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春节与圣诞(局小试教稿)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春节习俗,感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性和共通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春节习俗小组活动的开展,发现、比较、体验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懂得互相欣赏,互相尊重,热爱中国传统的节日。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当前正在逐步变淡的年味儿,有主动传承和发展传统节日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分组活动,了解各地春节习俗,能互相尊重和欣赏,同时能感受到不同习俗中的共同点,即无论是什么地方的春节习俗,都蕴含着共同的心愿:关心、祝福、团圆、美好等
2.激发学生主动传承和发展传统节日文化的意识。
学生预习工作:
1. 向长辈了解自己家乡过年的传统习俗
2. 与长辈交流交流春节习俗中有哪些讲究,比如吃年夜饭的讲究,领压岁钱的讲究等等。
3. 预习第12课《春节和圣诞》中关于“春节”这部分的内容
教学设计
一、渲染气氛,揭示课题
1.上课之前啊,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很熟悉的歌,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
歌里唱的是什么?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这儿的新年啊,指的是哪个节日啊?
2.是啊,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一幅热闹的景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春节,让我们一起来过新年。
二、聊春节,谈饮食文化
(一)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穿新衣服 热闹 压岁钱 团圆饭 放鞭炮 贴春联等
同学们可说了不少春节的风俗习惯呢,有谁知道春节前前后后持续多久啊?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出示:
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二)谈春节饺子文化
说到过年,家家户户少不了的就是大团圆,许许多多在外地工作的人也都会在春节前夕赶回家,为的就是一顿合家的年夜饭。
1.这样的场面你有没有经历过呢?
播放《年俗文化 吃饺子》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团圆,尤其是在北方,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
在刚才的视频里,看到饺子的做法了吗?
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老师想问问,咱们班同学的家里还保留着过年吃饺子的习俗的举举手看。
2.北方人喜欢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那同学们的年夜饭是怎样的呢?
学生交流
(三)过年除了吃年夜饭,在吃的上面,还有什么与平时不一样的吗?
学生交流
腊八粥 蒸年糕 吃元宵
如果提到腊八粥,你知道腊八粥的由来吗?
蒸年糕,蒸馒头 蒸蒸日上 年年高的意蕴
(四)同学们,我们聊了这么多过年吃的,你有没有什么发现啊?
过年吃的讲究谐音,讨个口彩,象征着吉祥如意。
三、聊春节,谈庆祝文化
1.过年,不仅在吃的上面很有讲究,其实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风俗习惯呢。
看视频
你看到了什么?
放鞭炮和烟花 舞龙舞狮 放荷花灯
除了吃的,过年还有很多庆祝活动。
刚才视频中所出现的这些庆祝活动,有没有同学经历过呢?
学生交流
还有没有其他的庆祝活动?
学生交流
2.春节是中国人的节日,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春节,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着深深的春节情。
翻开书本100页,请同学们读一读《在旧金山过春节》这篇文章,想一想,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学生交流
四、春节文化,在传承中创新
1.有这样一幅调侃味很浓的对联
年年过年年过
过了一年又一年
横批 年年如此
学生交流
2.让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
出示一组年味儿变淡的调查数据。
85%的人认为现在的年味儿变淡了
10%的人知道过年祭祖 45%的人根本不知道
短信拜年60% 30%的电话拜年 10%的人走访拜年
你是怎么看待这组数据的?
3.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春节过得有年味儿呢?
你有什么好点子吗?
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春节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里一颗灿烂的明珠,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发展我国的春节文化,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骄傲。
在《新年好》的歌声中,来给大家提前拜个年吧。
老师示范 同学拜年。
附板书:
春节
饮食文化 庆祝文化
吃腊八粥 扫尘
蒸年糕 贴对联
元宵 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