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报告(一)
发布时间:2017-12-15   点击:   来源:   录入者:王芸君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示范的探究

结题报告

                —  常州市天宁区局小教育集团华润小学课题组—

 一、研究基本情况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1.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在美术课堂中的广泛应用。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同时,由于美术教学具有形象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因此在课堂中一些涉及技法性的绘画课程及手工课程单靠教师的语言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新媒介或者新方法来进行示范与演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相比于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方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则更加多种多样,多媒体、计算机等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单调与鼓噪,创设了丰富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深入地思考,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2.创作活动在美术新课程标准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新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内容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也就是说,美术课大体可分为欣赏课和创作课两类。由于美术学习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创作活动成为美术课的主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都受到教师的重视。新课程标准又将创作活动细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以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为例,小学阶段的美术教材从第一册到十二册,所提及的四个学习领域贯穿整个学段教材内容的始终,“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一年级到六年级呈递增的趋势,“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常常随堂教学,被分配在各课当中。“综合探索”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新的学习领域,它倾向于组合上述三个领域的学习内容,旨在发展学生的整体思维和综合能力。面对以创作课为主的小学美术课堂,示范教学成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课题《小学美术课堂有效示范的探究》组长:王芸君

组员:吴艳、朱娟、张唯霞、周丽玲、杨茵文、石唯

 

3.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应然路径。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总是被示范教学所困扰。一些美术教师在进行示范时总是担心学生看不明白,于是在示范过程中过于仔细和全面地进行操作演练,结果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大部分学生依样画葫芦,学生的作品成了教师作品的翻版,毫无创新可言;还有一些教师,认为示范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干脆省掉了现场示范的环节,或是从网上收集一些图片来代替教师的范画和作品,结果导致学生进行创作时无从下笔,学生的美术技能得不到提升,美术学习兴趣也逐渐减弱。诸如此类的问题,势必会让教师和学生从一个极端走入另一个极端,使得教学效率长期得不到有效提升,严重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热情。在这样的现状下,对小学美术课堂示范教学做深入的研究迫在眉睫。

(二)概念与界定

1.小学美术课堂:本课题中的小学美术课堂是指针对小学生年龄小、心理和生理尚处于发育阶段并且求知欲可塑性强的特点,教师在美术课堂中通过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欣赏评述各类课型的教学实践,培养和发展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

2.有效示范:本课题中的"有效示范"是指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有无发展为指标,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注意示范的实效性。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努力探索“有效示范”的方法、内容、时机,发挥示范教学的正面功能,使示范成为有效的教学手段。

(三)目标与内容

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发现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示范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分析其原因,并得出相应的对策。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针对各类课型小学美术课堂示范教学的合理有效的内容、时机和方法。

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出各类课型的美术课堂教师有效示范的教学案例集。

内容:

1.本校美术课堂示范的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方式收集相关的数据与资料,掌握本校美术课堂示范的实施现状,分析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本着现实性和可能性的原则,本课题就小学美术示范教学实施中存在的误区及改善方法等内容展开研究。同时依据现状调查的数据,结合课题组对小学美术课堂示范教学的实地观察与实践验证,对其进行归因分析。

2.美术课堂有效示范的文献研究。

开展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在搜集和研究大量信息资料的基础上,以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美术课程标准》与《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为依据,对课题的核心概念、理论依据、研究内容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制定并完善了课题研究和教学实施的基本构架。

3.基于各类课型的小学美术课堂有效示范的案例研究。

针对各类课型的典型的教学案例,分析其课堂示范教学的内容、时机、方法、小学生的基本技能与创造力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收集学生的意见和期望,以便更好地完善美术课堂的示范教学。

4.基于美术课堂有效示范的策略研究。

(1)选择合理的示范内容: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所涉及到的教学重难点不同,来设计不同的示范内容。做到各有侧重,重点突出。有些课程类型的示范是偏技法层面的点拨,有些则侧重于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引导。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示范,着力研究其教学内容和重点,主次分明。

(2)把握正确的示范时机:美术课堂中,教师应该审时度势,仔细观察学生

在各个环节的表现,抓住时机,在合适的关键点进行指导性示范。切勿盲目示范、全程示范,建议在导入环节、讲授环节、学生实践环节、作品展示环节,教师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抓住时机进行示范。

(3)运用合理的示范方法: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以有效示范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探索基于小学传统美术课堂示范教学的有效变革,形成新的有效的方法,促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促进每个学生主动、有深度、并富有挑战性的学习。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历程的概述

1.第一阶段——启动课题(201511~201512月)

1)确定成员,成立课题组。

2)理论学习,提升自我。

3)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目标。

4)建立 “美术课堂有效示范”资源中心,收集各类可利用材料。

2.第二阶段——实施课题(20161~201611月)

1)立足实践,制订每学期研究计划,根据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有效示范”实践活动。

2)边研究边调整行动方案。

3)基于学生,精心设计“有效示范”教学活动,逐步探究课题研究的内容。

4)做好研究资料的归类及整理工作,完成课题中期评估。      

3.第三阶段——推进课题(201612~201710月)

1)开展外出培训、专家指导、理论学习、反思交流等活动。

2)边研究边调整行动方案。

3)结合教学主题活动,细化研究,形成案例集。

4.第四阶段——结题活动(201711~201712月)

1)撰写研究报告。

2)整理研究的过程性资料,接受结题评估。

(二)节点事件的回顾

201511月——201512月,扬起研究主题之帆,任随实践远航

精心筹备开题活动。

我们课题组教师自课题申报后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成员精心设计课题研究方案,2015116日在局小教育集团中山路小学进行课题开题论证。根据专家的建议,我们对课题研究的内容作了更改,把研究内容的重点放在小学美术课堂有效示范的策略上。

20161月——201611月,扎实有效搞研究,层出不穷推活动

1.专家引领,指明方向

课题开展过程中,2006429日学校特邀区教研员蒋春燕老师及集团教科室相关领导指导课题工作,从课堂观摩、专题讲座、主题研究等多方面了解肯定了课题的研究价值和取得的成果,同时提出建议使我们的研究方向越来越明确,思路更清晰。

2.     创意课堂,魅力绽放

    课题开展过程中,课题组老师曾多次开设区级公开课,老师们的一次次有效示范及孩子们的创作表现让在座的听课老师们都惊叹不已,围绕课题主题开展的研讨活动也多次得到了区教研员蒋春燕老师的亲临指导。

3.精心筹备中期评估

我们课题组教师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梳理收集近期研究成果,撰写中期评估报告,201611月在区研训中心进行中期评估。专家建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定位要精准,研究内容要精减,研究思路要理清。这些建议让我们的研究方向更明确。

201612月——201710月,阶段调整定目标,明确内容

1.     请进来,提内涵,促发展

    中期评估以后,我们对课题进行了阶段性的目标调整,删减了一部分研究内容。使研究内容更加明确、精炼和细化。学校还邀请市、区教研室领导专家及部分骨干教师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指导。专家老师们对我校“美术课堂有效示范”这一课题研究工作给予肯定的同时,也对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做法和策略进行点评指导。要求课题研究要从教师自身专业素养进行突破,形成一个个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注重在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分享。

2.以研促学   总结跟进

为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能力,课题组老师每月定期结合教材进行教师专业素养系列培训活动,201711月课题组老师们在局小教育集团的教学开放日的专题讲座、教研沙龙展示了课题组教师在中期评估之后的研究行为跟进。

3.童心放飞   展示风采

自开展课题以来,每学期期末课程之际,课题组老师都会按年级举行学生美术作品展示,这样的展示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收获喜悦的同时,也让老师们真切感受到有效示范的价值和意义。

201710月——201712月,常思活动之不足,乐享实践之成果

1.深度研讨,打造“经典”示范

我校在课题实施背景下,每位老师的研究各具特色,重点研究自己擅长的技法示范,每月都有与其他研究成员互动、交流的机会,并且邀请骨干老师进行指导。交流活动中教师重点关注自己薄弱的技法,做到相互取长补短。研究过程中,每位老师都力争打造了一节“经典”示范的美术课。

2.专家指导结题

为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工作,局小教育集团课程发展中心的张勇卫主任、教科室的王静主任给予了很大的指导和帮助。

(三)研究内容的开展

 1.对本校美术课堂示范的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对在本校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发现许多学生认为美术课堂中的困惑是美术作业的创作,而作业创作的困惑具体表现为对自己的作业不满意、作业创作过程中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示范后还是不会画等,综观上述困惑,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示范的有效度不够。在对课题组的美术老师的调查结果显示许多老师也困惑于美术课堂中该如何进行有效示范。

课题研究调查结果如下:

          1

 

学生方面的调查

结果

对自己的美术作业不满意

作业创作过程中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老师示范过后,还是不知道改怎么画

25%

47%

27%

                                           2

 

教师方面的调查

结果

困惑于如何进行有效示范

自己的专业素养不够全面

缺乏把握示范时机的能力

25%

39%

      29%

这一调查结果揭露了目前美术教学示范环节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创新示范方法、改变示范教学内容和时机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

2.对美术课堂有效示范的文献研究。

     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我们先进行了文献查阅,分析了文献内涵,了解了国内外研究动态,明确了美术课堂有效示范的价值,从美术课堂有效示范的内容、方法和时机等几方面同步研究,架构了小学美术课堂有效示范的总体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

在“小学美术课堂有效示范的研究”初期,我们通过知网,查阅了关于“小学美术课堂”和“有效示范”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数据整理,形成了自己的认识。

(1)文献查找 

研究内容

总篇数(篇)

核心期刊(篇)

有效示范

322

168

 

(2)文献分析

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开展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在搜集和研究大量信息资料的基础上,以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美术课程标准》与《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为依据,对课题的核心概念、理论依据、研究内容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制定并完善了课题研究和教学实施的基本构架。

通过整理,我们发现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国内关于小学美术课堂示范教学方面的研究开展的还是比较多的,根据近几年的期刊呈现,大致分为四类:

<1>强调课堂示范的重要性。如王福生的《论课堂示范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孙静的《教学示范展示了美术教师教学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智慧》等,在强调课堂示范重要性的同时,还简练提出了教师课堂示范的方法。

<2>研究示范教学的方法。如武磊的《理性选择美术课示范方式》、袁海芸的《激发学习兴趣,彰显示范魅力——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教师示范》等,阐述了示范的方式方法的常见类型以及教师如何做到恰如其分的方法。

<3>研究如何做到有效示范。如孙猛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索有效示范策略》、刘婷的《小学美术教学示范有效性研究》等,作者不仅指出了示范教学的作用与必要性,还阐述了示范教学的原则,并提出了示范教学的有效策略。

<4>对优秀课例的研究与分析。如叶晓辉的《该出手时要出手——观美术教师课堂教学示范有感》、熊雪青的《示范让美术课堂更有效——“《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评选活动观摩心得》”,这些文章中作者不仅指出了美术教学示范的不可或缺性,还结合小学美术课的具体课例,从教师示范的方法、时机以及示范时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经我们学习发现,针对小学美术课堂中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不同学习领域的内容用以不同的示范手段和方法进行示范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已有的文献大多数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有的缺少实际的案例支撑,有的缺乏深入研究。从前期准备,到备案、再到实施,我们一直在不断的学习中。特别是备案后我们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课题实施前的必要环节,并且确定在具体的实施中不断研讨方案。

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课题组网站,要求课题组成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与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网上学习交流,使研究教师的先进理念在科学的研究方法的指导下,转为实用的教学行为,用扎实的理论支撑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对小学美术课堂各类课型有效示范的案例研究。

    课题组成员有针对性的选取了基于课型的典型教学案例,首先分析这些案例中有关示范教学的各项实施策略(包括示范的内容、时机和方法);学生基本技能和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发展情况。经过讨论和分析,发现这些案例中教师示范的成功或不足之处。其次,如果发现问题及不足之处(例如:教师在学生作业创作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没有及时的更正;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不同的接受程度选择示范的范围和程度等),探索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逐步总结和提炼典型案例中的示范教学的各项有效策略。

案例分析(一)以二年级造型表现为主的美术课《瓜果的想像》

二年级的学生对瓜果十分感兴趣,对瓜果的造型、色彩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想像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有眼高手低之感。所以在教学中要营造学习氛围,设置有趣的教学情境和示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像等活动,创作富有新意的瓜果想像作品。2015年11月吴艳老师就围绕瓜果开展了一节有趣生动的《瓜果变变变》。

活动从有趣的绘本故事出发:红女巫变魔法,小朋友们边听故事,边观察各种瓜果变成了神奇的形象。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们的兴趣。接下来,吴老师再层层递进地启发孩子们来变,从单个瓜果想像到瓜果组合的想像。在启发孩子思维的过程中,吴老师是这样进行示范的,她总是在孩子们的思维中来及时地提炼范画,例如:孩子们说到西瓜像帽子,吴老师就及时地在黑板上画出西瓜帽子的形象,有的孩子说火龙果像小鱼,吴老师就及时在黑板上画出小鱼的形象。这样的示范,孩子们在对老师的技艺惊叹不已的同时,也直观地了解到了老师的整个作画思维过程。这样恰到好处的示范很好的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了很好的启发。各种瓜果想像的作品也富有创意。因此这节课的示范是成功的。

活动后我们课题组成员就本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示范进行了研讨。得出了一些启示和策略:

1、美术课堂示范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教师在黑板上及时示范。

2、教师的示范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思维及技能水平),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整个示范的思维过程。

3、有效示范必须要在恰当的时机出现。例如:在本课中,教师能够及时把学生的想法在黑板上画出来。

教师示范:

 

 

 

 

 

 

 

 

 

学生作业:

 

 

 

 

 


案例分析(二)以四年级设计应用为主的美术课《适合纹样》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讲,适合纹样的学习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对“二方连续”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纹样有规律的重复排列可以表现一定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并且通过点线面设计出简单的纹样。因此,本课只要解决适合纹样的造型特点以及纹样设计的方法,学生就可以大胆设计、尽情表现了。

2016年9月,王芸君老师在定期的课题活动中,开设了《适合纹样》公开课。本节课的示范王老师是这样来设计的。首先王老师通过出示自己事先画好的范画,供学生欣赏,让学生在欣赏交流中总结适合纹样的特点和规律。接下来的环节,当老师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一个适合纹样时,学生却不会表现,这时王老师又根据学生的状况及时改变示范的策略,与学生一起思考设计的步骤,边思考边与学生合作示范并作出适时的引导,这样站在学生立场思考的示范,很容易让孩子们接受。他们后期的作业也乐于表现。

本节课得到的示范启示:

教师的示范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时单一的出示范画不容易贴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误解”,就是孩子们经常说的“老师做的”。而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尝试示范,在学生感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做适当的引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创作激情和动手尝试的创作欲望。从而提高示范的有效性。

教师示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