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xxc 课题研究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65 更新时间:2012-10-29 | |
2011学年第一学期 科学 组期末质量分析 一、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关于本学科学生课堂常规养成序列, 你们组有过哪些思考?有何修改完善的建议? 经过再一次的学习,以及回忆自己一学期来的教学情况,我们觉得原来定的“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科学学科课堂常规”过于复杂,内容也比较繁琐,尤其是科学探究能力一块,不能显现年段特点,更体现不出知识螺旋上升的特点。因些,我们立足在学生角度,用简洁浅清楚的语句来表达学科课堂常规。 二、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你们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课堂常规的?形成了哪些有效策略? 1.单元意识从长计意 教学设计建立单元整体意识,沟通各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体现“教结构,用结构”的理念。以大单元的形式来整体思考本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基础点和提升点是什么,涉及的探究思路和方法结构有哪些,每一节课又具体落实哪个培养点,前一节课的学习为后一节课作哪些铺垫,哪些能力培养是一节课完成的,哪些又是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同时把握探究活动的内在联系,层层推进学生的探究活动,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在活动中体验,逐步形成合理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记录、搜集、分析信息和数据等方面的能力结构,升华科学素养。 2.用心沟通耐心督促 课堂参与常规中间的倾听、表达和记录方面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中我发现了有这样一些问题,如:有的班级一些特殊学生由于家庭关系觉得学习没有用处,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考多少分无所谓,反正老爸可以帮他们进任意一所中学,所以上课过程中不认真倾听,并且屡教不改,还有一些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没有一点信心,觉得自己不可能考好,从而破罐子破摔,不认真学习;而在表达方面女生则显示出一种弱势,愿意上课主动发言的女生不多,有一些甚至明明知道答案也不愿意举手,更有甚者叫到她们都不回答;记录则恰恰相反,女生记录自觉、有条理,男生记录的人明显不如女生。对学生学科常规的培养,我就选择其中的1点来讲讲:发现这些问题以后我努力与学生沟通,和那几个比较特殊的学生进行谈心,平时和他们多聊聊天,做做朋友,课堂上也适当照顾他们,让他们能对自己有信心。如一班的蒋嘉豪,激发他学习科学的兴趣,平时和他多接触,关心他,在他受到同学排挤的时候为他说话,当他受到同学欺负的时候能公正地处理,使他在认可你这个老师的时候认可你这个学科,所以他的平时成绩为优,完成了所有的作业与实验操作,虽然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是良,总评却还是能达到优,而且他在科学上显示出了非常高的学习积极性,平时会来问问题,操作考试前会来要求我给他单独练习的机会,复习的时候会问我要书看,还会来问不懂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对一些学生通过和他做朋友,让他在认可你教师的时候来认可你的学科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学科课堂常规的一种有效策略。而对那些对学习无所谓的学生我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中则没有形成什么有效地策略,他们仍然我行我素,没有什么改观。 3.克服困难体验为先 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序地进行,动手前让学生充分假设,提出自己的合理猜想,以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和探究热情,并注重科学表达,交流思辩,让他们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让事实来说话,用证据来验证。 固体液体单元中,学生对液体沉浮现象非常感兴趣,不管是分组实验还是演示实验,都很兴趣。虽然准备器材和清洗器材的任务很繁重,一节课下来每人至少使用一支试管,一个班就是近60支试管需要清洗。每支试管半分钟根本洗不完,因为要用试管刷一支试管一支试管刷,力大了试管会破,力小了洗不干净。仅仅是清洗一项工程,一个班就是一个小时。再加上课前各种液体要倒在量杯等的准备,为了让学生进行实验,老师得花上几倍的时间。值得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只不过这些辛苦一直是深深地藏在了老师的心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才科学课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三、一学期的教学,已达成了哪些培养目标?探索实践有哪些得失? 1.兴趣促养成 科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有目的地按计划进行训练培养。针对三年级学生科学能力中科学素养方面,“能关注动植物的变化,对生活中的科学产生初步的关注”,我就从学期初甚至三年级上半学期就开始进行了。如培养学生长期观察的习惯。在制作长期探究性实验“做肥料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在一个多月中坚持记录肥料袋的变化情况,我首先发动学生准备了12个装肥料的盒子,并在每个盒子上贴上小组号,装进土壤。然后利用上课时指导学生记录放进物品名称,并在每周安排10分钟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观察放进去物品的变化及土壤的变化,并形成小组共识后再分别记录在自己的书上,从而让每个学生都顺利地完成记录,体验了一次长期记录的过程。三年级有一次语言测验中,许多学生都把科学实验作为作文内容,语文老师评价非常好。 2.男女生均衡发展 六年级的女生上课已经很少举手发言了,班级中发言比较活跃的每个班几乎都是男生,而女生每个班都有几个爱发言的女生,但是大多数的女生则成为了课堂的旁听者,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对于这样的情况,在六年级的教学中注意做到重心下移,让学会多小组讨论,再规定由组长进行全班交流,而组长是轮换制的,每位学生都会做组长,这样那些不愿意发言的学生也被迫不得不发言了,这样的情况多了以后,对于女生上课不主动发言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改观,虽然发言还是少,但是已经不是那种一学期都一言不发的情况了,学期末课堂发言状况统计,所有人都有发言3次以上,没有一位学生例外。 3.小组合作促记录能力提升 一学期的教学,5个班学生的课堂参与常规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进步,能有效倾听并进行互动质疑的学生逐步增多,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学生的记录常规在一次次的探究活动中获得了锻炼,每位学生都经历了多次的独立完整记录,用图画、文字表达的能力均普遍提高,本学期有多个单元是知识性内容,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尝试自主阅读后形成知识结构图,效果较好,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整理记录的能力强,学生自觉记录的意识也慢慢形成。 四、展望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哪些希望改进提高之处? 1.重视学生发言资源的利用。 首先是尊重学生发言,利用学生发言展开讨论并对学生发言进行有效利用,提炼、总结、提升、点评……,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认识、实验等综合能力。其次是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追问,提高了学生的辨析、纠错等能力。第三是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整理,帮助学生形成一些知识和方法上的结构。第四是用学生发言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对比,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和方法。 2.寻找各年级的基础点和提升点(生长点) 每个年级都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点和提升点,而低年级的提升点就会成为高年级的基础点。这样,各年级的基础点和提升点就能体现出一种螺旋上升的趋势。 重视常规养成落实,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理邹地掌握基础点。组织好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重视知识的结构、延续,重视科学活动的长期性。 3.加强发展性评价 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同样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加强对评价方法的研究,针对每个学生的课堂评价如何能用最少的时间达成最佳的效果,真正记录下学生每节课的表现,在过程性评价中体现差异性和公平性,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
|
课题研究录入:jxxc 责任编辑:jxjm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