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xgqz 课题研究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7 更新时间:2014-11-10 | |
一、学科思考 三年级学科能力包括: 1、学生形成正确的英文打字指法 2、能用正确的方法从网上下载图片、文字信息,知道一些常用网站的网址。 3、会用word编辑、修饰文档,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电子小报。 四年级学科能力包括: 1、认识和熟练Word、PPT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 的能力。 2、会使用Word和PPT制作小报、表格等,培养学生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会使用邮箱、空间、论坛等网络通讯平台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发布,培养学生合作、交流 的能力。 五年级学科能力包括: 1、学生掌握scratch中的基本命令 2、了解变量和链表的意义,会用变量和链表解决数据存储的问题。 3、学生会将一个任务分解为程序化的操作步骤,再将操作步骤转化为程序设计语言,即scratch语言 4、程序完成后,还要反复地测试程序,发现错误,通过调试完善程序。 六年级学科能力包括: 1、进一步学习Scratch命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综合使用命令,进行游戏创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主题制作,分工合作,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二、实践策略 1、激发兴趣,让课堂“活”起来。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的兴趣之火”。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样在选择教学素材时如果能选择较感兴趣的素材,那么自然而然地就会激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要想真正选择到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就需要我们去研究学生,观察他们的兴趣所在,然后有意识的探索信息技术与兴趣联系,仔细地去挖掘信息技术中的兴趣成份,进而加工,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使信息技术的学习在趣味中进行,让信息技术课堂“活”起来。 二、就地取材,让课堂“实”起来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就可以在我们的校园、家庭、生活中找到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通过加工,就能变成鲜活的教学素材,这样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就能从狭小的课堂延伸到广阔的生活、学习中去,真正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大”起来。 可见在我们的身边随处都可以取到素材,这些素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非常乐意针对这些素材来发现问题、讨论方案和解决问题,整节课的显得很“实”,更有效。 三、聚集生活,使课堂“大”起来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不同,它要学生在计算机文化和技术中培养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途径,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所以在素材选择时我们还应该考虑素材的实用性,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通过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素材中的一些问题。 4、注重素养,让课堂“螺旋上升” 三年级是信息技术学科的起步年段,良好的信息素养要从小培养。三年级的教学从常规抓起,日积月累地养成。三年级的教材指法的学习只有《认识键盘》和《操作键盘》两节课,两节课的教学时间只能让学生了解指法,要能用正确的指法操作键盘是不可能的,如果把两节课单纯上成指法练习课,学生也会觉得枯燥无味。因此我将这两节课的内容分解到了三到五年级的每节课的课前五到十分钟,每一个新指法会化十分钟,先看着键盘练,再听打,再用软件练习,基准键的指法。 5、案例教学,让课堂“精细”起来 案例的教学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2、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3、集体讨论这样做行不行,能不能做,还有些什么困难。4、老师解决核心问题。5、上机试一试。6、交流,做得对不对,还有什么问题。7、再次修改完善。
|
|
课题研究录入:jxgqz 责任编辑:jxjm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