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5科学组徐婉玉执教公开课《电磁铁》教案
发布时间:2015-03-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作者:jxxc 课题研究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09 更新时间:2012-10-23 |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学校: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
年级:五年级(苏教版)
|
班级:五(1)
|
学科:科学
|
课题:电磁铁
|
教时:第1教时
|
教师:徐婉玉
|
日期:12月15日
|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制作电磁铁。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作大胆假设。
·会通过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科学知识
·知道电磁铁的特点。
·初步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匝数有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科学探究的乐趣。
·乐于合作与交流,善于倾听与思辩。
制定依据:
☆内容分析:本课是对电和磁现象的综合,渗透着一种普遍联系的思想。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干电池、电线、铁钉做一个电磁铁,尝试制作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关电磁铁,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积累不多,而对于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变化则知道更少,这为探究任务的驱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开始部分用实验引入电磁铁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对“电磁铁”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以“问题──假设──制订计划──实验──结论”为主线,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并通过认真倾听、分析概括,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匝数有关系。
☆学生实际: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知道了磁铁的性质和相互作用规律,初步具备了对比实验的设计与操作能力,为本节课的猜想和方案设计作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在对比实验的设计中,学生总想表现自我,获胜心切,但他们只想自己获胜,听不得其他小组的意见,在认真倾听上会产生一些问题。
|
教 学 过 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导入新课
|
1、谈话:
大家知道今天我们要研究什么吗?
2、提问:为什么叫电磁铁?
3、你会制作电磁铁吗?
|
小组合作制作电磁铁
|
创设情景,使学生自然地表达,激发学生产生认知的欲望和活跃的思维。
|
二、尝试练习,提出问题
|
1、汇报:你制作的电磁铁使用了哪些器材?你是怎样制作的?
板书制作电磁铁的材料。
提问:刚才大家的实验中有些什么发现?
2、提问:电磁铁吸的回形针多,说明什么?那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
交流电磁铁的构造及制作方法,倾听同伴发言,建立电磁铁概念。
交流制作电磁铁过程中的发现,产生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并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
|
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课堂是学生的,就该让学生把所见、所思、所想、所知的说出来。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践探索中去。
|
三、验证假设
|
1、学生提出假设,师板书整理。
2、谈话: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怎样证明你的假设是否成立?选一个你最感兴趣,最想证实的问题。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提示:做“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多少可能有关系”的实验时,必须保证什么条件相同?什么条件不同?为什么?做“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多少是否有关系”同上。
3、组织分组实验,并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协助学生控制好条件。
选择做好的小组把实验结果记录到黑板上。
|
学生自由选择研究问题,然后分组讨论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再独立填写到实验报告中。
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小组实验数据记录到黑板上。
|
自由选择验证内容,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思维能力,学生才想学、爱学、乐学。
实验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科学探究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要在关注学生动手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发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学生即动手又动脑,在实验中探索规律,建立概念、理解概念,进而归纳总结概念。将学生兴趣激发、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思维也得到发展。
|
四、总结提升
|
1、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2、提问:实验证明,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3、归纳总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的数量和线圈匝数有关系。串联的电池多,线圈匝数多,电磁铁的磁力就大。
4、谈话:对别人的结论你确信吗?
|
倾听并分析黑板上的数据,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
通过交流汇报,以及对黑板上的实验数据分析,把学生的思维由表层引向深入。同时,对其他小组结论的思考,为学生提供了验证别人的结论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
四、拓展延伸
|
1、讨论:制作一个电磁铁,要想使电磁铁磁力很大,你想怎么做?
2、谈话:今天我们研究了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电池、线圈匝数有关,你还想研究电磁铁的什么问题?
3、小结:电磁铁与磁铁还有哪些区别,它跟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有哪些密切的联系,我们下节课还将继续研究。
|
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是增加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匝数等,更好的是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学生提出想继续研究的问题。
|
在学生充分体验成功快乐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增强科学探究的课外体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这正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
|
|
|
|
|
|
|
|
|
|
|
课题研究录入:jxxc 责任编辑:jxjmj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