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
发布时间:2015-03-1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

校本课程开发一词最早是由菲吕马克(Furumark)和麦克墨伦(McMull)等人于1973年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提出并加以阐述的。他们当时把它界定为学校中的教师对课程的计划、设计和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一词最早是由菲吕马克(Furumark)和麦克墨伦(McMull)等人于1973年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提出并加以阐述的。他们当时把它界定为学校中的教师对课程的计划、设计和实施。

1974年,在日本东京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又被提出。1985年,在以色列召开的一次小型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再次成为讨论的热点,但最终没有达成完全一致的看法。其实,不同学者的界定反映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侧面,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视角。

1、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策略

肯尼(Keiny S)和威斯(Weiss T)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实际的教育场所中发生的并可望能够使教师们积极地参与并卷入到广泛的相互作用和课程决策之中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这个定义所反映的校本课程开发是由各方面人员参与并在特定现场展开的开放性的课程开发策略。

 

2、作为一种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

1979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在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题报告中指出: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是要求教育制度内权力和资源的重新分配,强调的是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重要地位。他们将校本课程开发界定为:基于学校课程需要的自发的行动,促使地方和中央教育当局之间的权力和责任的重新分配,使得学校获得法律、行政和专业的自主权,进而得以从事自身的课程开发过程。

3、作为课程开发的一种结果

沃尔顿(Walton)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其结果可以是教材的选择、改编,也可以是教材的新编。

4、作为课程开发的一种过程

埃格尔斯顿(Eggleston)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校运用有关资源,通过合作、讨论、计划、实验、评价来开发适合学生需要的课程。

 

5、作为课程变革的一种新模式

麦克肯南(Mckernan J)认为,一直以来,课程变革遵循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集权模式,校本课程开发则要建立一种自下布的模式。因此,他们将校本课程开发界定为:由学校共同设计并实施的课程变革的草根模式’”

6、作为学校特色构建的一部分

我国学者认为,学校要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就不得不在课程开发上下功夫。开发的界定关键要把握好两点:一是校本;二是课程开发。

何谓校本,从字面意思来看,是以学校为本位,通常是指学校做出的任何关于课程开发的决定或所采取的任何课程开发活动方式,其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肢点必须是学校自身。校本强调课程开发的全部活动,从计划的制定、内容的设计到相应评价体系的建立,都是由学校发起,并在学校中实施,学校是真正的课程开发场所。虽然也强调校外专家、学者及教育行政人员的指导,也需要家长、社区人士的参与,但参与决策的主体成员仍然是广大教师。总之,校本的核心在于强调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础,以学校为课程开发活动的基础和决策依据,以教师为课程开发主体。

至于课程开发,1974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明确提出,课程开发是表示新的课程的编订、实验、检验——改进——再编订、实施、检验……这一迦串活动过程的整体。在《教育大辞典》中,课程开发是指使课程的功能适应文化、社会、科学及人际关系需求的持续不断的课程改进活动。可见,课程开发是属于课程范畴的实践活动,它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实践过程。一般说来,一个完整的课程开发过程大致涉及以下几个因素:学生的需求、课程目的确立、学习内容的选择、课程方案或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内容和结果的评价,等等。那些在不触及课程内容前提下进行的实践活动不属于课程开发。从课程开发活动的具体方式来看,课程开发可分为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新编等活动。从开发活动所涉及的范围角度来看,课程开发可分为一部课程的调整、部分课程的开发、个别课程的开发,等等。

 

从以上术语的界定,我们可以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广义的校本课程开发不但包括由学校完全自主决定教什么,而且能够独立地准备教学材料,很少依赖现有教科书。狭义的校本课程开发规定了教育当局授予学校一定的自由或自主性,允许它们决定部分在学校中实施的课程。事实上,没有哪所学校能够完全实现最广义的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因为它需要具备足够的开发能力和享有完全自主的课程政策。而几乎所有的学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都包含了最狭义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成分,只是各个学校之间在范围、程度、层次上有所不同而已。本文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办学理念,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估,它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它包含三层涵义:一是就开发主体而言,可以分为教师个人、教师小组、教师全体以及与校外机构或个人合作等四个层次。二是就开发范围而言,可以分为完全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涉及学校全部课程)和部分校本课程开发(设计部分课程)。三是就开发程度而言,可以分为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等形式。

同样是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在具有不同课程开发传统的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具有地方分析教育传统的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强调的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选择、改编教科书,强调学校或教师的高度参与,学校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和选择空间,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较大。具有中央集权教育传统的国家如法国、俄罗斯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相对较小,学校在保证国家教育基础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规划一小部分的课程方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