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活动
发布时间:2016-11-21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二)

时   间

201511

地  点

 

美术教室

活动形式

 

研讨会

主持人

 

王芸君

应到人数

7

实到人数

 

  7

活动主题

 

《美术示范教学的背景》

记录人

 

吴艳

 

  活

 

  动

 

  主

 

  要

 

  内

 

  容

一、王芸君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

二、王芸君谈对申报课题的背景的理解。

三、讨论:研究的背景。

四、决议:

    课题研究的背景:

1.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在美术课堂中的广泛应用。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同时,由于美术教学具有形象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因此在课堂中一些涉及技法性的绘画课程及手工课程单靠教师的语言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新媒介或者新方法来进行示范与演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相比于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方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则更加多种多样,多媒体、计算机等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单调与鼓噪,创设了丰富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深入地思考,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2.创作活动在美术新课程标准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新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内容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也就是说,美术课大体可分为欣赏课和创作课两类。由于美术学习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创作活动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乃至在人们眼中成为美术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长期受到教师的重视。新课程标准又将创作活动细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以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为例,小学阶段的美术教材从第一册到十二册,这四个学习领域贯穿整个学段教材内容的始终,“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一年级到六年级学习内容递增趋势,“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常常随堂教学,被分配在各课当中。“综合探索”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新的学习领域,它倾向于组合上述三个领域的学习内容,皆在发展学生的整体思维和综合能力。面对以创作课为主的小学美术课堂,示范教学成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3.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应然路径。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总是被示范教学所困扰。一些美术教师在进行示范时总是担心学生看不明白,于是在示范过程中过于仔细和全面的进行操作演练,结果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大部分学生依样画葫芦,学生的作品成了教师作品的翻版,毫无创新可言;还有一些教师,认为示范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干脆省掉了现场示范的环节,或是从网上收集一些图片来代替教师的范画和作品,结果导致学生进行创作时无从下笔,学生的美术技能得不到提升,美术学习兴趣也逐渐减弱。诸如此类的问题,势必会让教师和学生从一个极端走入另一个极端,使得教学效率长期得不到有效提升,严重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热情。在这样的现状下,对小学美术课堂示范教学做深入的研究迫在眉睫。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