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5.18科学组耿群志执教公开课《能量的转换》教案
发布时间:2015-03-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作者:jxxc 课题研究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66 更新时间:2012-10-23 |
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
年级:六年级
|
班级:六(2)班
|
人数:46
|
学科:科学
|
课题:能量的转换
|
教师:耿群志
|
日期:5.18
|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
2.能针对具体的情景说出能量之间的转换过程,了解能量的转换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能量转换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
3.了解相关科学发现史,提升科学素养。
二、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中的第二课,能量是科学课中物质世界的一个主要部分,也是学生接触的一个新单元。本单元共有4课组成,各课之间有着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第一课《各种各样的能量》,引导学生总体认识能量,了解能量有多种形式,意识到一切物体的运动都离不开能量;第三课《能源》,引导学生认识能源,了解能源的分类以及与能量的关系,意识到能源的重要性和现实的危机;第四课《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使用能源的意识,倡导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本课为第二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各种各样能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究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如何转换的,从而发现能量可以转换的特点,体会到科学与生活的沟通与联系,既是学习能源的基石,也为他们今后学习物理学最普通的定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打下感性认识基础。
能量的转换是能量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知道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是教学的重点,而理解它们的转换是难点。因而,本课要沟通科学与生活的关系,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感受、分析和描述各种形式的能量是如何转换的,并学会用简单的图示来表达能量转换的过程。
能量的转换有多种形式,其中电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换,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本课将此作为探究的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发电机和电动机,了解各种发电的方法和人类对电能的利用,既是对能量转换的深入研究,也相机渗透科学发现史,渗透能源的概念。
本课在探究的同时还突出了“设计与制作”的目标,让学生设计一个能量转换的装置和小玩具,体现在“做”中学的理念,既起到巩固与应用知识的作用,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2.学生分析
“能量”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虽是第一次接触,但并不陌生。在前面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在“冷和热”、“电和磁”、“食物与消化”“呼吸和血液循环”“物体的运动”以及“物质在变化”等单元的学习中已经有这方面的渗透,这些积累将成为学生自我建构能量概念的坚实基础。而且本单元第一课的学习已经让学生从总体上认识了能量,知道能量是能使物体运动或“工作”的本领,有机械能、光能、热能、化学能、声能、电能等多种形式,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不过,“能量”毕竟是抽象的,虽然是单元的第二课时,但具体分析能量的形式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边实验边讨论边记录,既留下思维的痕迹,也便于利用学生资源形成互动交流。
学生对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也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只是点状的认识较多,学生间的差异较大,因此将学生个体的、点状的认识整体化、全员化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在活动设计时,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有结构的探究材料,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能量转换的多样性,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蕴含着科学道理。
设计并制作能量转换的装置和小玩具是本学期的科学学科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有挑战的活动。本课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可以发挥学生间的差异资源,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课后个体的设计和制作活动奠定基础。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开放
导入
|
出示:一粒核桃肉,提问:核桃肉中具有能量吗?属于哪种形式?怎么证明?
演示实验:点燃核桃肉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
思考后回答。
生回答
可能:核桃肉具有化学能,点燃后又产生了热能和光能
|
沟通与旧知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激发探究兴趣。
|
核心过程
|
一
|
初步建构能量转换的概念
1.出示:小车
提问:不用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吗?
提问:两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的现象吗?
揭示课题:能量的转换
2.提出分组活动要求:实验篓中有一些实验材料,这些物体中有能量的转换吗?有的话能量又是如何转换的?边实验边记录。
组织交流:你们研究的是什么材料?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
小结: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电能可以转换成多种能量,光能、机械能、热能…
|
一学生上前完成实验,将小车放在滑道上,其他同学分析原理。
势能 动能
分组实验,两人一组,边实验边记录。
学生两人一组,边演示实验边交流。
|
势能与动能的转换学生比较陌生,利用此玩具可以形象地引导学生认识,同时归纳发现能量的转换现象。
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发现更多的关于能量转换的实例,提升认识。利用多个有结构的材料聚焦本课的探究重点“电能的转换”,为下一环节奠定基础。
|
二
|
深入探究机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
1.聚焦设疑: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发现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它是通过什么来转换的呢?
出示:电动机的实物和图片,请学生观察电动机有哪些部分构成?哪些电器中用到电动机?
2.讨论:电器就是一个电能的转换器。那电能又是怎么来的呢?
出示:手摇直流发电机和图片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播放视频:法拉第与发电机
小结。
|
学生答:马达…
观察:电动机的构成
讨论后回答:发电厂、水力发电、风能发电、核能发电等
观察实物和图片,发现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结构是一样的。
认真观看,感受科学发明的艰辛历程和现实意义。
|
从上一环节的多角度研究转换到聚焦机械能与电能的深入探究,引出对电动机与发电机结构的观察与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能量转换的意义和奇妙之处,进一步沟通与生活的联系。
渗透科学发现史,感受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
拓展
延伸
|
分组活动:设计一个能量转换的装置或玩具,画出设计简图。
呈现学生资源,组织交流。
课后调查:你家里使用的热水器是哪一种?原理是什么?选择的原因是什么?
课后制作:完善装置的设计方案并制作,时间为二周。
|
沟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科学学习回归生活,了解更多的应用,为学习能源打基础。
|
板书设计
|
|
|
|
|
|
|
|
|
|
|
课题研究录入:jxxc 责任编辑:jxjmj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