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变的花》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11-20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会变的花            王芸君

类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会变的花》是“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内容。花是学生熟悉并喜欢的,本课以花为载体,引领学生欣赏花的天然姿态,学会装饰设计的基础方法,应用图案的装饰美感为花增添人工的精彩。

学生情况: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思维力不是很强,在一节课上让他们学会装饰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加以运用,就要求老师开动脑筋,围绕低幼学生形象化思维特点做文章、想办法。不让学生感到乏味,学会多种装饰方法,还要有的放矢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准备:

1.教学环境: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教室布置成各种花装饰变化作品的荟萃氛围,

   给学生提供多种视觉参考。

2.资源准备:花装饰变化范图、水彩笔、油画棒、炫彩棒、毛笔、水罐、水、剪刀、彩纸、胶棒等示范工具。 

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炫彩棒、毛笔、水罐、水、剪刀、彩纸、胶棒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重点了解学习花的装饰方法,了解古今中外装饰花的相关知识,感受花

                  案装饰变化之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花基本技法的学习,能够活学活用的创作简单的花装饰变化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花装饰变化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装饰变化艺术的情

                          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夸张、变形、添加、想象等方法设计的外形 

教学难点学习用点、线、面的变化装饰花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百花齐放的情境,让学生欣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丽的鲜花。

2、出示花仙子挥舞魔法棒变出了许多奇特的花,并出示课题《会变的花》。

(设计意图: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花仙子变花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课题

 《会变的花》。)

 

二、互动欣赏初步感知

1、出示真实的风铃花图片。

2、让学生逐步欣赏由风铃花为原型变化出各种外形的花朵。

3、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这些变化了的花朵是根据风铃花的哪些特点进行变化的。

   (1)儿童的帽子

   (2)章鱼

   (3)碗

   (4)雨伞

   (5)台灯

4、学生自主总结花的外形设计的方法。

      夸张变形

      简洁概括

      添加想象

(设计意图:根据花的外形特点进行变化,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同时也为

 解决本课的重点打下基础。)

 

 

三、自主探索,解决重点

   1根据出示的一组真实的花,运用刚刚观察到的方法,选择一朵花进行变形。(小组合作讨

      论)

   2、让学生从不一样的角度来观察月季花,又该怎么变?

   3、让学生思考如何使光变化了外形的鸡冠花变的更漂亮?

   4、教师出示运用点线面装饰的鸡冠花

(设计意图:教师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尝试来设计花的外形。并启发学生思考并欣赏如何装饰只有外形的花朵,为突破教学难点打下基础。)

 

四、教师示范,突破难点

    1教师示范荷花的变形步骤

   (1)示范点线面的装饰

   (2)出示用色彩装饰的荷花范画

    2欣赏古代花卉图样的变形

3欣赏学生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点线面及色彩装饰的魅力,启发学生想象,同时通过欣赏经典的花卉作品,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五、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1、运用学过的方法和自己喜欢的方式(剪或画)设计一个独特形状的花朵。

    2、构图要饱满。

3、用点线面或色彩来装饰花朵。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作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六、展示评价,总结拓展

    1、让设计好的学生上台自评。

2、让学生互相欣赏作品,找一找,自己设计的方法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分析别人的作品好在哪里?或者给别人的作品提些建议。

3、教师作扼要的点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学会评价。)

    4、教师小结:同学们:老师觉得大家真了不起,短短的时间,设计出了这么多奇特又美丽的花朵,看,老师这里还有什么?原来是大树和树叶,下节课,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设计神奇的大树和树叶,让我们一起用会变的花、树、叶创造美丽的花园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