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年段质量标准
【拼音】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我们学校的学生情况,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注意发音口型。
2.了解音节的构成,熟练地拼读音节,有能力的同学做到直呼。
3.正确地默写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
4.声母j、q、x、y与ü相拼,去掉ü上两点。
5.韵母i、u并列时,声调标在后面的字母上 。
6.能在拼音四线格中正确书写拼音,尤其是pei pie diu dui zhuo yue yuan ye。
【识字与写字】
1.掌握738个生字,其中314个汉字为“四会字”。
2.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能掌握汉字知识结构规律、字音规律、字形规律和字义规律。
3.能掌握汉字学习过程结构(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和明白各过程学习要求。
4.能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写端正的字,保持作业本的整洁。
5.能了解少许汉字的文化,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阅读】
1.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初读时能正确标好小节,能在课文中圈出“四会字”。
2.能把课文读通顺,不加字、漏字,不错读,不读破句。在读通的基础上,能读得流畅,读出感情,并学会各种朗读形式,如齐读、轮读、分角色读等。
3.读书能记住内容,并有一定的质疑的能力。
4.要喜欢阅读,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并乐于交流,与他人共享阅读成果。
5.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写话】
1.能建立句子的概念,感受句号和逗号的用法。
2.掌握几种基本句式,如“有的…有的…”等,并能学会运用。
3.能有写话的兴趣,有话可说,有情可表。能借助生活经验写一些简单的句子。
【学科活动】
1.与拼音相结合,诵读《三字经》。并在综合实践活动或学校活动中进行展示。
2.以《一年级必背古诗》为标准,进行古诗积累。
3.推荐阅读:《睡前365夜故事》、《小巴掌童话》、《语文补充读本》等。
【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或阅读后,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年级语文年段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1.能认读“四会”汉字900左右,能自主地认读大量“二会字”。
2.能借助拼音熟练地拼读生字,重点掌握生字的字形,在类结构学习中扩大识字量,提高识字效率,用活汉字,欣赏汉字。
3.能继续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认真书写。通过写字,了解、欣赏汉字的美,努力把字写端正、美观。通过写字练习熟悉和记忆字形。
4.在课外阅读、日常生活中增加“二会”字。
5.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阅读】
1.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课文时能做到:读准字音,在上下文中理解意思,把自己认为困难的生字圈出来,作好进一步学习的准备;能正确通顺读课文;初读课文后,讲讲课文内容;阅读后就课文内容自问自答,在不懂的地方打问号,培养志书动脑的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词句和语段。
5.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6.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写话】
1.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写观察日记。结合课文学习和观察指导,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写观察日记。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4.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清次序错乱的句子,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车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5.能进行简单的童话、儿歌创作。
【学科活动】
1.以观察为主。观察季节及季节交替时花草树木的变化;动物的外形;人的外貌;场所的位置;学习用品的形状等。
2.结合课文的学习,了解中国文化,制作相应的小报。
【口语交际】
1.说好普通话,还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认真听,听懂,并回答问题,用普通话说意思完整连贯的话,愿意交流,大方有礼。
三年级语文年段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1.识字不再集中教学,而采取分层进行,大部分生字的字音字形通过自学掌握,通过多种方法进行释义的指导。
(1)在预习时自主进行生字扩词,能初步理解所扩词的意思。
(2)上学期初步尝试着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下学期结合语境来进行精准的意义选择,能通过字典来尝试解释词语的意思。
建议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拆注法(逐字理解法)、形容法、突破关键字法、选择法
2.识字指导精细化:加强形近字、音近字的意义辨析,从而建立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3.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在掌握字音字形的基础上,养成关注后面字义的习惯,能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正确的意思
4.能准确默写课文所需掌握的词语。
【阅读】
1.能在自然段内,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2.能认识不同的句群,掌握典型的构段方式。例如总分句群、连续句群、先概括后具体的句群、因果句群等,能用这样的构段方式写好自然段。
3.能用多种方法读懂自然段的意思,如:找中心句,概括法,合并法,找关键词。
4.能关注文章的整体,初步了解不同类型文章的类结构及其基本阅读策略,能很快给文章定类,并选择有效的阅读方法。(如写景类文章要掌握景物的特点,写人类文章要通过一件事体会人物的品质等。)
5.能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理解关键词,从而达到理解关键句的含义。
6.能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能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认识比喻句拟人句,会写比喻句拟人句。
8.初步认识基本的说明方法,如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
9.初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尝试从不同的路径去质疑,如题目、结尾、文章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冲突点。
(2)初步能够辨别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评价提高质疑的质量。
10.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了解文章的大体文脉,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
【习作】
1.能够仿写文章中典型句群的片断,会写总分句群、连续句群、并列句群。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性、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写作的兴趣。
(1)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从观察一个事物到几个事物,从观察静态到观察动态。注意观察的顺序,点面结合,由远及近。
(2)培养学生观察中注意的品质,会写一些素描作文。
(3)会观察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想象、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清事情的主要过程。进行习作片断的一系列专项训练。如:外貌、对话、一连串动作的过程。
(4)会观察日常生活的各局部,如静物、动物、景物、人物等素描及简单事情的记叙。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课内外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结合各个主题节所开展的活动,开展个性化的班级活动,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
【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在课堂上,能对他人的发言做出积极的回应,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反驳或补充。
3.能在看图或观察实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的、连贯的话。
4.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5.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礼貌。
【学科活动】
1..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1)开展班级主题读书活动,用多种方式交流读书所得。
推荐书目:《夏洛的网》 《时代广场上的蟋蟀》 《今天我是升旗手》 《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 《我与狗狗的十个约定》 《郑渊洁的童话系列》
(2)在学校大活动的背景下开展个性化班级活动,如元宵节、水果拼盘、吃粽子谈端午等。
3.养成每天半小时的课外阅读习惯
【基本思想方法】
1. 挖掘汉字的故事,渗透汉字文化的思想,赋予汉字生命力。
2. 在阅读中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想丰富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精神后花园。
3.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性和观察力,写真实的生活,抒真挚的感情。
4.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与同伴交流,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5. 积极参加学科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交流,学会表达,进行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转化。
【课堂参与常规】
1. 倾听: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述、评价及同学的发言,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2. 表达: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清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 讨论:能围绕一个主题在大组或小组内进行交流,倾听他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反驳或补充。
4. 记录:能在课堂倾听的基础上,记录学习重点。
四年级语文年段质量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用钢笔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
2.能根据字义来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运用。
3.能够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积累等方法理解课文中和课外阅读中的生字、新词。
4.继续学会摘录笔记。通过学写“摘录笔记”的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字、词、句的能力及摘抄生词佳句、名言警句的能力。
【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写简单的批注笔记。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会根据句群关系等方法背诵指定的课文。以及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习作】
1.具有一定的观察习惯、基本的观察方法,对周围生活有一定的敏感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2.注重读写结合,学习写作知识,形成知识系列。有运用写作知识评点、修改、重建自己的作文的能力。
3.积极开展和参加各种活动,活动中认真观察、细心体验、活动后及时写成习作。
4.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把所见所闻用几句连贯的语言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经过适当准备,能连贯完整地讲故事,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能连贯、有条理地回答问题。
【学科活动】
1.以“走近名人名著”活动为载体,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用《论语》传递经典文化,营造孩子的精神后花园。
3.用主题积累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讲故事比赛。
5.钢笔字比赛。
【基本思想方法】
1.以记叙文阅读为抓手,渗透文体类结构意识,提高学生记叙类文体体悟水平。
2.创设问题情境继续激发习作兴趣,习作与阅读结合,与活动结合,鼓励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学会表达。
【课堂参与常规】
1.能根据课文的需要,运用网络、工具书等搜集、筛选、内化信息,争取能在课堂上恰当地使用。
2.能够认真思考,仔细倾听老师、同学的发言,能进行针对性的纠正、补充等回应。
3.能主动参与小组学习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小组学习活动有效、有序。
五年级语文年段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1.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钢笔字,有一定的速度。(测试后完善)。
2.学生预习时,对课后的生字能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抓住重点部件,快速记忆的能力。
3.在课外阅读中,利用工具书,对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
【阅读】
一、习惯培养
1.预习时对课后生字描红,能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工具书理解词意。
2.预习时根据各种文体的特点,以恰当的方式大体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会通过拓展阅读、网络、课外书,生活经验等方式,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源,并作简单地归纳、整理。
4.预习时学生可在随文批注的过程中写出初步的阅读感悟,并在此基础上质疑。
5.能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
二、能力培养
1.能准确地、完整地概括叙事性文章的段意、主要内容或具体场景(事件)。
2.能立足全文,根据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试图揣摩人物内心。
3.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层含义。
4.在阅读批注中,培养学生对关键词语的敏锐的捕捉和感悟能力,体悟文章的核心价值。
5.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并注意默读速度。
6.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不追求技巧。
【写作】
1.引导孩子关注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培养他们有目的、有方法、有感情地细致观察和思考、体悟能力,广积写作素材。
2.在审清写作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自己有把握的素材写作。
3.叙述时文从字顺,结构清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有对重点段落(场景)的描写。
4.能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学科活动】
1.通过学科活动帮助孩子形成与主题相关的结构型知识。
2.在学科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掌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如分工合作、整理运用、组织交流等)
3.在学科活动中培养学生自觉思考、查询、研讨、习作等语文综合实践的习惯。
(具体活动如:“龙娃过大节“系列,读名人传记做名人卡,“心花绽放”系列……)
【口语交际】
1.别人讲话时要认真倾听,听懂主要内容,并能较为准确地转述基本内容。
2.能在细致观察后,用普通话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听的内容围绕主题,做语句完整,意思连贯的发言。
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想法。
(具体活动如:有准备的演讲、讲历史小故事、介绍世界名城……)
六年级语文年段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1.字词教学以自学为主,能在预习中自主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并在文中留下预习的痕迹。
2.词语尽可能通过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
3.能有选择地抓住部分典型词语进行辨析、品味,在积累语汇的同时,理解课文内容,并培养语感。
4.能归类、积累词语,形成类结构,掌握构词方法。
【阅读】
1.预习习惯形成新要求:
(1)运用“四问引读法”预习课文。
写什么?(了解文体、内容)
按什么思路展开?(把握文脉、结构)
语言文字有什么特点?(了解写作特点)
学这篇文章我有什么收获?(把握中心)
(2)运用网络、工具书等搜集、筛选、内化信息,能在课堂上恰当地使用。
阅读要求:
(1)质疑能力
能从写作内容、方法、文本核心价值等方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能围绕中心梳理、筛选出有价值的大问题。
(2)概括能力
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意义段的意思。
(3)理解能力
能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重点句子在语境中的含义,并能用准确的语言有序地表达。
能品味、涵咏关键词、关键句的意境。
能围绕核心问题独立自觉地静思默想,形成随文批注的习惯并用准确的语言有层次地表达。
能用“联系生活作比较”“抓住矛盾点追问”“抓住细节品味”等方法感悟文章的核心价值和作品的人物形象。
了解不同文体的阅读任务并掌握相应的阅读策略。
形成有意识积累文章的精彩片段并主动恰当运用的能力。
能有意识体悟文章布局谋篇的特色并迁移恰当运用。
能正确辨别运用“排比”“夸张”“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
能积累运用“歇后语”“谚语”“对联”。
能在语境中体会“——”“……”的不同作用和含义。
【写作】
(1)能独立审题,根据写作要求选择生活中适切的材料。
(2)从适切的材料中二次选材,能从多视角认识把握同一素材的不同价值。
(3)能围绕中心把事情写具体写生动。
(4)在写清楚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运用一些写作技巧,灵活安排文章结构。
(5)能用丰富灵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科活动】
1.走进《智慧背囊》
读读、背背、想想、说说
2.走进文学名著
根据作家、课文内容推荐相关名著,先自读导读、再写读后感,最后进行相关主题演讲。
如:学《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后推荐读巴金的《海上日出》。
学《小草和大树》后推荐读夏洛蒂的《简爱》。
学《船长》后推荐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学《莫泊桑拜师》后推荐读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
【口语交际】
1.能围绕一个话题有主题地互动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
2.在交流中认真倾听并有针对性作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