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3科学组徐婉玉执教公开课《冷热与温度》教案
发布时间:2015-03-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作者:jxxc 课题研究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6 更新时间:2012-10-23 |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学校: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
年级:四年级上册(苏教版)
|
班级:四(5)班
|
学科:科学
|
课题:冷热与温度
|
教时:第1教时
|
教师:徐婉玉
|
日期:10月13日
|
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的概念,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3、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学准备:
演示:冷水(1号)、热水(2号)、温水(3号)、烧杯、温度计、铁架台、抹布。
分组:2只烧杯、温度计、铁架台、抹布。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冷热单元的起始课,以学生对冷水和热水的感受和描述活动作为开端,后续活动涉及对冷和热的物体的观察。本课将建立温度概念,学会测量水温。连续测量一杯热水降温过程的实验,这是一个将技能训练与科学探究融为一体的极好活动。通过预测、实验、收集数据和作曲线图,孩子们将发现热水变凉的规律,并能从中领悟到身边平常的小事里也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问题和科学奥秘。
学情分析:
冷和热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他们对“火热”、“冰冷”、“清凉”、“和暖”这些不同的气温都有过切身的感受。而人们对冷热规律的利用,如加热、制冷、散热、保暖等,也时常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因此,本单元必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单元。本课的实验难度在于需要长时间的专注观察,学生的实验常规各组有些差异,所以在实验材料的准备上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
|
1.谈话:谁来告诉我夏天穿什么样的衣服?冬天呢?为什么这样?
2.小结:看来我们的皮肤能够感觉冷热(板书:冷热)
|
分别是请一个学生讲述。
|
了解学生对冷热的概念认识,为建立正确概念作铺垫
|
推进
|
1.建立温度概念
①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让学生说出冷热。
②提问:有什么办法来准确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
③小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就是判断物体冷热程度的一种测量工具。(揭示课题)
|
一个同学把两只手同时放入1号和3号(冷水和热水)烧杯,不拿出来。分别说说左右手的感觉。
|
知道温度的概念,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并能正确使用温度计及读数。
|
2、学习使用温度计
①看书第16页
②测量三杯水的温度
③分组测量温水的温度
请3个小组汇报,并作好记录。④引导发现问题:发现了什么?
小结:热水变凉是指热水的温度在下降。
|
①看书后汇报如何使用温度计。
②学生演示,(测完之后用抹布擦干放桌上 )其余学生做评委。
③分组测量并记录。
|
3.测量一杯热水是怎样变凉的
①提出问题:一杯热水是怎样变凉的?均匀下降、先快后慢、先慢后快、没有规律
②猜测一下哪个可能是正确的?
③指导在实验册上记录
④实验:每2分钟记录一下热水的温度
老师宣布时间
⑤发现规律
小结:原来热水变凉是有一定规律的,先快后慢。
|
1.讨论回答:
0分钟的温度怎么看?
2.分组实验:
每2分钟记录一下热水的温度
3.汇报结果
|
延伸
|
4.拓展延伸:
提问:如果等待更长的时间,水会凉到什么程度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
有依据的猜测,回答。
|
为学生课后研究提供素材
|
|
|
|
|
|
|
|
|
|
|
板书:
冷热与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一杯热水是怎样变凉?
(一杯热水的温度是怎样下降的?)
均匀下降
先快后慢
先慢后快
没有规律
|
课题研究录入:jxxc 责任编辑:jxjmj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