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 | 金坛区实验小学 | 学科 | 美 术 | 班级 | 二(3)班 | 人数 | ||||
课题 | 《瓜果的想象》 | 教时 | 1 | 执教 | 张唯霞 | 日期 | ||||
※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瓜果的特点进行大胆变形,赋予其变化感。 2、激发学生大胆参与和积极创作的兴趣。 ※ 制定依据: ★ 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瓜果这个单元中处于中间位置。第一课《诱人的瓜果》是通过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各种各样瓜果的回忆,引发他们对瓜果造型、色彩、味道及质感的再认识,这样不仅丰富了感知,而且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而第二课《瓜果的想像》是继《诱人的瓜果》一课的拓展和延伸,共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主要是用绘画的方法将瓜果的形象进行想像并大胆表现出来;第二课时则是用实物的瓜果进行造型表现。本课所授是第一课时,教师通过绘本故事将孩子的想象力挖掘出来,并通过课堂上生成的一系列互动资源,将想像的一些方法加以总结提升,比如说夸张、变形、拟人、添加等等一些手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探究瓜果不仅可以整体想像,还可以进行局部想像,甚至是加以组合,使之更为丰富,更为有趣。 ★学生实际: 二年级的孩子对于各种富有趣味的东西都会兴奋不已,本课采用魔法师变西瓜的故事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为后面不同水果的想象做铺垫。 作业点评的时候可以拓展孩子们的思路,孩子们没有想到的也可以帮他们添几笔。再回到方法,其实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添加的方法。依次用图片展示夸张,变形,拟人。 趁热打铁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帮助孩子拓展思维。教师的第二次示范针对比较难的变形局部示范。
教学重点:用夸张、变形、添加、拟人等方法大胆巧妙描绘瓜果的新形象。 教学难点:将瓜果的整体、局部或两者组合进行新形象的设计。 ※教学具准备: 教师:范画,ppt,水彩笔,油画棒。 学生:油画棒或水彩笔、剪刀、双面胶 | ||||||||||
教 学 过 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情境导入 | 一、魔术师的魔法 今天我们邀请了一位魔法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切好的西瓜,魔法师把西瓜变成了? (帽子,小船,钟,风扇) 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魔法师,动动小脑筋,来给瓜果变个身吧。 板书:瓜果的想象
二、想一想 变一变 我们来看几种水果,请你来变一变。 香蕉 它能变成什么?请你说。 引出特征:外形,色彩。 榴莲 它能变成什么?请你说。 引出特征:质感。 火龙果 它能变成什么?请你说。 老师把它变成了? 小鱼,火把,火箭 方法:添加
香蕉鞋 方法:变形 香蕉车 既有添加,又有变形。 黄瓜船,菠萝房 方法:夸张 一个个水果在小朋友们的奇思妙想下大变身啦! 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
帽子,小船,钟,风扇
月亮,小船,小桥。。。
刺猬
小鱼,火把,火箭
| 魔法师变西瓜的故事,让孩子们体会瓜果的变化。
想一想这些水果怎么变? 同时掌握“变”的方法。
| |||||||
南瓜也想变 看到身边的水果一个个大变身了,小南瓜也想变一变。 南瓜可以变成什么?用什么方法来变? 给小南瓜加上鼻子眼睛嘴巴耳朵,加上小手。 板书:拟人
二、整体可以变,部分也能变 这么多香甜可口的瓜果,看饿了的小朋友举手,老师剥根香蕉请你吃。香蕉吃了一半,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刻,香蕉变成了什么? 原来香蕉吃掉一半也能变成意想不到的东西。 小组讨论 吃了一半的香蕉能变成章鱼,其他的水果你能想一想,变一变么?
| 南瓜车(添加) 南瓜屋子(夸张) 南瓜伞(变形)
讨论 拟人的表现,添加五官,四肢。
章鱼 | 小组讨论,回顾方法,引出拟人,让瓜果形象更生动。
| ||||||||
作品欣赏 教师示范 | 四、作品欣赏 欣赏学生的瓜果变形作品五、教师示范 1、教师示范 西瓜车 |
欣赏同龄人的学生作品,拓展奇思妙想。
| ||||||||
学生作业 | 作业要求:用所学方法将瓜果大胆变形成其他新形象。 温馨提示:可以是整个瓜果,可以是瓜果的局部,如果你可以,吧它们组合起来更棒哦! 教师巡回指导 | 学生创作 | ||||||||
作业展评 | 1、将作品剪下贴至卡纸张贴于黑板。
2、将学生作品汇编成书展示交流。 | 1、 生将作品进行展示交流。
2、 组织学生自评、互评,交流作品的优点,谈谈小建议。 | 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欣赏评价能力,并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往。 把他们的作品合编成一本书,人人都参与,有纪念意义。 | |||||||
第四环节 拓展延伸 | 师小结:大家把本来平淡无奇的瓜果变得有趣极了,真了不起!你会发现其实,只要我们敢于想象,敢于创造,生活中处处充满乐趣!下节课我们将用实物的瓜果来进行想像创作,你瞧,这个桔子小猫是多么有趣啊! | 学生认真倾听。 |
平凡的瓜果中也蕴藏着惊喜,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有趣的事物,感受到创造就来自于生活,来自于自己手中。 | |||||||
板书设计 | 学生作业
方法: 添加 变形 夸张 拟人 整体范画 组合范画 局部范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