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学生学业评价方案(语文学科)
发布时间:2015-03-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学生学业评价方案(语文学科)  

一、指导思想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建立与完善,既是整个基础教育评价与考试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新的《课程标准》在对评价问题的观念上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即已经明确地提出,评价应该有利于促进和激励学生的发展,评价形式应该多样,应该注意到评价内容的合理性和多元性。  

初步拟定《局前街小学学生学业评价方案(语文学科)》,就是为了进一步从以下三方面来探索我校语文学科评价,从而使小学语文学习评价成为推进新型的学习方式,突出课程的综合性、现代性和创新性起到促进和保障作用:  

一、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使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全面考虑语文学习的多元目标,让评价伴随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  

三、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把评价作为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二、评价目标的整体性——关于评价目标的三个纬度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课程标准》还提出一定要注意三个纬度的“交融、整合”,以“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这就告诉我们,在评价时必须重视目标的整体性。  

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学科评价时应该充分认识到:“知识和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即语文学习智力;“过程与方法”是语文学习重点,即语文学习智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学习的保证,即语文学习动力。知识和能力是可以习得的,过程与方法是可以实践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可以养成的。因此在评价工作中,我们应该考虑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我们既要评价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状况,也要评价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方法和过程,还要评价学生在语文学习、语文活动、语文实践中情感投入、态度认真程度,使我们的评价更加全面,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更能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三、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关于评价内容的五个领域  

(一)识字与写字  

识字和写字时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语文评价应该充分重视这个基础。识字写字的要素是由汉子本身的特点和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决定的,因此识字写字评价应该关注下列要点:  

1、读准字音。读准字音是学生识字的基础。汉字是表意文字,自行不能把字音直接表示出来,因此读准字音是识字的重点。  

2、认清字形。汉字是方块字,字形各异,笔画繁多,因此认清字形是识字的难点。  

3、理解字义。理解字义是发展学生语言的焦点,是培养学生读写的起点,是识字教学的重要任务。  

4、识字方法。识字方法是由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学习语文的规律、汉字本身的规律决定的,同时,不同的学生在识字方法的选择上,往往带有个性。  

5、识字能力。识字能力应该包括掌握“三套识字工具”的情况:掌握汉语拼音以识字音,掌握笔画结构、偏旁部首以识字形,掌握两种查字法以识字义。  

6、写字能力。掌握笔顺规则,注意间架结构,会用硬笔、毛笔写字,并体会汉字书写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  

阅读时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由认读、理解、鉴赏、记忆、迁移和速度能力等构成的综合能力的任务。在上述阅读能力的结构中,应该以理解能力为核心,以鉴赏能力为升华,因此评价阅读,一要评阅读能力,而要评阅读习惯,三要评阅读方法。又因为阅读包括词、句、段、篇的学习和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的训练,以及体验、感悟、鉴赏、评价等,因此,阅读评价应该有以下具体内容:  

1、词语学习评价(读写词语、理解词语、运用词语),重点评价理解词语的方法。  

2、句子学习评价(分辨句子、理解句子、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重点评价理解句子的方法。  

3、段的学习评价(认识自然段,理解段中层次,了解段的意思),重点评价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4、篇的学习评价(认识自然段间的联系,、概括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重点评价整体把握水平。  

5、朗读训练评价(正确地朗读、流利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评价朗读的质量。  

6、默读训练评价(默读的要求、默读的理解、默读的形式、默读的速度),重点评价默读的理解。  

7、复述性评价(抓住重点复述、运用课文语言复述、组织自己语言复述),重点评价复述的语言。  

8、背诵训练评价(加深理解思想内容、正确熟练的背诵,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重点评价正确熟练地背诵。  

9、文学作品评价(思想、情感、文体、语言),重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的认识和把握。  

10、表达方式评价(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重点评价叙述和描写。  

“文学作品评价”和“表达方式评价”只需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相机进行,不要作为重点,以免拔高要求,增加师生负担。  

(三)写作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说我心”的情感训练。对于小学生的习作要求,主要从以下六方面来进行评价:  

1、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真实、具体、有条理、通顺。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3、能根据表达需要,准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4、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用简短的书信进行书面焦急,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注重写作过程的自审和领悟,能够自改、互改作文。  

6、留心周围的事物,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把上述要求转化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安于作文教学(指导、写作、批改、江平)全过程,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作文的主人。因此,评价作文,也应着眼于根本,不仅要评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也要评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还要评良好的作文习惯。  

(四)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有意识的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要鼓励学生则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口语交际的评价,一要评听说普通话的能力,而要评听说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三要评听说的态度和习惯。  

具体而言,口语评价应该包含以下一些内容:  

1、听话的习惯。包括听别人讲话注意力要集中,不能随便插话;听别人的讲话要认真,边听边思考;听别人讲话要礼貌,要点头微笑。  

2、听话的能力。包括听懂他人的一段话,能转述别人的一段话,能理解主要的内容;听懂别人的一段话,能抓住要点;听懂别人的一段话,能听出话外的意思。  

3、说话的习惯。坚持说普通话,学会用礼貌语言;当众说话,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先想好再说,语句通顺,态度自然。  

4、说话的能力。回答问题,能说完整的话;叙述事情,能说连贯的话;讨论问题,能说有条理的话;听人讲话,能复述别人的话;即席发言,能说有说服力的话。  

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要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因此,要把口语交际的评价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这样才能使评价反映出学生的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因此,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主要要注重评价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评价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评价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沟通,评价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具体而言,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1、问题学习,即能否带着问题学习。  

2、活动学习,即是否能够在活动中学习。  

3、观察学习,既能够结合观察去学习语文。  

4、信息学习,即是否会通过收集、处理信息来学习语文。  

5、研究学习,即能否采用研究的方法学习语文。  

6、策划学习,即有计划、有步骤、有要求的自己安排语文学习。  

7、展示学习,即既能体现自主学习,又能展示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8、反思学习,即永不满足,勤于反思。  

四、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关于评价方法的多种形式  

(一)书面测试  

形成性评价(单元测试)和终结性评价(期末测试)是学校进行学科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从某方面来说,书面考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会使学业评价的主要方式。因此,命题的内容和形式将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一所学校的语文学科价值观的形成。  

1、命题规范  

①成立命题小组。学校成立成员相对固定的命题工作小组,主要由学校的语文特级教师、特级教师后备人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这六个台阶的教师组成。  

②严格命题流程。每个年级的命题组有两位成员组成,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相互协商,共同完成命题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将命题电子稿送教导处学科主任审核。学科主人必须对全校的语文试卷的质量负责,对命题内容和形式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③规范制卷格式。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均使用学校制定的统一的制卷规范,在制卷过程中,能够注重卷面的人文关怀。  

2、命题建议  

①语文试卷应体现鲜明的年段特点,在命题内容及方式上要符合学校年段语文学科素养标准的要求。  

②命题时应遵循基础和能力并重的指导思想,避免单纯靠基础知识的倾向,加强命题内容和生活、时代的联系,加强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检测。  

③考核方式灵活,敢于并善于采用新的命题方式,命题时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和命题的阶段性能级指标。  

④阅读题的编制要控制好主客观题的比例,每个年段都应该关注学生精细阅读能力的检测,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⑤习作题的设计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低中年级的习作命题应考虑片断描写的可能性,检测学生基本的表达素养,并结合素养目标,加强典型段式的考核;高年级的习作命题应体现选择性和开放性,尊重学生对生活的独特解读和感悟,尊重学生的选材和构思,以增强学生发现美和表达美的能力。  

(二)基础达标  

基础达标序列的形成和实施,是对书面测试的重要的辅助手段。语文学科素养的形成,单纯凭书面考试时无法对学生的学业作出客观、公正和科学的评价的。因此,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的养成,在一至六年级分别设定了若干的“基础达标”项目。  

1、基础达标序列内容  

基础达标序列内容的设定依据是对后续语文学习具有奠基性的作用,但书面考试的形式又不能科学做出评价的内容。基础达标内容的检测又主要采用形成性测试的方式。  

2、基础达标实施办法  

基础达标实施的原则是“明确目标,明白内容;自主练习,自我申报;反复测试,允许重考”。  

因此,每学期开学初,每个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统一安排,向学生公布本学期的基础达标内容及要求,然后紧密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加强形成性的指导和阶段测试,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掌握情况,申请具体测试的时间。教师对学生的达标情况进行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在打成“合格”的基础上,向更高等级冲刺,以促使学生基本能力的养成与提高。  

3、基础达标评价方法  

基础达标的通过情况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的办法,并以成长档案袋的形式记录和展示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取得的进步,以及反映学习成果的等第。  

(三)单项小型竞赛  

单项小型竞赛的设立是针对各年段学科学习中最具挑战性的养成目标的,也是增强学生竞争意识的有效载体之一。  

1、小型竞赛的序列  

一年级:汉语拼音诵读比赛  

二年级:写字和查字典比赛  

三年级:朗读比赛  

四年级:讲故事比赛  

五年级:作文比赛  

六年级:演讲比赛  

2、小型竞赛的组织  

小型竞赛活动应体现普及性。即首先由各班根据自身的情况,在班级内充分调动参与积极性,组织小组和全班层面的学科竞赛活动。尔后由各班选出若干名选手在年级层面进行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应发挥学生作为竞赛和评价的主体地位,组成由师生共同组成的评委团,对学生做出公正、合理,有激励作用的评价。  

3、小型竞赛的奖励  

活动结束后,在班级、年级和校际层面进行奖励。各年级也可根据活动的实际效果,像学校大队部提出在红领巾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的申请,使校园电视台成为发挥展示性评价功能的重要载体。  

(四)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成果往往是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直接体现和反映。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安排,每学期安排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综合性学习的规划  

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的规划和设计应纳入学期语文教学计划,由各备课组根据教材内容,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形成每学期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并向学生公布。在规划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考虑课程间的整合和融通,并可以以联合教研组活动这一载体,向其他教研组提出合作意向,并和其他教研组的成员共同完成方案的整体设计和规划。  

2、综合性学习的实施  

在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严格遵循激励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3、综合性学习的操作要领  

第一,收集资料。为了得出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必须全面获取评价资料,综合运用观察、谈话、调查等方法,以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具体地说,可根据评价指标制成表格,观察记录,或编制问卷,便于分类统计。  

第二,处理资料。在全面系统的占有评价资料的基础上,对评价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提示资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这项工作要求评价这具有较强的洞察力和分析力,能发现大量材料中隐含着的真实关系。  

第三,价值评判,综合分析加工后的评价资料,结合对具体情况的分析,进行总结性的评价。  

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评价标准  

班级                姓名          时间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A(5-4)  

B(3-2)  

C(1-0)  

活动目标  

20分)  

符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总目标  

   

   

   

目标全面、具体  

   

   

   

符合学生实际  

   

   

   

目标可以检测  

   

   

   

活动准备  

20分)  

方案设计规范、易行  

   

   

   

材料、教具充分、完好、安全  

   

   

   

学生自备物品充分、实用  

   

   

   

时间、场地确定准确  

   

   

   

活动过程  

30分)  

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当  

   

   

   

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充分  

   

   

   

师生、生生交往、互动  

   

   

   

教学媒体运用得当  

   

   

   

活动过程紧凑、完整  

   

   

   

教师基本功扎实、全面  

   

   

   

活动效果  

30分)  

合作态度与参与度  

   

   

   

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为解决问题去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  

   

   

   

根据占有资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学习成果展示与交流  

   

   

   

小计  

   

   

   

合计  

   

   

   

活动印象  

   

   

   

                                      评估人:  

                                      评估时间: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