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终 杨茵雯老师对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5-03-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作者:jxyyw    课题研究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23    更新时间:2012-10-22

经过半学期的研究,关于本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又有了哪些深入的思考?

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课堂教学亦然。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更是美术课堂的教学发展方向。美术课中以学生发展为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本学期重点关注:为学生创设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境。

根据以上思考,结合具体案例谈谈形成了哪些具体的转化策略?

以往常规的美术教学,开始是导入部分,我都用语言导入本课内容,然后开门讲课,几乎成为一种模式。而由于本学期我上了一节精品课,经过一次次的磨课之后知道以前的模式早已不符合学生的需求了,它不利于儿童自由的创造、想象。为此,我在教学中已把这种“导入”转变成了“诱发学生绘画的一个支点”。以“创设氛围,激发兴趣,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为重点。诱导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

如采用发散思式导入,由教师出示一个物体,启发学生通过夸张、变形、添加、装饰等手段,使原来的物体变成一个新的物体,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在《鞋的联想》一课中,我拿出自己的高跟鞋展示,先请学生分析鞋子的组成部分,之后便重点引导学生观察高跟鞋的不同角度进行联想,学生出乎意料地联想出了汽车、鲨鱼、渡假村、滑滑梯、浴缸等等,都是我们成人不可能想到的事物。假如我当时是直接说出“你们看,这鞋子看上去多像…啊”,就算老师的说话语气多煽情但也无法激发学生这高昂的想象激情。

情节导入,让学生把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或所看见过的景物,通过回忆把它画出来。或者把自己梦中梦到的离奇景象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再将现实与梦境结合起来创造一个美丽的图画。这样从现实到梦想天地,进一步开拓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

故事诱导,教师把教材内容编成有趣的小故事并留有若干悬念,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通过想象、假设来完成画面,培养学生的认真精神和分析能力。本学期一年级《太阳、月亮,你们好》一课中,我邀请学生大胆的想象自己长出了一双翅膀飞在太阳与月亮星星居住的村子里,这时便可以展开他们各自的联想,有的和它们一起赛跑(结合校园生活);有的和太阳在厨房里忙着做饭给客厅的月亮和星星吃(结合家庭生活);有的和太阳月亮一起在野外捉迷藏、放风筝等(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各式各样的联系内容,千奇百怪,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居然在画纸上都能一一体现出来。当学生说得不亦乐乎时,老师为学生种下了一颗魔幻种子,让他们进入了奇妙的世界里,把实际存在的和自己想象的结合在一起发挥想象,画面上无一不体现着创造的思维能力。

欣赏导入,课前由教师按照本课内容收集相关艺术大师的作品,可以是绘画、雕塑、手工等知名的作品,每节课课前都欣赏一些,这样日积月累在学生的脑中会种下艺术的种子。在学生自己绘制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大师作品的影响,如构图方式、笔触、色彩搭配、内容编排等。本学期新基础精品课《表情丰富的脸》中,我便采用了这一方法,在课前将罗中立的《父亲》、雕塑《奥拉孔》、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作品给学生进行欣赏,虽然作品中并没有特别的夸张但镜头始终是聚焦在人物的脸部,这样在没有解释课题之前学生已经隐约捕捉到本课的主题了。但我并没有直接导出课题,而是先请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看完这些作品之后自身的感受,可以从各个方面切入。最后由我找出作品之间的共同点之后揭示课题。也许在其他老师看来,这样子的欣赏有些高估学生的赏析能力,但对于平时已有积累的学生来说,这是老师为他们提供的一个交流平台,他们都很愿意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课题研究录入:jxyyw    责任编辑:jxjmj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