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 |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
学科 |
美 术 |
班级 |
二(4) |
人 数 |
46 |
|||||||||||
课题 |
小小瓜果变形记 |
教时 |
1 |
执教 |
吴 艳 |
日期 |
11.2 |
|||||||||||
※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瓜果的特点进行大胆变形,赋予其变化感。 2.激发学生大胆参与和积极创作的兴趣。 ※ 制定依据: ★ 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瓜果这个单元中处于中间位置。第一课《诱人的瓜果》是通过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各种各样瓜果的回忆,引发他们对瓜果造型、色彩、味道及质感的再认识,这样不仅丰富了感知,而且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而第二课《瓜果的想像》是继《诱人的瓜果》一课的拓展和延伸,共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主要是用绘画的方法将瓜果的形象进行想像并大胆表现出来;第二课时则是用实物的瓜果进行造型表现。本课所授是第一课时,教师通过绘本故事将孩子的想象力挖掘出来,并通过课堂上生成的一系列互动资源,将想像的一些方法加以总结提升,比如说夸张、变形、拟人、添加等等一些手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探究瓜果不仅可以整体想像,还可以进行局部想像,甚至是加以组合,使之更为丰富,更为有趣。 ★学生实际: 二(4)班孩子对于各种富有趣味的东西都会兴奋不已,本课采用神秘的红女巫导入,能够在无形中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对瓜果的造型、色彩、质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本课重在发展孩子的想像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中用绘本故事营造有趣的学习氛围,设置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孩子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等活动,创作富有新意的瓜果变形作品,这样既丰富孩子想象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创造能力。身边常见的一些瓜果,如西瓜、香蕉、苹果等,通过教师课上的点拨,大部分孩子应该能迅速将其整体变形成另外一种新形象。而对于瓜果的某些局部变形,学生会觉得有些困难,教师通过示范来积极引导。那么还有一部分相对比较拔尖的孩子,教师通过绘本故事中的情境将难度慢慢加深,积极引导可以将整体和局部组合到一起成为另一个新形象,能力较弱的作为欣赏,能力较强的可以在作业中举一反三,思维的发展将更加活跃。 教学重点:用夸张、变形、添加、拟人等方法大胆巧妙描绘瓜果的新形象。 教学难点:将瓜果的整体、局部或两者组合进行新形象的设计。 ※教学具准备: 教师:彩色卡纸12张、彩色笔、范画若干、16K纸50张 学生:油画棒或水彩笔、剪刀、双面胶 |
||||||||||||||||||
教 学 过 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课前热身 |
欣赏上节课《诱人的瓜果》部分学生作业,师边说边贴。 |
学生欣赏回忆各种诱人的瓜果。 |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孩子回忆瓜果的各种形象,为后面变形做铺垫。 |
|||||||||||||||
第一环节 故事导入 |
一、绘本揭题 封面展示 分享有趣的故事《小小瓜果变形记》。 师导题。 |
全班小朋友集中注意力听故事。 |
以绘本故事切入,一来将学生的注意力进行快速集中,二来将渴望倾听故事的心情瞬间得到升华,激发学生对瓜果变形的热切期待。 |
|||||||||||||||
第二环节 过程推进 |
一、讲述故事 归纳方法 1.红女巫变菠萝 板书:夸张、添加 2.红女巫变香蕉 板书:变形
二、小组学习 方法拓展 1.小组交流:南瓜可以变成什么?怎么变? 师生互动交流 板书:拟人 2.ppt1:西瓜摔成两半; ppt2:一片西瓜、一块西瓜…… 3.师小结:原来不仅仅整个瓜果可以变形,哪怕是瓜果的其中一部分也可以变形! 三、师生示范 佳作欣赏 1.教师示范(局部变形) 2.欣赏局部的瓜果,发散思维。 3.欣赏其他瓜果变形的作品。 |
1.学生观察变化过程并总结变化方法。 2.学生观察两张香蕉变形图的变化方法并进行总结。
1.学生前后四人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生1:南瓜车。 生2:南瓜灯:抠洞。 生3:南瓜小人……
2.学生尝试独立思考如何变西瓜的局部:西瓜帽子、西瓜房子……
1.学生仔细观察变形过程。 2.学生想像局部瓜果如何变形。 3.欣赏瓜果变形作品 |
第一个故事场景让学生静静欣赏并能用孩子自己的语言将变形的过程和方法讲述出来,加以教师的总结归纳,孩子会学的更快!
前面菠萝和香蕉是红女巫变出来的,而南瓜的出现无疑给一部分较弱的孩子带来了困难,为了降低难度,设计前后四人讨论交流,能够让孩子互相交流学习。
这是从前面的小组交流得到灵感,学会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学以致用。 |
|||||||||||||||
第三环节 学生实践 |
出示作业要求:用所学方法将瓜果大胆变形成其他新形象。 温馨提示:可以是整个瓜果,可以是瓜果的局部,如果你可以,组合起来更棒哦! 教师巡回指导。 |
学生知晓作业要求并进行独立创作。 |
这是一个愉悦的创作过程,每个孩子都有个性,表现在作品中就会有各自不同的创意,每张都是他们感情的宣泄和个性的表现。 |
|||||||||||||||
第四环节 展示评价 |
1.将作品剪下贴至卡纸张贴于黑板。
|
1.生将作品进行展示交流。 2.组织学生自评、互评,交流作品的优点,谈谈小建议。 |
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欣赏评价能力,并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往。 把他们的作品合编成一本书,人人都参与,有着很大的意义,这也可以成为集体的财富。 |
|||||||||||||||
第五环节 拓展延伸 |
师小结:大家把本来平淡无奇的瓜果变得有趣极了,真了不起!你会发现其实,只要我们敢于想象,敢于创造,生活中处处充满乐趣!下节课我们将用实物的瓜果来进行想像创作,你瞧,这个桔子小人是多么有趣啊! |
学生认真倾听。 |
平凡的瓜果中也蕴藏着惊喜,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有趣的事物,感受到创造就来自于生活,来自于自己手中。 |
|||||||||||||||
板书设计 |
方法: 夸张 变形 整体范画 拟人 组合范画 添加 局部范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