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题研讨活动(五)
发布时间:2016-11-21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五)

时   间

20165

地  点

 

美术教室

活动形式

 

研讨会

主持人

 

王芸君

应到人数

7

实到人数

 

  7

活动主题

 

《美术示范教学的研究过程1

记录人

 

杨茵文

 

  活

 

  动

 

  主

 

  要

 

  内

 

  容

一、王芸君介绍课题研究的过程初步设想。

二、集体讨论课题的研究过程。

三、讨论:研究的过程。

四、决议:

1.组织开题论证,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

自申报课题开始,学校教科室就对申报教师进行了充分的指导和帮助,课题申报成功后学校教科室多次提供拓展视野的学习材料,同时组织课题申报人集中研讨,互相学习,促进我们继续深入思考自己的课题,将课题与教学实践以及思考结合,不断打磨课题的精准性。

课题组在2015年的9月至10月对课题方案进行了三次认真学习和研讨:第一次是课题组内老师研讨,确定研究方向,撰写了课题方案;第二次是我们邀请学校富有经验的美术老师作备案前的再讨论,明确实施的可行性,再次修改方案;第三次是课题组成员和学校部分骨干教师交流,具体研讨实施的各项细则。通过论证,我们确定本课题研究主要从六方面内容进行:(1)对本校美术课堂示范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2)探讨基于各类课型的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示范教学的方法3)基于各类课型的小学美术课堂有效示范的内容的研究;(4)基于各类课型的小学美术课堂有效示范时机的研究;(5)基于各类课型的小学美术课堂有效示范情境的研究。(6)基于各类课型的小学美术课堂有效示范的评价技术的研究。课题组经过讨论,把前期研究的重点放在(1)对本校美术课堂示范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2)探讨基于各类课型的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示范教学的方法3)基于各类课型的小学美术课堂有效示范的内容的研究这三个方面。

2.组织理论学习,提高研究队伍整体素养

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开展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在搜集和研究大量信息资料的基础上,以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美术课程标准》与《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为依据,对课题的核心概念、理论依据、研究内容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制定并完善了课题研究和教学实施的基本构架。

通过整理,我们发现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国内关于小学美术课堂示范教学方面的研究开展的还是比较多的,根据近几年的期刊呈现,大致分为四类:

1)强调课堂示范的重要性。如王福生的《论课堂示范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孙静的《教学示范展示了美术教师教学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智慧》等,在强调课堂示范重要性的同时,还简练提出了教师课堂示范的方法。

(2)研究示范教学的方法。如武磊的《理性选择美术课示范方式》、袁海芸的《激发学习兴趣,彰显示范魅力——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教师示范》等,阐述了示范的方式方法的常见类型以及教师如何做到恰如其分的方法。

(3)研究如何做到有效示范。如孙猛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索有效示范策略》、刘婷的《小学美术教学示范有效性研究》等,作者不仅指出了示范教学的作用与必要性,还阐述了示范教学的原则,并提出了示范教学的有效策略。

    (4)对优秀课例的研究与分析。如叶晓辉的《该出手时要出手——观美术教师课堂教学示范有感》、熊雪青的《示范让美术课堂更有效——“《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评选活动观摩心得》”,这些文章中作者不仅指出了美术教学示范的不可或缺性,还结合小学美术课的具体课例,从教师示范的方法、时机以及示范时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经学习我们发现,大部分文献缺少针对小学美术课堂中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不同学习领域的内容用以不同的示范手段和方法进行示范研究,这些文献大多数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有的缺少实际的案例支撑,有的缺乏深入研究。从备案前期准备,到备案、再到实施,我们一直在不断的学习中。特别是备案后我们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课题实施前的必要环节,并且确定在具体的实施中不断研讨方案。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课题组网站,要求课题组成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与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网上学习交流,使研究教师的先进理念在科学的研究方法的指导下,转为实用的教学行为,用扎实的理论支撑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开展问卷调查,搜集研究所需数据

对在校学生和全体课题组老师的问卷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困惑是美术作业的创作,而这一困惑的主要的原因是教师示范的有效度不够,这一调查结果揭露了目前美术教学示范环节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改变示范教学、创新示范方法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