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xccn 课题研究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8 更新时间:2014-3-19 | |
音乐组课型研究阶段总结 ——暨课题研究活动中期汇报 一、 分年段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一、二年级学生已经能参与各种演唱活动;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大部分同学能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映;能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演唱或参与齐唱。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每个学生每年能背唱4~6首歌。 三至六年级学生能参与各种演唱活动;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大部分同学能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反映;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每个学生每年能背唱3~5首歌。 二、 唱歌课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策略: 唱歌教学在音乐教学用有着及其重要地位,尤其在音乐普及教育中,更具有其不可替代性,它是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等方面均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在音乐唱歌教学中,以发展学生审美为核心,走开放型音乐课的形式,将审美贯穿于整个唱歌教学中,使审美与知识技能有机的融合,形成纵横交错,促进与其他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同时进一步的促进音乐学科教学,提高学生歌唱水平。 我们的音乐唱歌教学在动、玩、乐、创、体验感受的课堂形式上,结合各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以丰富多彩的开放的课堂形式,以“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为载体,从审美、体验、感受入手,改变歌唱教学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即学习了歌曲和音乐知识,又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产生情感共鸣,情感上升为审美。 我们研究的切入点: 探索适应歌唱教学中审美与技能技巧之间相融合的教学方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富有感情地歌唱。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让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唱歌教学中我们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与风格,运用音乐表现手段表达歌曲的情绪与风格,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也更重要的帮助了他们去更直接、更简单的理解了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和内容,为学生用音乐表现手段表达歌曲的情绪与风格,做到“以情带声、以声抒情、声情并茂”歌唱打下伏笔。 (二)注重音乐实践,开放活动空间 在教学方法上以活动为中心,在师生和生生互动中解决难点、主动歌唱。 课堂上我们重视体验与实践,教师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各种实践音乐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学习。我们根据以听觉为先导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聆听歌曲,熟悉歌曲旋律、感受歌曲情绪、把握歌曲风格。 歌曲的学唱过程一改原来全由老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学习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学习,为了掌握歌曲中歌词、旋律的节奏,唱准音高等,我们用听一听、试一试、比一比、评一评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通过自学、同桌对唱、师生接龙、生生接龙等学生喜欢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解决难点。 歌曲的处理部分也是唱歌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放开手大胆尝试着让学生做一回“小老师”,谈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教师这时成了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协助者,让学生走上个性展示的舞台去尽情的表现。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创编、排练来进行歌曲的处理,学生们的自主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下学期研究方向: 歌曲演唱时对歌曲中音乐的表现、音乐的审美等是需要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然而音乐的知识技能是需要不断的训练、反复巩固的,否则在歌唱中对音乐的表现、审美的表现就会下降。而小学生的兴趣往往是短暂的、不稳定的。如何让更多的学生愿意主动参与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学习,如何让音乐的双基与音乐的审美过程巧妙的融合,培养学生在歌唱中持久的兴趣,是我们今后值得研究的问题。
|
|
课题研究录入:jxccn 责任编辑:jxjm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