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搭建提升语文专项能力的舞台
发布时间:2015-03-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内容摘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语文素养主要指的是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其中语文能力又是其核心。而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又是在同一个过程中统一进行的。语文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本文旨在以读书笔记为载体,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等语文专项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读书笔记   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能力  

[正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语文素养”一词,并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当作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核心理念。那么,何谓“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段话明确了语文素养的内涵,“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其中语文能力又是其核心。”  

为什么《标准》要突出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先后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抹煞语文课程的特点,人为地强化语文的政治因素,用所谓的政治思想教育取代语文能力的培养。另一种倾向的基本特点是,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否定语文学科内在的人文性,或者用烦琐的分析肢解课文生动感人的整体形象,或者用无休止的做题、操练取代学生读写的语文实践,或者用僵化的标准答案限制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扼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必须防止和避免上述的两种倾向,同时,我们还应明白语文素养的提升是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核心的,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是统一的,不要人为地割裂。  

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个基本理念的论述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是说,培养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现在看来,我们的语文教育要想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必须遵照课程标准的精神,把实践作为一个重要的途径,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祖国语文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具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基本的思维能力、语感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而语文实践活动的缺失和对语文专项能力提升的认识偏差则正是如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要想使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以有切实的提升,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材与社会生活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出教师的范围、走出教材,走出课堂,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我选择了以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为载体。要指导高年级学生集体做读书笔记,碰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选书。到底什么样的书适合让一群学生来写读书笔记呢?经过再三比较,我选择了《智慧背囊》这套书作为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主要书籍。之所以选这套书一是因为学校的图书节推荐高年级的学生读哲理小故事,当时班上已有许多学生都在读这套书。二是因为全书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故事篇幅不长。小故事按主题分类呈现,且每个小故事后面都有“轻轻地告诉你”来帮助读者阅读理解。  

紧接着,我又重新设计了一份读书笔记的表格,内容如下:  

我的读书笔记  

故事名称  

   

内容梗概  

   

阅读时间  

   

表格的内容比较简单,因为我觉得写好读书笔记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易操之过急。而语文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提升更是靠日积月累、点点滴滴才能够水到渠成的。于是怀着边实践边完善的想法,我迈出了第一步。  

一、信息筛选,提升概括能力。  

概括信息策略是指在阅读中简明扼要地写出所读材料的内容梗概,它是对原读物的浓缩,反映了原文章的主旨。而概括文章的信息需要对文章内容进行取舍和浓缩。取舍和浓缩文章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对所读文章进行深入而全面地分析加工和融合。因此,它能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想要学生与文章进行深度对话也只有在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行。  

早在四年级下半学期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就已开始渗透根据合并段意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而五年级上学期的语文书《天火之谜》一课后面出现了概括文章段意的练习。在教学时,我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经过大家在课堂上的讨论之后,学生们讲出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觉得这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还是比较简单的。紧接着,我又用《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了这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课后,我布置了《智慧背囊》上的《一个男孩的座右铭》这篇文章,让学生用段意合并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业交上来后,我选择了一份能突显整体问题的作业进行讲评。这个学生是这样概括的:一个男孩生性怯懦,常受到别人的嘲弄。他应征入伍,在一次训练中,战友们捉弄他,把一枚不会爆炸的手榴弹扔向他,而男孩把这枚手榴弹压在了自己的身下,想以此换取战友的性命。战友们惊诧了,而男孩的做法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从此,男孩屡立战功,变得勇敢起来。我先是把这个学生的答案读给大家听了。让大家说说这个答案有什么问题,应该进行哪些修改。有的学生提出在概括中应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像这篇文章主要人物就是男孩,所以概括的时候就不要以战友们作为主语。有的学生提出文章第一小节的内容很简短,在概括的时候不必用一句话,而是可以和第二段内容融合在一起,改成“一个生性怯懦的男孩应征入伍”就行了。经过学生热烈的讨论,这一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一个生性怯懦的男孩在入伍后的一次训练中,把一枚不会爆炸的手榴弹压在了自己的身下,企图以自己的牺牲换取战友们的生命,他的做法获得了大家经久不息的掌声,从此,男孩也变得勇敢起来。最后,我又让学生自己总结,根据段意合并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注意什么,经过交流他们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进行事件的概括,这样有助于概括得比较简短。二、在合并段意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连接顺序,可做适当的调整,使得语句通顺流畅。三、人称使用上不重复,注意变换。三,对于文章不重要的内容可舍去不概括。这样进行了三到四次练习以后,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通语文课堂内外的壁垒,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一体化设计,也就是说我们既要交给学生陈述性知识(理解阅读内容是什么),也要交给学生程序知识(掌握理解文章的思维操作过程)和条件知识(也就是知道在什么条件下运用这一思维操作过程效果最好)。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基本的阅读策略,利用课外阅读来稳定和提升在课堂学习中掌握的阅读策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超链接”,让类意识结构化。  

通过一个多月的练习,学生的概括能力的确是得到了提高。但在这一个多月里,学生只读了十多篇文章,而且选文章我还尽量把文章的字数控制在五百字以内,这样的阅读量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似乎又少了些。怎么办呢?还是同在一个年级组的同事给我出了个主意:建议我在作业本上开辟“超链接”这样一个栏目,可以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这篇文章寻找中心相同的文章或是故事,然后把主要的内容写下来,这样做既可扩大他们的阅读量,又可以帮助他们把自己读过的文章适当地分分类,有助于以后写阅读感受。  

如以文章所体现的中心形成归类  

我在布置了《智慧背囊》第六辑中的《追赶承诺》一文后,便要求学生寻找“诚信”这一主题的相关文章,并写下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收上的作业本中,我看到了“曾子杀猪”“商鞅城门立法”“小华盛顿砍樱桃树”“季布一诺千金”等以“诚信”为中心的故事。  

如以文章所采用的写作手法形成归类  

    在读《胡杨》这篇散文的时候,学生发现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来反衬出生长在戈壁荒漠的胡杨树那宁死不屈的品性。我就引导他们去寻找自己读过的散文中是不是也有运用相同的写作手法来展现植物身上的品性的。有的学生就找到了学过的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文中作者把高原上的这株柳和家长灞河的柳作对比,反衬出这株柳那顽强的生命力。还有的学生找到了自己看过的《金色花》一文,文中也把金色花与其它花进行了比较,从而让读者意识到在金色花丑陋的外表下所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  

其实,阅读认知过程的一个重要信息加工方式是同化加工。这是读者利用原有知识去解释、消化文章的信息。因此学生阅读前是否具有恰当的原有知识,在阅读时能够激活这些知识影响他们对所读文章的理解和记忆的程度。  

   

三、写阅读感受,培养理解能力。  

1品词析句,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与主人公对话的能力。  

《推敲》一文的学习让学生们知道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都是斟词酌句的。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往往可以根据对其中的某个字词的理解,进行和文本的对话。于是,“有感而发”这个栏目也应运而生。在这个栏目里,我要求学生就阅读的文章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可以就某个词,某句话写,也可以就整篇文章或是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去写。有学生在读完《美丽的歧视》一文写到:我觉得第六小节中“我噌地跳离座位,跨到讲台上,指着 张 老师说,你不要瞧不起人,我此生一定要上大学。”这句话中的“跳、跨”和“指”这三个动词用得特别好,看似夸张的动作其实可以看出“我”被 张 老师的这翻话激怒了,“我”潜意识中的自尊让此时此刻的自己爆发了,其实也就是 张 老师的话起作用了。学生在这种品读和感悟中,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自然而然也就读出文中蕴含着的思想之美。  

2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见学生是文本的读者,阅读的过程也是读者一种创造性精神活动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会自觉的与文本进行着一种平等自由的创造性的感知活动。在阅读《穷人》一文时,学生就从多角度多层面写出了自己的阅读感受,有的学生写到:“在抱回西蒙的孩子等待丈夫回来的那段时间里,从反复使用的省略号中我感受到了桑娜内心的忐忑不安,她心绪不宁,虽然把孩子抱回来了,却又害怕丈夫回来知道后责怪她,但出于善良的本性她又不得不这么做,在矛盾中她才会如此坐立不安。”还有的学生写“从渔夫说的:‘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他的善良。五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已经使他早出晚归,冒着生命危险去捕鱼。但听到桑娜说邻居西蒙死了,他仍然毫不犹豫地要收养这两个孤儿。虽然这样会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但是他相信,有他和桑娜两个人支撑,一定能挺过去的。  

这时候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再是单纯为了掌握知识,而是在与文本的对话同时,学生也进行着自我的理解,获得自我的认识,把自己投射于文本中,与文本对话,由此深化了自我认识和理解,通过与文本的思想沟通,就很好的提升了学生的灵魂,也帮助了学生用全新的眼光审视他们所处的世界和环境,学生也会把所感悟融合在自己的经验中,也在文本中发展自己的经验,使自己对文章的了解更为到位和深刻。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学生才真正的走进作者的心灵,触摸情感的脉搏,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四、展示分享,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1.“下水文”——用教师的智慧让表达具有内容美  

很快,我布置了读《智慧背囊》第一辑中《母亲的牵挂》一文,并为读书笔记增添了一个新的栏目“有感而发”,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受。我给了他们充足的时间,可等到阅读积累本收上来时,看到他们所写的内容,却让我大失所望,大多数孩子都是把文章后面的“轻轻地告诉你”原封不动地抄在了本子上,稍微好一点的孩子还稍作修改,可还是大体相同。  

怎么办?看来孩子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去写阅读感受。干脆,我亲自写一次下水文,为孩子们做个示范。于是,我布置了第二次作业《智慧背囊》第九辑中《要有一颗真诚而博大的爱心》一文,并依然要求孩子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本收上来后,我并未急于批改,而是出示我写的阅读感受:  

哈杰拥有一颗博大而真诚的爱心,即使自己身处绝境,也不忘帮助别人。拥有博大的爱心要求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朋友,爱自己身边的人,也要爱那些陌生的或是素不相识的人们。因为只有当我们全身心地以一颗博大的爱心去帮助别人,才能得到别人更多的爱和帮助。请记住: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在学生反复诵读后,我问他们:阅读感受到底该怎么写?通过讨论和思考,孩子们总结出:写一段百字左右的阅读感受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先用一句话写出自己读完这篇文章后的整体感受,然后再紧密结合文章的内容把感受写具体,使自己的感受不是凭空而论,最后用一句话作为结束语点明中心。  

理出这样的结构后,再来看孩子写的读书笔记感觉不再是杂乱无章了,一段感受写下来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而且能紧扣住所读文章的内容来写,做到了所写感受之内容美。  

2.留言栏——用家长的智慧让表达具有思想美  

一段时间过后,新的问题出现了,学生写出的感受往往就事论事,根本就谈不上是联系实际。同时,我也注意到了有些家长在签字时所写的感受相当精彩。对啊,我们的家长文化素养非常高,这么宝贵的资源应该加以利用。于是,在布置了《智慧背囊》第二辑中《反思的力量》后,我又辟出一个新栏目——“留言栏”,而且专门进行了一次家长留言的交流:  

反思的力量能助人成功。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有三省吾身习惯。作为学生,我想应当时常问自己三个问题:今天我有收获吗?今天我有长进吗?今天我有不足吗?并以此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考分诚可贵,反思价更高。在复习时把平时的错题找出来重做一遍,弄懂,弄明白,也不失为反思的一种常用方法。  

失败是成功之母,而反思更是获得成功的保证。自从进入六年级常常看到你在考卷上写的反思。最难能可贵的是,你不仅在反思中找到自己出错的原因,更能透过错题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的反思弥足珍贵。  

在细细地品读和热烈的讨论过后,孩子们发现,联系生活实际其实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和经历过的与所读到的文章联系起来,不喊空话,并且能让这些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给自己一些启示,反思自己的行为,荡涤自己的思想,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能真正做到有感而发,具有思想美。  

于是在批改孩子的作业时,我也细细地品读家长的留言,一旦发现精彩的留言,马上拿出来读给全班孩子听,让大家共享,让家长的智慧也在这里流淌。  

3.精品展示台——用学生的智慧让表达具有形式美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新的问题总是接踵而来。如何能使学生的书面语言充满了情感,打动别人的心呢?我在苦苦地思索着。在完成了《智慧背囊》中的《一定要洗七遍》的作业后,我把两位学生的作业抄在了黑板上:  

读了这个故事,我真为这位中国留学生感到可惜,因为他不明白“人若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古人云“言必信,行必果。”可见,诚实守信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因此才会有“曾子杀猪”“商鞅城门立法”的故事。愿你我都做一个诚实守信之人。  

我觉得对于文中的中国留学生而言,他不仅仅是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信任,更是失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信用就像是一面镜子,失去信用就好像是碎了的镜子,是再也不可能修复的。所以文中的留学生虽然只是少洗了两遍碗,却陆续地失去了工作,学业,乃至住所,直至最后离开这座城市。这就是失去信用的代价。  

经过对比讨论,孩子们又发现其实在写感受的时侯可以有选择地引用名言名句,增强所写感受的说服力。还可以尽量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具形式美,更赋感染力,从而打动读者。  

于是在孩子们的阅读积累本上又出现了一个新栏目——展示台,每次的作业评讲,我都拿出写得比较精彩的作业进行展示,让所有的学生品读,比较,并让他们自己选择其中最好的一份抄写下来。  

从内容美到思想美,直至最后的形式美,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在一次又一次地与文本对话中,学生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的书面表达能力得到了螺旋上升式地提升。当然,我们的读书笔记本也在不断地完善,形成了以下几个栏目:  

我的读书笔记  

故事名称  

   

阅读时间  

   

内容梗概  

   

超链接  

   

有感而发  

   

留言板  

   

精品展示台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打开我们班学生的作业本和一份份考卷,你会看到这样一串串让人感动的文字:  

勿以善小而不为。向陷入困境的人伸出关爱之手,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温暖之手,向在黑暗中挣扎的人伸出充满力量的手……虽然现实有时冰冷坚硬,但掌心的温暖,人心的善良,你我的力量定能使每个人的心中洋溢起一片爱的春意。(校语文兴趣班学生读完《掌心化雪》一文后所写感受)  

幸福听起来很遥远,其实唾手可得。幸福是每个清晨我背上书包去上学时母亲站在窗前的凝望,幸福是我生病休息在家时电话那头传来的同学们一声声的安慰与问候,幸福是我在操场上扶起摔倒的小朋友时她甜甜地对我说了声“谢谢!”……幸福就像花儿一样随处绽放。(《智慧背囊》中《幸福》一文读后感受)  

读完了这两个故事,我很感动。我想对自己的母亲说:是您,在寒冷的冬夜为我递上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是您,在炎热的夏天把甜甜的西瓜放到我的桌前;是您,在风雨交加的黄昏急冲冲地来学校为我送伞……母亲的爱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它悄无声息,却又如一股涓涓细流滋润我的心田。(六年级语文测试阅读部分《母爱无言》一文读后感受)  

爱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是爱,让夫妻俩面对虎视眈眈的狮子时互相鼓励互相安慰;是爱,让妻子在最后时刻义无反顾地跳下车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丈夫;是爱,让丈夫在这三十年里始终把妻子的骨灰带在身边从不离身。也许生命是短暂的,但爱却可以永恒!(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阅读部分《狮口下的爱》一文读后所写感受)  

和谐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宽容。母亲隐瞒真相并在孩子们心目中为丈夫树立起一个好父亲的形象是因为她已宽容了自己的丈夫;玛丽在知道真相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帮助父亲为家人准备礼物是因为她宽容了自己的父亲;邻居们帮助玛丽甚至愿意为这个出狱的男人提供工作是因为他们也以一颗宽容之心待他。当我们拥有一颗宽容而平和的心时,就会发现爱无处不在。(六年级语文单元测试阅读部分《玛丽的礼物》一文读后所写感受)  

以上这些文字都是班里学生现场所写,从这些灵动的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我们更可以透过这些文字感受到蕴含在文字中的颗颗真心,片片真情。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通过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这些美丽的文字就是我们酿出的最香甜的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