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12科学组杨健执教公开课《加热和冷却》教案、评课
发布时间:2015-03-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作者:jxxc 课题研究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2 更新时间:2012-10-23 |
教学内容:4、加热或冷却
|
课时
|
1课时
|
教学目标:
1、尝试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猜想)--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
2、在学生研究空气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基础上能作出推断:固体和液体有这种性质吗?
3、能够设计实验证明固体和液体有热胀冷缩性质。知识与技能:
4、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水、空气、铜球等体积大小发生变化即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
1、气球、烧杯、烧瓶、酒精灯、乒乓球、玻璃小瓶、冷水、热水、水槽、玻璃管、滴管、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2、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
|
1、请大家说说上堂课我们研究了些什么。
2、揭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
3、教师演示实验:空气的热胀冷缩
4、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也想来试一试吗?
|
1、学生说说上堂课研究内容。
2、试一试实验活动
|
回顾已学知识学生观察,产生疑问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本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
建立概念
|
一、 探究空气受热受冷后的变化
请大家用桌上的材料也来试一试,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讨论:▲烧瓶里有什么?▲玻璃管里的水柱为什么会来回移动?▲水柱往外移说明了什么?向里移呢?
小结:
二、 探究固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
提问:▲其他物体受冷受热后会有这样的变化吗?▲实验桌上的物体受冷受热后有这样的变化吗?▲你最想研究实验桌上的什么物体?
小结:▲研究的是什么物体?▲你们是怎么研究的?▲你们发现了什么?
|
1、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观点。2、学生选取桌子上的材料,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3、实验探究分析现象, 寻找奥秘 。
|
1、学会分析实验现象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归宿
2、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更深的感知冷和热对空气体积的影响。。
3、冷和热对空气有这样的影响:受热体积会膨胀,受冷体积会收缩。
|
巩固概念
|
三、热胀冷缩的应用
讨论:▲生活中看到过这种现象吗?
热胀冷缩的应用▲使瘪了的乒乓球变圆▲温度计
防止热胀冷缩▲冬天、夏天电线的变化▲铁轨间的缝隙▲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 ,
|
讨论、解释现象 引发相关问题,感受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
1、分析事实,解释现象
2、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
延伸作业
|
四、拓展 1、介绍:▲神舟飞船的防热2、总结 学生谈体会 。
|
|
让学生关注我国的航天事业,树立从小学好科学知识,长大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
|
|
|
|
|
|
板书: 加热或冷却
受热体积会膨胀,受冷体积会收缩。
《加热和冷却》评课:
<<加热和冷却>>是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是一个实验密集的单元,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大胆想象等多项科学能力。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关是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科学知识是认识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科学探究是通过实验,认识到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设计的教学过程是“聚焦——探究——交流”。因此,在备课和准备活动器材及教学中,我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力争让学生都有动手动脑、亲历探究的机会。
学生猜想选择研究的对象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收集事实得出结论 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发散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是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自行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观察到一些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体验到只有通过实际实验、观察,才能得出科学结论。
|
课题研究录入:jxxc 责任编辑:jxjmj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