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下的“教”与“学”》于2011年11月发表于《成才之路》杂志
发布时间:2015-03-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作者:jxqy    课题研究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29    更新时间:2012-10-23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下的“教”与“学”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钱滢

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探讨适应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是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极等解决的问题。

一、任务驱动教学思想

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者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二、“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知识领域的途径,其一般程序为: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该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参与认知过程:而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多是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两者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任务)的解决各种上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因此,将“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种创造性尝,同时也可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的有效整合。

三、教与学的策略

为了保证“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在教学实践中还要采用相应的学与教的策略,这些策略运用的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一)   学习策略

1、  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

学生一旦有了问题意识,就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兴趣,同时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因而有一种想要学习的心理倾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新知识往往是从其他学科知识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产生一种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愿望。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缩放时,我出示了这样一幅图:

这是一幅比较夸张的图,图中鸡蛋与人的比例明显与现实生活中学生所了解的实际情况不符,于是学生产生了问题:“鸡蛋怎么这么大?我该怎么办呢?”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他很快想到可以把鸡蛋变小或者把人变大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2、  以小组协作学习的形式,积极参与问题解决过程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完成的。例如:我设计的“布置客厅”任务时学生根据兴趣组成了小组来设计这个客厅,有的小组每人完成了一份设计稿,再由组长进行汇总,取每幅图中的精华拼成最终的设计稿:有的小组则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一人承包客厅中的一个部分的设计任务,最后用粘贴的方式进行合稿,虽然各组做法各异,但在探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二)   教的策略

1、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者“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

例如:在进行《图形的变》这一课导入时,我出示了由金山画王所画的三幅比较夸张的图,问:“这三幅图有什么不妥?”从而使学生能很准确地说出图中比例关系失调,并对新课中第一个问题“大鸡蛋的烦恼”中的如何解决鸡蛋太大的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由此可见,问题要提得准确并有一定的迁移性。

又如:在教学中我设计的布置自己家的客厅的问题也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有样可参,解决问题时就显得更为容易。因此,我觉得问题应贴近生活,易于联想。

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提供必要帮助

教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是以指导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的。例如在教学翻转时,有的学生操作得十分熟练,通过各种翻转很快就找到了去花果山的路,但有的学生只看得眼花缭乱,于是我适时引导学生说出水平翻转其实就是左右转,垂直翻转其实就是上下转,这样学生立刻就明白了。因此,具体学科任务的解决虽然是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进行的,但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只有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教师要把握时机,从旁引导,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迁移。

3、  进行及时的评价

为了保证问题解决的顺利进行,还要对问题解决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只是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应该转移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同学间的相互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价的方式可以是自评、学生互评或者教师评价等。

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研究气氛应该是合作的、认真的。学生能够大胆假设、勇于实践、积极参与、敢于发言。此外,在研究过程中,还要形成严格而轻松的科学作风。教师在整个过程的任务是组织、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并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课题研究录入:jxqy    责任编辑:jxjmj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