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的目标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15-12-14   点击:   来源:   录入者:王杰  

采访内容:

华刘明:刘校您好,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特级教师,也是学校体育的管理者和践行者,您从学校体育管理者的角度来谈谈学校体育在学生健康发展中如何做?

刘红:目前,学校体育的大环境是非常好的,人们的体育观念在发生着变化,对健康的重视,对生命的珍爱,使家长、社会对学校体育的要求和寄予的希望也越来越高。然而,近年,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一直没有很大的提升,有些地区、有些项目还呈下滑趋势,我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也是不容乐观的,应付一个及格率尚可,优良率偏低且有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学生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充分,体育运动技能掌握不熟练,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不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也较弱,直接表现为韧带僵、关节硬、行动笨。作为从事小学体育教学30多年的一线教师,同时也是学校分管体育工作十多年的副校长,深感担忧和肩上的责任。

为全面打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生机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增强学生体质,我们学校在有原武术特色项目的基础上将击剑、乒乓球、足球三个项目引进校园,开展“一校多品”的体育特色项目建设。

 第一,采取特色项目教学年级的模块制。目前我们是一、二年级乒乓球,三四年级击剑,五六年级足球和田径等,让学生在三个不同的水平段,通过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校本学习,使全体学生受益,让孩子在六年的小学学习阶段,能初步学会23项体育技能,普及面100%。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学会基本的健身方法,提高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增强体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采取特色项目技能成长的阶梯制。利用校园活动时间开展校内初级技能培训,学校投入经费聘请教练来校执教,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参加,重在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学习主要特色项目的初级技能;校外提升,初级阶段培训后,对个别优秀体育苗子推荐到高一层次运动学校进一步培养,对普遍有志于进一步学习特色项目的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师的指导和家长自愿选择的基础上,利用放学后、双休日和寒暑假到相关俱乐部再培训和提高。仅2015年上半年,学生在校内参加击剑、乒乓球和、足球和田径等项目的初级培训的有450人,占全校学生的30%,一个学年后,就能达到60%以上。

第三,采取特色项目阳光体育的助推制。积极推进以武术特色项目为主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创编武术操、花式跳绳、室内童谣操等活动内容,开展特色项目为主的学校运动会、班级和年级联赛、小型竞赛、趣味竞赛等,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利用板报、橱窗、国旗下讲话、征文、绘画、书法、演讲、表演等活动进行体育特色项目的文化宣传和氛围创设,拓宽视野,丰富活动内容,激发孩子们参加体育运动兴趣和积极性。

第四,采取特色项目资源共享的合作制。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重视投入并充分发挥家长、校外体育俱乐部、上一级体校和社会热心人士的积极作用,合理使用和配置专业师资、场地、装备及体育专项经费,发挥资源共享的最大效能,为学生开展体育运动和健康发展服务。本学期,学校投入体育经费21万元,社会爱心人士为学校足球队冠名赞助3万元以及体育装备等,学校投入25千元专门聘请校外专业教练。更多的家长能根据自身家庭经济状况在双休和寒暑假期间,为孩子自费和自愿选择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的体育锻炼。

“一校多品”体育特色项目的“四制”建设构想,提供给了孩子们更多的体育项目选择权和发展平台,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体育生活,还有利于孩子们发现和提升自己在体育运动方面的兴趣和运动能力,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强健体魄,又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健康地成长。

 华刘明:刘校!刚才提到的校园足球,您从管理者的层面来看,很多校长都是将足球比赛的成绩作为学校足球开展的好坏的标准,您怎么看?

刘红:校园足球轰轰烈烈的开展,对于学校体育工作是很好的促进,但在中小学阶段,要把握好方向,打好基础、面向全体很重要。我认为:在学校普及校园足球,首要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改善心理素质,培养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校园足球的目的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享受足球的乐趣,不能把只将竞技运动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尤其是中小学校。假如只是为了培养足球运动员而推广校园足球,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我们只选认为有天赋有能力的孩子去踢足球。目前,有学校领导和体育老师一听到推广校园足球,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出成绩,如“一年出区,二年进市,三年奔省,五年冲向全国”等等口号,都有可能让校园足球的开展违背初衷。在学校层面,应从校长开始扭转这种金牌思想、功利思想,当然,校园足球如果从体育课堂教学——校园阳光体育活动——校外体育俱乐部等“三位一体”有效的落实了,随着普及程度的提高,基础的打牢,参与踢球的孩子多了,足球运动后备人才的选材机会也会很多,出成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再呼吁,开展校园足球不能只为了竞技成绩的获取,我们要把目光聚焦在那些看起来似乎不可能成为足球运动员的孩子身上,其实,这还是一个面向学生的全体问题,这才是推广校园足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开展年级、班级之间的联赛,衡量的标准增加学校举行校内比赛的场次,学校班级球队的数量,每周参加足球活动的人数等等。如果还是看谁拿冠军,我们的学校参加比赛要冲进几强……,这个导向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如此,推广校园足球的目的就达不到了。在中小学校推广校园足球要把普及足球运动和面向全体学生放在重要位置,要创设让所有想踢球的孩子都有机会、有时间、有场地、有能力去参与的校园足球运动和校园足球文化,激发孩子们参与踢球的热情和兴趣,让孩子们在踢球的过程中找到了乐趣,感受到足球运动的无穷魅力,让孩子们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磨练顽强的意志,提升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仲兆仓:刘校您好!学生的健康提升离不开课堂,请您就体育课堂,谈谈体育教师应该做到哪些?

刘红: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体育也不例外,在体育新课程的实施的背景下,体育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该怎么做呢?应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顺应儿童的心理和个性,从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着手,以体育技能的学习为载体,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生健康发展为目的,认真开展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在操作层面上,多年来,我们有个很好的做法,这就是上好一节体育课要做到“三有”,即“目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材、手中有教法”。

一名好的体育老师,要有敬业精神,对工作要有责任心,对学生要有爱心,心里要时刻装着学生,要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不断提升钻研体育课程的能力,研究体育教材教法的能力,熟练制定体育教学设计的能力,灵活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优秀的体育教师,还不能只满足于教授学科专业知识的传统模式,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不断吸收最新成果。

一节体育课只有40分钟,课堂练习时间有限,技能教学比较复杂,要想有一个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老师做到灵活多变,教学预设要仔细思考和反复推敲。教材选择和教法运用不能因循守旧、一成不变,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创设活跃、生动、快乐、愉悦、互动、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精讲多练,评价要及时有效。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练,又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既要让学生树立健康的意识,又要掌握锻炼的方法;既让他们提高运动能力,又要注重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既要增强体力和智力,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既要让孩子们在体育课堂学习中体验快乐和成功,更要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发展。

华刘明、仲兆仓:感谢刘校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都有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每一个人都能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是我们体育教师不懈的追求。谢谢!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