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学习搭建“支架”》于2011年11月发表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Z2期
发布时间:2015-03-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作者:jxqy    课题研究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22    更新时间:2012-10-23

 

为有效教学搭建“支架”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钱滢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内容这里不做讨论)。信息素养是“隐性”知识,是在学习、活动中自身构建的意识形态、思想形态的经验性知识。针对意识形态的思维训练,虽说没有定势可言、没有模式可套,却有策略可探,可以从细节中逐步渗透,可以从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知。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对探究学习理解中提到:在成人适当地帮助下,儿童常常可以完成他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所以要经常根据儿童的水平提供灵活的“脚手架”来帮助儿童,“脚手架”并不仅仅是为了产生直接的效果,更是为了慢慢地培养儿童未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理解到任务不是目的,而是在任务探究过程中学习方法,思维判断与拓展的过程,以及各项能力发展的渗透式训练与培养;“脚手架”不是模式,而是教师教学过程的架设,是学生学习思维活动的一种方法和策略。

一、教学设计:寻找“临界点”

现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运用较多的是“任务驱动教学”、“合作教学”、“主题研究式教学”。这些教学模式就是目前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以问题为中心,或是以项目为中心的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的基础研究,在一线教师中一般是从教学模式的模仿、实践研究开始,从教学模式中体会新的教学思想,发现教育中的一些规律。这种“自下而上”的研究其优点是教师可以立足本学科、立足学校、立足自己的课堂进行教学实践体会,获得最为真实的教学研究信息,从中进行反思和提高;同时也存在不足,那就是缺乏专业理论的指导,容易抓住皮毛而忽略实质,有“形”而无“神”,导致研究的偏差,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如表一:

艺术字修饰

 

最近发展区

学生实况分析

学习内容

1、经过格式修饰后的文字

2、标题艺术字

3、图片的装饰规则

1、学生在修饰标题时最喜欢使用的是格式的修改

2、学生对艺术字标题有一定的认识

3、对艺术字只停留在字的概念上,不了解艺术字实质是图片文字。

1、艺术字的插入

1、标题艺术字应该如何正确地选择艺术字库和艺术字环绕方式

2、选择在什么时候使用艺术来对文章进行装饰

 

  这种方法就是教学设计中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可以最大限度的使教材信息真实、可行。这种“可行”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和现象分析的前提之下,从“右”到“左”依次是对教学内容的解析,学生实际情况分析,此分析使得教师对教材处理和学生实际距离的拉近,更是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相互结合。在此过程中,教师内心需要产生较大的反思,甚至需要和学生进行交流,并在思考和交流中寻找合适的教学切入点。

  这种分析思考方法就是给教师教学设计提供了一个“支架”,让老师知道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发现教学中合适的切入点,为教学的开展寻找“契机”。

二、任务设计:确定“探究主题”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有大有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技能、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不同方面任务,针对不同时间段和学习单元又有单一性和综合性任务。对于这些,我们老师总能发现和提炼出一些新的题目,并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出精彩的教学课例,而于对课例中任务能否完成,任务是否适合学生,任务在教学环节中如何落实,以及任务如何体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目标,却需要实践去检验和验证。

  我们先比较下面同一种教学内容,两种不同的任务设计:

 

用艺术字来修饰文章

 

设计一

设计二

欣赏艺术字修饰的小报《地球的倾诉》

思考:小报中运用了哪些修饰方式?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些地方使用的艺术字修饰?

交流:你最喜欢哪个艺术字标题

思考:艺术字作为标题修饰在字库选择、环绕方式设置上要注意些什么?

用艺术字来修饰文章:合理、恰当地利用艺术字来修饰文章。

用艺术字修饰文章:根据每个文章不同的内容选择适当的艺术作标题修饰文章

 

  首先看情景的“支架”预设。“设计一”侧重于引出艺术字这个形式,通过范文比较直观和形象,学生只需视觉感知就能了解艺术字的作用,但这种设计偏向于形式,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容易在学生感知过程中产生“导向作用”,和后面任务的提出产生了脱节,也就是教学设计与学生的认知和学习产生了偏差;“设计二”侧重学生自己的发现和理性思维,从一个简单的点开始,引导学生关注艺术字作为标题是如何修饰的,然后延伸到小报中不同文章选择不同艺术字来进行修饰,后面的问题既是前面情景的一个延续,同时又是一个提高。

  再看任务的“支架”预设。两者任务都旨在让学生发现艺术字这一特殊修饰方法的独特性,体会艺术字在文章修饰中的作用,“设计一”的“维度”界定过大,学生虽说可以选择的面较广,选择的方法较多,提倡了以学生感知为主,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中心,但也正是由于此而导致学生无所适从……这种设计可能过多强调任务完成的成效性,忽略了任务生成同时的实效性,忽略了任务选择确定过程中学生认知和思维过程的指导,忽视了“支架”的假设与铺垫。“任务二”首先在范围界定上显得较小,主题较为集中。同时在相对集中的范围内,学生容易结合自己的感知与发现提炼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在此提炼过程中掌握了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那就是:资料分析—判断选择—提炼观点。在这种过程中,学生已经体会到了从已有知识能力如何发现待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体会到自己的研究问题就是要从众多信息中发现和挖掘独特的观点。

  如何让学生自己产生可以解决的问题呢?看看下面的运用“左手栏”搭建的“支架”设计:

 

用艺术字来修饰文章的标题

我的研究……

熟悉的……

看到的……

根据不同的文章形式选择不同的艺术字来修饰标题

用艺术字给一篇课文来修饰题目

1、  书上的文章标题

2、  小报作品中的文章标题

3、  广告标题

 

  还是从右到左的思考分析方法,“看到的”是学生见到和看到的信息源,“熟悉的”是学生理解消化的信息,“我的研究”是需要学生加以提炼和推荐给他人信息。这种“支架”的搭建就是交给学生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信息加工处理的方法。其表象说是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内在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提炼问题的技巧和策略,是信息加工分析的策略,是信息加工处理的思维过程。

三、合作学习:完善、实施“学习计划”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Sliavind定义合作学习的概念:“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我们可以分三个不同侧面理解“合作”学习:一是个体在小组中积极能动的参与;二是小组中个体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三是课堂教学技术,就应当有教师在合作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和策略。

  这里主要探讨合作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架”设计与搭建。下面我们用两个教学设计片段进行探讨:

任务验证

 

哪里获取……

需要信息……

任务

 

字库设置、格式设置、环绕方式设置……

运用艺术字对文章标题进行修饰

 

  小组合作计划要成员一起商讨,并且保证其可行性,因此需要成员一起进行论证。运用“左手栏”可以把大家的建议集中起来,然后进行选取。还可以将任务逐步细化,针对不同的任务落实到实施的途径和成员。让成员在论证计划的同时明白该做的事情,以及清楚怎么去做。

艺术字修饰交流卡

 

效果分析、总结

艺术字设置选择

文章内容分析

 

字库(样式)

 

内容

 

字的格式

 

排版

 

环绕方式

 

文字格式

 

 

  小组活动中让每个成员都有发言和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搭建“支架”,教给活动小组行动的方法,成员独自思维的空间。上面运用“左手栏”设计的步骤可以用在成员独自思考,也可以用在成员之间合作交流的成果汇总。

  维果斯基在关于探究性学习中提到:基于儿童有效地学习需要通过一定社会环境下的互动来实现,所以在课程设计中要强调学习者和学习任务之间的互动。给学生活动过程中搭建“支架”,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加工信息,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促进了合作学习“行”与“神”的结合。

  在当前部分信息技术教师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迷惑、彷徨的时候,我们最需要研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深挖、拓展和延伸信息技术学科的内涵,深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课题研究录入:jxqy    责任编辑:jxjmj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