和学唱《小宝宝睡着了》,通过听一听、唱一唱,让学生进一步去感受、体验、并知道摇篮曲的特点。第三课时欣赏《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和学唱《家家就是妈妈》,让学生在音乐活动的体验中,进一步能感悟到母亲的温情和慈爱,懂得尊敬长辈、关爱他人是美好的品质。

  我在设计本单元的教学时紧紧围绕摇篮曲的特点而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能知道摇篮曲具有舒缓、轻柔、摇曳的特点,同时让他们在回味妈妈的爱的同时,体会亲情的可贵,通过美的音乐丰富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对长辈、朋友的关爱,使它们成为感情细腻、有爱心的孩子。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代表之作,第一乐段:节奏平稳而有规律。第二乐段:突出了“摇”的感觉,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柔的深情。《大树妈妈》:旋律亲切、柔和,休止符的运用生动的表现了大树妈妈对小鸟的深厚的爱。

2、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这样的意识需要纠正。那么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感恩、爱心的培养将会起到很好的催化剂作用。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上课静不下心来,而这节课的基调是温柔的抒情的,它能让孩子静静的聆听,轻柔的演唱。

设计思想: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这首《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代表之作,也是家喻户晓的一首名曲,学生耳熟能详,把它作为情景导入环节再适宜不过。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听一听、说一说对歌曲的感受,意在让他们回味妈妈的爱的同时,感受摇篮曲的特点,再通过动一动,体验摇篮曲的特点,为下面学唱歌曲做好了铺垫。在教唱歌曲《大树妈妈》的环节中,因为这首歌曲比较难唱,特别是音断气练的地方,学生是第一次碰到,节奏也较以前的歌曲有难度,所以我采用了第一段老师教唱、学生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于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第二段我采用了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以此来提高学生自学歌曲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最后的拓展提升环节,由学生来总结摇篮曲的特点,来加深他们对这一音乐体裁的的印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听《摇篮曲》(舒)、

 

 

 

 

 

 

 

 

 

 

 

2、故事导入,学唱新歌

 

 

 

 

 

 

 

 

 

 

 

 

 

 

 

 

 

 

 

 

 

 

 

3、拓展提升

1  请大家随着音乐的旋律轻轻地摇摆,也可以闭上眼睛感受乐曲的优美意境,并说说这段音乐的带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它让你想到了怎样的情境?

2、刚才我们听的歌曲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摇篮曲》,它是妈妈在哄小宝宝睡觉时唱的歌曲,让我们听听歌曲里都唱了什么?跟着音乐来表演。

3  现在,我们也来当回小妈妈、小爸爸,跟钢琴伴奏用噜轻轻哼唱,一边唱一边想象哄小宝宝入睡的情景。

1、在小时候,每当我们入睡的时候,妈妈都会唱着摇篮曲哄我们睡觉,可是,有一只迷路的小鸟却找不到他的妈妈了,它疲倦的落在一棵大树上,急得呜呜哭,你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吗?

2、说说与《摇篮曲》相比有什么相同之处?

3、用什么声音读歌词比较合适?

 

 

4、学唱歌曲

问题一:音断气连

解决方法:教师示范,学生模唱。

问题二:切分节奏

解决办法:学生示范,教师对比示范

 

 

 

 

5、组织讨论怎样唱出歌曲的意境?

方案:速度慢、声音轻柔、边唱边表演。

1、你们还听过或唱过那些摇篮曲。能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吗?

2、通过今天的学习,您能说说摇篮曲有哪些特点吗?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交流感受。

 

 

 

学生跟着音乐进行表演。

 

 

 

 

学生用哼名跟着旋律轻轻哼唱。一边唱一边闭上眼睛想象夜晚妈妈哄小宝宝入睡的情景。

 

 

感受音乐,熟悉旋律、熟悉歌词。

 

 

 

 

交流感受。

 

同桌互相试读。

学生展示用轻柔的声音跟读歌词。

学生跟着音乐用噜哼唱。

跟着琴声试唱第一段歌词。

 

 

 

 

学生完整的演唱第一段歌词。

分组展示演唱第二段歌词,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全班完整的演唱。

分组提出合适的方案。

根据讨论结果,学生演唱。

 

 

在交流中学生唱一唱。

 

 

学生总结、概括。

开放式导入,想象摇篮曲创设的意境。

 

 

 

用肢体动作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用歌声表现摇篮曲的意境,进一步感受摇篮曲轻柔、舒缓、摇曳的特点。

 

用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找相同点,进一步指知道摇篮曲的特点。

 

 

 

通过哼唱,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为唱歌词做铺垫。

 

在学唱的过程中,利用教师教和学生自学的方式相结合,使学生能学会歌曲。

 

 

 

 

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展示的方式增强学生音乐表现力、创造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学生能知道摇篮曲舒缓、轻柔、摇曳的特点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课题研究录入:jxccn    责任编辑:jxjmj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