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 杨茵雯老师对儿童速写教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5-03-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作者:jxyyw    课题研究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5    更新时间:2012-10-23

在美术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片面强调技法、技能训练;或过分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等等,这些已然成为过去。在新基础教育的指引之下,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该使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教师给予学生的不是“金子”,而应是“点金术”。我提倡从一年级开始让学生认真仔细地去体验生活,观察事物的特征,描绘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审美、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能力的目的。所以,面对目前美术教学的状况,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学会速写。

由于实验刚开始,我重点进行了欣赏和线条的训练。

1、学会欣赏,使学生具有一双慧眼。感受大师们笔下古拙、变形的线条,让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儿童速写与现代派大师的手笔似曾相识之处。

画好线条,提高表现力。能表现出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曲或直,或虚或实,或刚或柔,或畅快或凝重,初步掌握线条的表现力。

典型案例(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制定依据、设计思想、教学过程)

在日常的美术教材中,有关速写的内容较少,且排列也较为零乱。因此,我把教材中有关速写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充实,重新编排,《这是我呀》(一)(二)(三)是本学期中学习绘画人物肖像的独立的一个单元,单元内容分为绘画、手工制作、塑造形体三个层次一一递进。有关人物造型的教学在中高年级中还有五年级的《表情丰富的脸》、《喜怒哀乐》、《画人物》等等,在这一序列教学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较多,但对于小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将第一课时内容调整为运用变化的线条描绘出脸部特征,可以进行适当的夸张,第二课时内容则是要求尝试用深浅变化的线条对自己进行写生。观察---抓特征---变化线条夸张画特征---再次观察---速写,这样从具有趣味性的绘画引领至速写阶段,从易到难逐步提高教学难度。在绘画过程中所使用的线条是一个关键,但考虑到针对线条提出过多过高的要求,可能会导致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受到束缚而不敢下笔,所以教师在学生作品评价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线条的多种表现方法穿插在其中,让学生在相互点评、互相欣赏的学习过程中学会线条的不同表现方法。从而根据自己的造型特征有选择的使用线条。

教学目标的设定:让学生学会在绘画之前先仔细观察事物特征,让学生从简笔画的绘画方式简单过渡到儿童画的绘画方式,尝试用变化的线条进行写生。

在第一课时当中,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

1、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可以看到美丽的世界和许许多多的人。可是有一个人,如果我们不借助其他东西,就永远看不到他(她)的模样,这人是谁呀?(学生回答:我)

2、出示课题“我”

3、现在杨老师来考考大家,你能不能凭借记忆画出自己的脸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画的自己最有特征,画的时候最仔细最认真。

设计意图:由学生的眼睛为切入点,快速地切入主题,接着教师让学生先尝试着画出自己,突出某一部位特征,以便为下面的教学挖掘出基础性资源。

第二环节:(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1、大家一起来瞧瞧黑板上的作品,比较一下你挑一幅最喜欢的作品并且说出喜欢它的理由

(提示学生可以从脸型、五官、发型、等角度来进行点评)

2、教师及时把优秀的学生和大师的作品穿插在评价过程中,关注特征的描绘以及线条的表现。

3、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只是我们自己缺少发现,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好好地看看自己,画画自己。到时候拿着自己的自画像,可以拍拍胸脯说:这是我呀!

4、揭示课题:这是我呀!

5、现在就请你们拿出镜子,照着镜子,找出自己的长相特征?也可以同桌进行讨论,请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眼、鼻、嘴、脸型和头发究竟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原始性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用画说话引领一些画得过于简单的同学把细节深入化。而在评价中学生丰富的生成性资源,为教师提供了范例,及时的把优秀的学生和大师的作品穿插在评价过程中,关注特征的描绘以及线条的表现。从而最终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视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利用镜子进行观察比较,从而认识自己的长相特征,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可以让学生不仅做到仔细观察,还可以大胆的画出自己的特征,张显自己的个性。

第三环节:

刚才大家各自都观察了自己的五官,已经对自己的特征有所了解,现在大家可以对照着镜子来把自己画得更细致了。

设计意图:这次绘画实践是建立在前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学生对自己进行一个总体的描绘,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已经纠正过的错误。但同时这又是一次发现新问题的环节。

第四环节:

教师将基本完成的作品陈列在黑板上,挑一幅你自己最欣赏的作品进行点评,重复的可以不说但可作补充。

设计意图:这一次的点评是在前面点评之后学生进行修改后的作品,但仍然可能出现旧问题和新问题,呈现出来对大家在绘画时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这节课的作品不在于像,而在于是否突显自己的某个部位的特征,从而张显出自己内在的个性。

课题研究录入:jxyyw    责任编辑:jxjmj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