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 杨雪芬 三年级民歌的歌唱教学
发布时间:2015-03-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作者:jxccn 课题研究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40 更新时间:2012-10-22 |
表一:学科思考
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对某一课型研究或专题研究的年段目标建构
|
我们音乐教研组一直研究的课型是唱歌课,我也和的其他音乐老师一样,致力于唱歌课的课型研究,我所任的三年级音乐课中,唱歌课很多的,学生的情况是1: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还不强,基础较差,但他们唱歌的兴趣很高,愿意学唱歌曲。2,学生对表现歌曲的情绪有一定的了解,但有时把握不准。3、学生对歌曲演唱的声音不是很清楚,不知道怎样的演唱声音是好的,怎样是不好的。4、独唱要怎样唱,齐唱要怎样唱。对于以上情况,老师做到心中有数,一个一个地训练。我的目标是在三年级阶段,就把这几点做好。
|
表二:探索历程
典型案例(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制定依据、设计思想、教学过程)
|
案例: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赶花会》,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
(1):欣赏江苏民歌《苿莉花》,感受歌曲抒情优美的情绪。并齐唱歌曲,表现出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2):学唱歌曲《编花篮》,能唱出歌曲热情欢快的情绪。并能学会独唱歌曲。
1: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以“花”为课题的,我选欣赏江苏民歌《苿莉花》和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放在同一课时,因为学生对江苏民歌《苿莉花》比较熟悉,能感受歌曲抒情优美的情绪。河南民歌《编花篮》,民歌风格特征明显,演唱时要带有民歌唱法特点,才能唱出歌曲热情欢快的情绪。通过情绪的对比,感受演唱歌曲的不同声音。
2、学情分析:学生能整齐地演唱歌曲,一般能表现出歌曲的情绪,但不能很好地用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
3、教学过程:
(1)、导入,第一遍欣赏歌曲《苿莉花》,说说你对歌曲的了解。第二遍欣赏,说说感受到的歌曲的情绪,并说明理由。
(2):一起演唱歌曲,你觉得唱得好听吗,说说理由。
(3):老师指导学生演唱歌曲,用比较法,听老师用不同的声音演唱。学生模仿演唱,分组演唱,学生做比较分析。
(4):再次演唱歌曲,能唱出歌曲抒情优美的情绪。
(5):导入学唱新歌,问:下面欣赏的歌曲与《苿莉花》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6):情绪不同演唱歌曲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7):老师范唱,学生感受器老师的声音。
(8):学生模仿老师的声音演唱。
(9):《编花篮》这首歌曲合适独唱,一个人演唱时声音要响亮一点,还要唱出热情欢快地情绪。
(10):学生演唱,学生互评。
总结:今天的演唱歌曲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独唱和齐唱要用不同的声音演唱。
|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
课题研究录入:jxccn 责任编辑:jxjmj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