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xyyw 课题研究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44 更新时间:2012-10-22 | |
经过半学期的研究,关于本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又有了哪些深入的思考? 美术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我们分五个维度1、提高审美能力;2、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感知能力和象思维能力;4、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5、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的能力。然而在课堂教学中,这五个维度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融合、互有联系的。经过半学期的研究,关于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美术的基本特征是“富有创新的方式、方法”,美术教育能活跃人们的思维,启迪创造灵感,其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式、发散式的教育方式,可以引导青少年沿着不同的途径,运用不同的方法来突破习惯的思维方式,产生新的见解,并有意识地促使其从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思维操作,从而达到激发创造力的目的。美术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了很多基本方法,除了教师的引导、示范,还需要学生大量实践练习,在实践中掌握方法和技能,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根据以上思考,结合具体案例谈谈形成了哪些具体的转化策略? 根据以上思考,我重点关注了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的范画也要有创新。如在上新基础精品课上,当时我跟杨茵雯都上五年级,我把教材翻到《表情丰富的脸》说:“你敢上这节课吗?”杨老师瞪大眼睛连连摇头,转而小声对我耳语:“你知道我擅长手工课,最怕上的就是人物造型课,不行的”。我说:“以前参加市里的赛课可以拿着成熟的示范课去比赛,现在要求不同了,赛前一天通知你教学内容,你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其实你不用担心,人物确实难画,尤其还要当场画出本班学生,但你有两个月的练习时间,到时你的收获一定不小。”在我们组老师的鼓励下,我们和她一起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第一阶段坚持每天临摹名人名家人物头像作品,第二阶段我们要求她拿学生的照片来画,练习抓人物特征,开始只是局部有点像,慢慢地人物的五官特征越画越像,线条的表现力越来越丰富,杨老师的自信一下子增强了,之后我们发现她逮到谁就画谁,门卫的师傅她画过,办公室的老师也被她一一画过,写生水平的提高速度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最后呈现在精品课上示范画让学生都流露出了崇拜的目光,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励出来了。学生的作品展示所呈现出来的的人物表情之生动,让我们听课的专家和老师都为之赞叹。 当然一堂好的美术课,示范画只是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一节成功的精品课,它得益于新基础教育的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研究、专题小结为一体的序列研究计划。本学期我在教研组里积极进行提炼主题重组教学单元的研究,沟通教学内容间的联系,将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的分析与架构,为学生提供了主题单元序列化教学。我还把《小学美术学科育人价值的研究》为抓手,以《美术造型表现学生资源的有效利用策略研究》为课题,结合教师自身特点,确定一个研究课型,通过有效的学科教研活动,逐步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教学策略。等等这一些为我们上好这一节精品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教学中的青春活力。独特的创作精神,不仅能博得学生深深敬佩,还会对学生的绘画创作产生较大的影响。 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能象大师那样作画,随心所欲、吞吐自然,可以超越时空和理念,自然地契入艺术本体之中。通过不断实践积累,学会用眼去看,用心去画,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徜徉在艺术的海洋里。 未来事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创造的意识、主动创造的态度和善于创造的智慧,同时更需要将创新精神转化为成果的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我根据学校开展的一系列的主题节,有针对性的加以辅导,为体育节画创作画,为艺术节画海报,为科技节画徽标,组织参加省市各类绘画比赛,等等这些活动为学生展示自我搭建了平台,使学生的“敢想敢干”结出了硕果。我辅导的学生参赛作品——《生命之水》获市一二等奖。11月份辅导学生参加市科学幻想绘画有3张作品代表学校参赛。 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所以体现创新精神的教学设计思路也更加开放。只要我们头脑中有这么一根弦,充分发挥我们的学科优势,我们就会具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职业意识,就会敏锐地感受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机会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时间和空间就会得到拓展。 |
|
课题研究录入:jxyyw 责任编辑:jxjm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