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5.5科学组徐诚执教公开课《预测》教案
发布时间:2015-03-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作者:jxxc    课题研究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41    更新时间:2012-10-23

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学科

科学

班级

四(2

人 数

46

课题

预测

教时

第1教时

执教

徐诚

日期

2011.5.5

教学目标:

1.知道预测的含义和科学预测的方法。

2.能够从掌握更多的信息、掌握其中的规律、掌握科学原理三个角度进行科学地预测。

3.通过活动,体验并总结出预测的方法。

4.了解预测的意义,并能将预测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对我们的生活起到指导作用。

制定依据:

内容分析

《预测》是四年级下册《调查与预测》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属于“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在每学期均设计了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内容,具体安排顺序为:

三上

提出问题

三下

观察与测量

四上

排序与分类

四下

调查与预测

五上

解释与建立模型

五下

交流与质疑

六上

假设与实验

六下

拓展与应用

 

《预测》主要是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分目标中“能运用自己的感官、简单工具或通过实验等方法,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证据”,“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自然、了解科学、了解周围事物奥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感受科学技术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愿意用学到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积极参加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或活动,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的要求来进行构建的。它体现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中“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由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知道猜想或推测与经科学探究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与本单元第一课调查不同,在时间向度上,预测是人们立足在现在指向未来的探究形式,它表达着人们很想通过预测来把握将要发生的事件和变化。但是,重要的往往不是预测了什么,而是预测的依据是什么。这个依据要注重理性和实证。因此,我们鼓励学生畅想,猜想未来,但是我们更鼓励学生表述他们畅想,猜测未来的根据,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科学探究的预测准则。

既然强调预测要有根据,则预测活动一定有三个部分组成:预测内容、预测依据、预测验证。

基于上述原因,我将本课教材进行了必要的删减和调整。从“预测明天的天气”入手引入预测的话题,提出“怎样使预测更准确、更科学”的问题引发思考,激起探究的兴趣;而后通过三个富有生活气息的科学小活动,引导学生从掌握更多的信息、掌握其中的规律、掌握科学原理三个维度建构了科学预测的方法;最后“预测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的活动,既是对预测方法的综合利用,更是对预测意义的具体化认识,提升教学的价值。

学生实际

四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预测方面的经验,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科学预测,不知道科学预测的方法,更加不知道如何比较准确地进行预测,所以本课通过有结构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并建构科学预测的方法。同时学生经过2年的科学学习,动手实验的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并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果,这为本课的活动教学提供了基础。

教学重点:掌握预测的方法,并将预测用到我们生活中。

教学难点:如何让自己的预测准确性更高。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小纸片、2个可乐瓶、2个小气球、100毫升黄豆、量筒、小烧杯

教师准备:2个可乐瓶带小气球、100毫升黄豆、量筒、小烧杯、ppt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新课

了解预测

1.出示前天、昨天和今天的天气情况,(阴晴风力)说一说:明天的天气可能会怎样呢?

2.谈话:刚刚我们做的事情就是预测,(板书课题)根据刚才的活动,你能说一说什么是预测吗?总结:预测就是推测还未发生的事情会怎样。(ppt出示)

回答自己的猜测。说出各种各样明天可能的天气情况。

 

 

 

回答什么是预测。

通过让学生预测明天的天气知道预测就是:推测还未发生的事情会怎样。

 

 

 

 

 

 

 

 

 

 

 

 

 

 

 

 

 

 

 

 

 

 

二、

探究方法

准确预测

1.初步探究预测的方法。

话:那明天的天气会怎样呢?气象工作者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天气预报是这样的:(出示明天的天气预报)

提问:你觉得你的预测和天气预报哪个准确度更高一点,为什么?

总结:要想获得更加准确的预测,一、掌握更多的信息。二、掌握其中的规律或科学原理。

2.预测方法一:掌握更多的信息使预测更准确。

组织活动,投影出示:

1)小明想长高,于是他吃更多钙片,将来会怎样呢?

2)小张只吃肉、不吃蔬菜,将来会怎样呢?

3)小红为了减肥,只吃菜、不吃饭,将来会怎样呢?

4)小王天天睡懒觉、不吃早饭将来会怎样呢?

请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说一说。

谈话:同学们的预测都比较盲目,如何使我们的预测更有针对性、更加准确呢?

组织学生每组选择一个话题上来领卡片,打开卡片,阅读后再预测。提问:为什么你们第二次预测会比较有针对性、会更加准确呢?

总结:当我们掌握更多的信息之后,我们的预测会更加准确。(板书:一、掌握更多的信息。)

 

思考后回答自己预测与天气预报准确性上的差距以及分析原因。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初次预测,回答比较散乱,预测比较盲目。

 

 

 

 

 

 

 

 

学生提出要求:①得到资料

②需要医生的指导

 

学生阅读资料后再次预测,结果较前精确、有针对性。

 

 

学生总结,发现掌握更多的信息之后,我们的预测会更加准确。

 

进一步完善预测的概念,并初步总结要想获得更加准确的预测的方法。

 

 

 

 

 

 

通过生活中一些情况的预测让学生体会掌握更多信息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预测。

 

3.预测方法二:掌握其中的科学原理使预测更加准确。

    实验:2个瓶子吹气球实验

提出实验要求:出示2个有气球的瓶子,请同学们预测下,哪个瓶子气球能吹大?你预测的依据是什么?

提问:哪个瓶子气球能吹大?你预测的依据是什么?

试一试。(每组一位同学吹气球)

总结:因为我们以前学习过了空气占据空间,同学们刚才的预测才能这么准确,也就是说:什么能使我们的预测更加准确?(板书:二、掌握其中的科学原理。)

观察1~2分钟回答预测的结果。学生的回答会有2种,一种没有仔细观察的无法做出正确的预测,而仔细观察的可以得出正确的预测。

根据空气占据空间进行回答。

 

 

学生实验。

 

学生总结出:掌握其中的科学原理能使我们的预测更加准确。

 

通过这个小实验,让学生体会掌握其中的科学原理可以使预测更加准确。

4.预测方法三:掌握其中的规律使预测更加准确。

引入实验:出示黄豆,黄豆也是一种种子,农民伯伯播种的时候在一块地里得播种一定数量的种子,他们对种子的颗数特别感兴趣,老师这里有100毫升的黄豆,如果你是农民伯伯,你怎样才能知道杯子里面大概有多少颗黄豆?

组织实验:数一数10毫升有多少颗黄豆,再预测100毫升的黄豆大概有多少颗,最后数一数100毫升黄豆到底有多少粒,记录在记录纸上。

总结:为什么我们的预测这么准确呢?那时因为我们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当我们掌握其中规律的时候,预测会更加准确。(板书:三、掌握其中的规律)如果我们要知道800毫升、1000毫升的黄豆有多少粒,你有办法吗?

 

学生回答:

     数一数

     数10毫升的豆子数量再预测100毫升的豆子数量。

 

 

 

学生实验,交流结果。

 

 

 

 

 

学生回答预测的方法。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体会掌握其中的规律使预测更加准确。

三、

总结拓展

应用生活

刚才我们学习了怎样来预测,预测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小到天气预报,大到对各种灾害的预测,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对地震的预测。播放视频:预测地震

当然,预测有的时候也会有错误,要想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我们就要掌握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科学原理和规律。

出示投影:以往各届世博会的信息。

2010上海世博会在上海召开了,屏幕上是以往几届世博会的一些资料,你能根据这些资料预测下上海世博会的人流量吗?你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对人流量进行预测呢?

学生说说生活中的预测。

 

 

 

 

观看视频

 

 

 

 

 

 

看资料进行预测,并提一些建议。

总结全课,并拓展到生活中,了解对灾害的预测。

 

 

 

 

 

 

将预测用于生活中,体现预测的意义。

                 
 

 

课题研究录入:jxxc    责任编辑:jxjmj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