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5.19科学组耿群志执教公开课《国旗怎样升上去》评课
发布时间:2015-03-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作者:jxxc    课题研究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85    更新时间:2012-10-23

《国旗怎样升上去》评课

第一,建立了单元整体意识,沟通各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本单元的目标是引导、鼓励孩子们对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简单机械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索简单机械的秘密,发现应用它们的规律,提升实验探究能力。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进行内容设计的。

第二,对教学内容的思考与重组体现了“教结构、用结构”的理念。本课教材从聚焦问题“国旗怎样升上去的”导入滑轮的话题,引导学生观察滑轮的构造,认识滑轮的结构特点;接着出示使用滑轮的两种方法,给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最后猜想两种滑轮的作用提出假设,通过实验验证假设,从而发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教材的设计是将滑轮的两种组装方式直接告知学生,再同时探究它们的作用,这样的设计难免会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很难深入研究,难以培养学生自主设计使用简单机械的实验探究能力。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紧紧围绕“解决问题设计使用滑轮的方法、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发现滑轮的不同组装方式和作用、联系生活应用拓展”三个开放的活动情境来设计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学生组装定滑轮,研究定滑轮的特点和作用的探究活动是“形成结构”的过程,学生已经初步会使用滑轮提起物体,会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的实验方案,知道实验时有哪些注意点,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等,本节课研究动滑轮的思路和方法与第一课时是有相似之处。不过,知道怎么做和正确的操作之间还是有差异的。

第三,整节课的问题设计和活动设计围绕“自主探究”这一主线展开。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体现了科学学科的“特”。通过这样开放性的探究过程,调动学生小组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产生科学探究的热情。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唤醒”学生关于动滑轮的基础性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让学生从已知中发现未知,从未知中寻求已知,促成学生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这样的活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资源的丰富性和生成性。

第四,加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渗透的过程,需要在一个个具体的活动中培养。而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探究的质量,所以在实验记录单中引导学生实验前先明确分工,在呈现学生小组资源时加强关于如何合作的具体指导和渗透。

第五,重视实验素养的提升,这也是科学学特独特的育人价值所在。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序地进行,动手前让学生充分假设,提出自己的合理猜想,以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和探究热情,并注重科学表达,交流思辩,让他们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让事实来说话,用证据来验证。同时把握探究活动的内在联系,层层推进学生的探究活动,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在活动中体验,培养合理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记录、搜集、分析信息和数据等方面的能力,升华科学素养。

课题研究录入:jxxc    责任编辑:jxjmj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