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段 | 选手编号 | ||
课题 | 《会变脸的水》 | 课时 | 1课时 |
教材分析 | 《会变脸的水》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这一单元的主题为“自救自护我能行”,《会变脸的水》即是从学生所熟知的水出发,让学生认识水的基本特性,辩证地看待水对人们的影响,在情境中掌握水灾来临时的自救自护方法。 教材包括三个板块,第一板块——“知识窗”,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水,了解水的作用,体会水灾的形式和危害。第二板块——“交流会”,引导学生思考水灾来了应该怎么应对,学习水灾中的自救自护方法。第三板块——“体验馆”,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学做救生船。这一课为学生认识水的特性、认识水的两面性、习得重要的水灾自救方法搭建了平台。 | ||
学习者分析 | 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每天都会接触水,对水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学生对水的认识还不深刻,由于自身生活经验的局限,只是比较片面地了解了水的某一方面,对水灾的危害认识不足,相对而言也就缺乏了在水灾来临时的自救自护方法。 | ||
教学目标 | 1、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走近水、了解水的兴趣,认识水的形态变化万千,培养一定的科学探究精神。 2、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水的两面性,一方面水既是生命之源,需要树立一定的环保意识;反之水灾又会对人类带来危害。 3、通过创设相关的水灾情境,让学生习得有效的自救自护技能,并树立互助合作、共渡难关的精神。 | ||
教学重点难点 | 在相关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有效的水灾自救方法,并树立互帮互助的精神。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因此针对这一重难点,本课设计了丰富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思考,最终习得水灾自救技能,并在情境中渗透团结互助、尊重生命等价值观念。 | ||
教学方法 学习方式 | 本课创设了“水娃娃”这一形象,并组织了丰富有趣的活动来设计教学。在“发现水的千姿百态”这一活动环节,运用了图片、实验、游戏等多种活动方式,引导学生自主体验、探究和发现水的形态特点。在“体会水是生命之源”这一活动环节中,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水的本领,领悟水是生命之源这一主题,并渗透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在“创设情境,习得水灾自救方法”这一活动环节,先运用观看视频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水灾的危害,接着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情境,基于“在水灾中如何自救自护”这一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情境,自主体验,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自救,并使学生树立在灾害中互帮互助、尊重生命、感恩抗洪英雄等正确的价值观念。 | ||
课前准备 | 教案、课件、水的三态实验教具、应急包、部分生活用品等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热课 | 教师介绍“下雨”的游戏。 | 学生用动作模仿下雨。 | 通过做水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为后续情境体验中的环节做铺垫。 |
活动一、 多样体验,发现水的外形千姿百态
| (一)激趣导入 教师创设水娃娃形象,激趣导入新课《会变脸的水》。
(二)图片欣赏 教师展示自然界中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水的千姿百态。
(三)实验观察 教师演示水的三态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水的三种基本形态。
(四)游戏体验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在教室里找一找各种形态的水娃娃。 | 1、学生认识水娃娃,并和水娃娃打招呼。
2、学生看图欣赏自然界中的水。
3、学生观看水的三态实验,观察杯口的热气、镜子表面的变化和冰在热水中的变化,交流水的三种基本形态。
4、学生开展活动,找出教室中含水的物体。
| 通过创设“水娃娃”这一形象,拉近学生与水的距 离;并以水娃娃的形象为线索贯穿整堂课的教学,使课堂富于情境性。
通过欣赏视频、实验观察和找水娃娃的游戏这三种体验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水在自然中的千姿百态、水的三种基本形态、水以各种形态藏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息息相关,培养一定的科学探究精神。
|
活动二、 合作交流, 体会水是生命之源 | (一)找一找水的本领 1、组织同桌开展合作学习,找出课文插图中水的本领。
2、组织大组交流汇报水的本领。
3、教师小结,水是生命之源。
(二)夸一夸水的作用 1、水娃娃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帮助,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2、教师小结,渗透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 1、同桌合作学习: (1)观察课文插图找水的本领。 (2)联想水的其他本领。
2、大组汇报: (1)交流课文插图中水的四大本领。 (2)组际互动补充水的其他本领。
3、学生夸一夸水娃娃。 |
围绕“水的本领”设计了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水是生命之源,启发学生树立爱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
活动三、 创设情境,感受水灾危害,掌握水灾中的自救方法 | (一)观看视频,认识水灾危害 1、出示发怒的水娃娃形象,播放水灾视频。 2、组织学生交流看到的水灾场景和观后感受。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体验 创设“暴雨引发城市内涝”这一情境,并指导学生参与逃生,引导他们不同的情境中掌握有效的水灾自救方法。
情景一:小小应急包 指导同桌合作选择需要的逃生用品放入应急包。
情景二:小小建议师 出示“电线杆、漩涡、汽车图片”,组织学生对可能遇到的危险进行互相提醒。
情景三:小小自救员 1、高台遇险 ①走了很长时间,又渴又饿怎么办? ②天气很冷,怎样取暖? ③脚受伤了怎么办? ④有同伴缺少救生用品该怎么做? (1)启发学生借助应急包进行积极地救护,使学生明白应急包中应准备生命必需品。 (2)引导学生在灾害中关心和帮助同伴,树立团结互助的意识。
2、高台呼救 (1)白天,解放军叔叔的救生艇来了,组织学生从随身物品中找出可以呼救的东西进行求救。 (2)组织学生交流求救方法,并指导学生在互动评价中掌握正确的呼救方法。 (3)介绍解放军官兵在抗洪中的英勇表现,引导学生向抗洪英雄致敬。
(三)总结提炼,习得自救方法 1、总结应急包的基本配备。
2、总结《水灾自救自护歌》。
| 1、学生观看洪水视频,交流看到的水灾场景和对水“变脸”之后的感受。
2、同桌合作,按要求自主准备应急包,为后续的“小小自救员”体验环节做铺垫。
3、学生根据洪水中的路面情况互相提出建议,躲避危险。
4、在“高台遇险”环节,学生根据遇到的危急情况,从应急包中选择合适的救生用品进行应对。 预设:①学生拿出水和食物,并交流为什么在应急包中要准备这两样物品。 ②学生拿出毛巾被取暖,并为没有带毛巾被的同伴想出合适的取暖方法。 ③学生拿出急救包处理“伤口”。
5、学生利用随身物品进行呼救并交流: ①用手电筒在白天呼救效果好吗? ②除了用哨子呼救,还有哪些求救的好方法?
6、学生倾听解放军官兵抗洪精神的介绍,并表达敬意。
7、学生自主交流应急包里需要准备的东西,并学习应急管理署制定的应急包的基本配备。 8、学生一起朗读在情境中生成的自救儿歌。
| 通过观看水灾视频,学生直观地感受可怕的水灾场景,体会水娃娃在“变脸”之后给人类带来的破坏和危害。
通过创设水灾情境,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逃生体验中学习水灾自救方法,同时感悟在灾害发生时应该尊重生命第一的原则,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应变,选择不同的求救方法,并且以互帮互助的精神共同渡过难关。
通过儿歌的形式总结在水灾中逃生的经验,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水灾自救方法。 |
活动四、 学以致用, 准备应急包 |
作业: 课后请你们在家中和爸爸妈妈一起准备一个应急包。 | 学生和父母一起准备应急包。 | 把学生学习知识的空间从课堂延伸至课外,拓展了学习的空间,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
板书: 会变脸的水(可将板书拍照)
水娃娃笑脸(图) 千姿百态 爱护水资源(图)
生命之源
水娃娃发怒(图) 水灾自救小儿歌
遇水灾,请记牢
带电物,要远离;
有车辆,快躲避;
有漩涡,要小心;
应急包,会选择;
会求救,有方法;
互帮助,力量大,
等救援,不害怕!
教学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