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过程总结
发布时间:2016-12-2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王芸君  

本课题2015年5月初步构思,2015年9月被确定为区立项课题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目标导向”的原则,从课题研究的“目标”切入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具体如下:

(一)组织开题论证,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

自申报课题开始,学校教科室就对申报教师进行了充分的指导和帮助,课题申报成功后学校教科室多次提供拓展视野的学习材料,同时组织课题申报人集中研讨,互相学习,促进我们继续深入研究课题,将课题与教学实践以及思考结合,不断打磨课题的精准性。

课题组在2015年的9月至10月对课题方案进行了三次认真学习和研讨:第一次是课题组内老师研讨,确定研究方向,撰写了课题方案;第二次是我们邀请学校富有经验的美术老师作备案前的再讨论,明确实施的可行性,再次修改方案;第三次是课题组成员和学校部分骨干教师交流,具体研讨实施的各项细则。通过论证,我们确定本课题研究主要从方面内容进行:1)对本校美术课堂示范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2)探讨基于各类课型的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示范教学的方法3)基于各类课型的小学美术课堂有效示范的内容的研究;(4)基于各类课型的小学美术课堂有效示范时机的研究课题组经过讨论,把前期研究的重点放在:结合前期的调查结果,采用行动研究法,有针对性的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形成经验。而后期的重点是整理前期研究的结果,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系统整理并提炼,使前期的研究结果更加系统深入、明晰有效。最后,形成相关的论文、报告及教学案例集。

(二)组织理论学习,提高研究队伍整体素养

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开展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在搜集和研究大量信息资料的基础上,以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美术课程标准》与《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为依据,对课题的核心概念、理论依据、研究内容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制定并完善了课题研究和教学实施的基本构架。

    通过整理,我们发现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国内关于小学美术课堂示范教学方面的研究开展的还是比较多的,根据近几年的期刊呈现,大致分为四类:

1.强调课堂示范的重要性。如王福生的《论课堂示范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孙静的《教学示范展示了美术教师教学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智慧》等,在强调课堂示范重要性的同时,还简练提出了教师课堂示范的方法。

2.研究示范教学的方法。如武磊的《理性选择美术课示范方式》、袁海芸的《激发学习兴趣,彰显示范魅力——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教师示范》等,阐述了示范的方式方法的常见类型以及教师如何做到恰如其分的方法。

3.研究如何做到有效示范。如孙猛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索有效示范策略》、刘婷的《小学美术教学示范有效性研究》等,作者不仅指出了示范教学的作用与必要性,还阐述了示范教学的原则,并提出了示范教学的有效策略。

    4.对优秀课例的研究与分析。如叶晓辉的《该出手时要出手——观美术教师课堂教学示范有感》、熊雪青的《示范让美术课堂更有效——“《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评选活动观摩心得》”,这些文章中作者不仅指出了美术教学示范的不可或缺性,还结合小学美术课的具体课例,从教师示范的方法、时机以及示范时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经学习我们发现,针对小学美术课堂中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不同学习领域的内容用以不同的示范手段和方法进行示范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已有的文献大多数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有的缺少实际的案例支撑,有的缺乏深入研究。从前期准备,到备案、再到实施,我们一直在不断的学习中。特别是备案后我们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课题实施前的必要环节,并且确定在具体的实施中不断研讨方案。

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课题组网站,要求课题组成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与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网上学习交流,使研究教师的先进理念在科学的研究方法的指导下,转为实用的教学行为,用扎实的理论支撑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问卷调查,搜集研究所需数据

对在校学生和学校全体美术教研组的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百分之四十七的学生认为美术课堂中的困惑是美术作业的创作,而作业创作的困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百分之六十二的学生认为对自己的作业不满意,自己想画的或想做的,水平却达不到。(2)百分之四十五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作业创作的过程中,只会一味的去临摹老师的范画或课本中的图片,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3)百分之三十七的学生则认为老师示范后还是不知道该怎么画或怎么做。综观上述困惑,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示范的有效度不够,在对课题组的美术老师的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六十六的老师也困惑于美术课堂中的示范。这一调查结果揭露了目前美术教学示范环节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创新示范方法改变示范教学内容和时机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

(四)立足课堂教学,开展行动研究

     按照课题实施方案,立足课堂阵地,在实验学校扎扎实实地开展“有效示范”的实验研究。课题组老师针对教学主体——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学习心理、认知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性以及各类不同课型的美术课的特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以此为依据,再针对课题研究的内容,明确教师有效示范的必要性和着力点,结合以下行动开展教学活动

第一个方面课题组老师围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哪些有效的示范方法,解决学生的创作问题这一研究内容主要是通过课堂实践与讨论展开研究。首先,课题组老师针对前期调查中有关学生作业创作的困惑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在于教师的示范的方法有待改善,接着通过课堂实践,我们边思考,边总结,初步探索出了以下几点方法:

1)教师直接在黑板上示范

教师直接在黑板上示范是最直接、最具体及最直观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亲自挥笔做具体详细的示范指导,学生亲眼看到作画的全过程,既能真正领悟到绘画或制作的方法和乐趣,又能直观感受到美术技能技巧的重要性。

例如,在水墨画教学中,教师铺纸研墨。一面当堂挥毫,一面把水墨画中的各种用笔用墨的方法,色彩的配置、颜色干湿的衔接等技法给学生细细的讲解,而学生边听边尝试体验,这样就使得学生在笔墨的变化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对学生而言既是中国画技法的学习,也是一种美的启迪和情操的陶冶。

 2) 媒体示范

在一些理论知识不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时候,课题组的老师们发现可以利用现代教育设备来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能使范画更形象、明确、直观且高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

如在课题组的老师在执教《相同图样排排队》一课时,运用投影直观地演示,将课前制作好的多个相同的单独纹样随意放在投影仪上,教师迅速地演示出横向和纵向两条二方连续纹样,同时启发提问,再做补充归纳。接着演示出不同的排列规律或垂直、或斜线、或波浪等变化。

 3) 局部启发式示范

    教师示范时不把形象画完整,而只画出一部分,让学生去想象、去补充。如在上《天外来客》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欣赏了各种外星人的形象,接着为学生画出了几种不同的外星人的大体形象,而细节部分则让学生发挥想象用不同的线条去描绘。局部示范的方法重在给学生引导,却留下想像的空间。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上的难点有选择地进行示范。

 4)对比式示范

    课堂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某些课堂的示范中,可以采用学生作品之间的优劣对比或师生作品之间的对比的方法进行示范。教师利用对比式示范的方法展示和比较绘画或制作方法上的正确与错误以及作品中的美感与欠缺。

 5)有方法有步骤的示范

研究发现:预作范画,事半功倍。在某些技法性很强的课上,教师把自己的范画,编排好一、二、三,各步的方法步骤,并把作好的范画放大,依次展示给学生观察。教师边展示边讲解,既直观又简练生动,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也容易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第二个方面,课题组成员们针对“在美术课堂中,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示范的内容”这一研究主题进行探讨,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行动:首先分析小学各年级各类型的课程分别涉及到的教学重难点,在此基础上认真的分析各年级段学生的主要特点。其次,结合以上的分析结果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有针对性的在各类课型中以点带面的总结经验,主要获得了以下的经验:

(1)根据课程类型设计示范内容

    不同类型的课程所涉及到的教学重难点不同,示范的内容也就不一样。有些课程的类型的示范是偏技法层面的点拨,有些则侧重于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引导。2)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示范内容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在各方面快速发展的时期,思维、个性和品质还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泼好动,喜好模仿等特点。教师应该紧紧抓住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设计合适的示范内容来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三个方面,我们针对“在美术课堂示范环节中教师如何根据美术课程的结构,为学生选择有效示范的时机。这一主题开展研究。研究的大致流程是这样的:首先认真分析各类课型的结构,其次结合各个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堂实践中认真的分析各个环节示范的有效性,发现可以根据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1)导入环节示范

有效地示范导入新课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情感和知识沟通的第一桥梁,可为一堂课的讲授定下基调,从而使整个教学进行得到和谐、自然、有趣。

例如:在课题组老师在执教苏少版《诱人的瓜果》、《想想说说写写画画》这两课时,老师们就是通过导入环节的示范巧妙地引出了教学主题,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启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作灵感。

 2) 讲授环节示范

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发现,一节美术课中,教师在讲授环节进行示范的比重最大,技法的传授、重难点的示范也往往在此环节中解决。一般来说,教师的示范越具体,学生的模仿性就越强,这对学生的创造性的发展甚为不利,有时甚至会造成千篇一律的“模式画”。因此,讲授环节的示范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适度、适量的原则,将过程示范、重点示范、难点示范、局部示范以及针对性示范相结合并有所取舍。

 3) 学生创作环节的示范

我们发现当学生在创作中遇到困难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是教师示范的最佳时机。学生作业创作环节时,美术教师巡回辅导,可以针对大多数学生遇到的情况再进行统一的示范,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单独示范,示范时,教师既要肯定学生作品的优点又要指出其不足之处。

 4)作品展示环节示范

由于受课程内容或课堂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往往会忽略掉作品展示环节的示范,然而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教学目标,在作业展示环节教师依然可以进行示范,如修改性示范、对比性示范、拓展性示范等。

立足课堂、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多次研讨交流,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及时调整研究的策略与方法,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同时,课题组每位老师针对自己课堂示范的不足,结合课题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得与失,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逐步总结经验。

后期,我们还会采用理论与行动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课型的价值、目标和重难点设计并系统的提炼出有效示范的各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探索形成一些上各类课型应注意的不同的细节问题,方法和技术总是落实在具体教学细节上。

伴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还会针对有效示范的研究目标与内容,撰写了一定数量的教学案例报告及论文。通过它们,可以更有效的感知、领会并总结有效示范教学特征,及其研究与实践的过程。

(五)组织阶段讨论,及时总结与调整

 我们把课题研究的阶段讨论渗透到日常的教研活动之中,每次教研活动,我们都是先听研究课,然后学习相关的理论,最后进行评课评学活动。定期开展课题研讨,开展了“小学美术有效示范的探究”的主题沙龙活动,在自由和谐的交流环境、民主平等的研讨氛围中,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主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畅所欲言,争相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交流课题开展中的得与失,进一步确定研究方向,及时修正与调整研究思路。

(六)注重动态管理,保障课题推进组建研究团队  

1.规范课题管理

我们主要选择了局小教育集团的三个校区及华罗庚实验学校作为实验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核心小组,制定了课题研究制度、课题管理制度和课题考核条例,使课题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首先认真制定好阶段研究计划,然后根据计划开展研究活动;其次,有效地落实各个实施环节,积极开展各项研究活动。要求每次活动都要有详细的记录;接着,抓课题研究的检查工作,坚持进行定期检查的结果交流,总结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以指导下一个阶段的研究工作;最后,课题研究的总结工作,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都必须针对自己的研究工作做好认真的总结,开好总结分析会,了解研究中的得失,明确下一步的研究目标。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计划研究进程,实现分工合作

    我们确定“小学美术课堂有效示范的探究”这一主题,紧扣新课程教学的实际,运用课题总体实施方法和各项研究内容相结合、理论探索和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的课题研究思路,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分配任务到课题组的每一位成员,各成员根据各自担任的主要任务,认真制定研究计划,落实研究进程,这样既明确分工,又实现通力合作,使课题研究活动按照开题报告设计的研究方案得到循序渐进的开展和切实有效的实施。

我们通过跟踪式”服务为主的动态管理,力求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以经验为基础,以问题为切入点,以学习为保障,以实践为核心,以思考贯穿始终,使每一位老师真正成为课题研究的主体,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意识和能力,进而形成课题组优秀美术教师研究团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