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信息技术特色学校>>组织管理>>规划组织>>文章内容
常州市信息技术特色学校评估细则(自评分)
发布时间:2006-11-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分值

评价方式和标准

自评分

辖市(区)评分

常州市级评分

1-1

 

组织

管理

 

60

2-1

规划

组织

 

32

3-1建立以分管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3分)。设立现代教育技术(或信息技术)中心(处),相当于中层管理机构(3分)。

6

查看台帐。

6

 

 

3-2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中有专项内容(2分)。有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2分)。有创建特色学校的工作意见(2分)每年定期召开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会议(2分)。

8

查看台帐和会议记录。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计划等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可评估性。

7

 

 

3-3积极参加市级以上有关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3分)。积极参加各项信息技术应用与研究活动等(3分)。

6

查看台帐。

6

 

 

3-4开通“创建常州市信息技术特色学校专题网站”,栏目设置对应评估细则各级指标。

6

网上浏览。

6

 

 

3-5校级领导获得省级现代教育技术考核合格证书(2分),并能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带头使用信息技术(4分)。

6

提供合格证书、电子教案、管理工作电子文档。

6

 

 

2-2

经费

保障

 

18

3-6每年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占学校设施设备总投入的30%。

6

提供财务凭证(近两年来)。

6

 

 

3-7学校信息化建设硬件、资源、人员培训投入比例接近5∶3∶2。

6

现场检查、提供财务凭证。

6

 

 

3-8规范收取信息技术费和电教教材代办费。做到专款专用,无挪用现象。

6

对照省教育厅苏物价【2005】20号、苏财综【2005】3号和苏价费338号文件标准执行。提供学生花名册、电教费使用一览表等。

6

 

 

2-3

管理

制度

10

3-9设施设备及专用教室管理制度健全。

4

 

现场查看与测试。

4

 

 

3-10设施设备使用、管理、考核制度健全。

4

4

 

 

3-11 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健全。

2

2

 

 

1-2

 

基础

建设

 

130

 

 

 

2-4

硬件

建设

55

3-12校园网。

10

网上浏览、现场验收、抽样检查。宽带接入,有中心机房,网络接通到每个班级、办公室、专业用房。

10

 

 

3-13计算机网络教室。

8

中学每8个班级配备1个。

小学每10个班级配备1个。

5

 

 

3-14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电脑、液晶投影仪、银幕或背投)。

8

中学每4个班级配备1个。

小学每6个班级配备1个。

8

 

 

3-15学生拥有计算机情况。

10

生机比为6:1得10分,8:1得8分,10:1得6分,低于12:1不得分。

6

 

 

3-16教师配备计算机情况。

10

师机比为1:1得10分,2:1得8分,3:1得6分,低于3:1不得分。

10

 

 

3-17校园闭路电视系统。

5

演播系统、编辑系统与班级电视机连成可控系统。

5

 

 

3-18校园广播系统。

4

1套。

4

 

 

2-5

资源

建设

 

55

3-19学校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5分),接通区域教育网(5分)。

10

网上浏览、抽样检查。

10

 

 

3-20学校能自主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20

数字化资源至少拥有:专题学习网站20个(4分);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100个(4分);自拍课堂实况30节(4分);自制新闻、专题片120分钟(4分)。

学校推荐1个多媒体课件和1个专题网站。评估组随机抽取一个数字化资源,由制作者介绍,同时完成答辩(4分)。

20

 

 

3-21建立教师备课系统(5分)、教务管理系统(3分)、学籍管理系统(3分)、人事管理系统(3分)、财务管理系统(3分)、图书管理系统(3分)。

20

网上浏览、现场验收。

20

 

 

3-22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正式出版发行或共享应用。

5

学校自主开发或有教师参与市(区)级项目开发。

5

 

 

2-6

教师

培训

 

20

3-2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考核达标并积极参加其它信息技术培训班。

5

查看资料。

5

 

 

3-24定期举办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的校本培训。

10

提供培训名单、计划、培训记录、培训作品或成果。每年每人不低于24课时。

10

 

 

3-25有参加区级以上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主讲教师。

5

查看原始资料。

5

 

 

1-3

应用

研究

 

100

2-7

教学应用

30

3-26 45周岁以下的教师均能开展多媒体教学,35周岁以下的教师均能运用网络进行教学。

10

提供上一年的教师名册、当年各项记录的原始资料。现场评估,现场提供2节优质整合课,其中语、数为必备学科。

8

 

 

3-27学科普及率100%,主要学科均建有专题学科网站。

10

10

 

 

3-28教师参与率90%以上。

10

10

 

 

2-8

管理

应用

12

 

3-29学校各部门工作实现计算机管理。

3

网络浏览和现场查看相结合。

3

 

 

3-30图书馆实现网络化管理。

3

3

 

 

3-31实验室实现网络化管理。

3

3

 

 

3-32校园内部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

3

3

 

 

 

2-9

课题

研究

 

30

 

3-34承担各级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课题。

10

国家级重点课题10分;省级课题7分;市级规划课题5分。提供申报表、批准通知、实施方案、中期报告或结题报告。

7

 

 

3-35开通课题管理专题网站。

6

网上浏览,现场验收

提供证书、查看资料

课题结题5分;获奖课题8分。

6

 

 

3-36近两年来课题研究结题或获奖情况。

8

8

 

 

3-37承担区级以上信息技术课题现场观摩研讨活动。

6

6

 

 

2-10信息

技术

课程

16

 

3-38按标准配备信息技术课程专职教师。

6

提供教师名册、当年各项记录的原始资料。

6

 

 

3-39按要求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3分),定期开展信息技术教研活动(3分)。

6

6

 

 

3-40学生参加会考合格率高。

4

合格率100%得4分,95%以上得3分,低于95%不得分。没有会考要求年级得4分。

4

 

 

2-11

课外

活动

 

12

3-41建立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兴趣小组。

4

网上浏览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提供课外网络活动计划表、活动记录、作品展示。

4

 

 

3-42定时、定点开放网络活动室(电脑房),“绿色上网”有具体措施。

4

网上浏览和现场查阅资料相结合。

4

 

 

3-43有学生自建的班级学习主题网页或Blog学习环境。

4

网上浏览。

4

 

 

1-4研究

成果

 

 

70

2-12学校

成果

20

3-44学校获市(区)级以上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表彰。

10

提供三年之内的证书。

10

 

 

 

 

 

3-45有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题报道和经验交流成果。

10

提供资料或证明。

10

 

 

2-13教师

成果

 

40

3-46教师个人获市(区)级以上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表彰。

8

提供三年之内的证书。

获国家二等奖及以上奖次为8分;获江苏省二等奖及以上奖次为6分;获常州市二等奖及以上奖次为4分;获区级二等奖及以上奖次为2分。

发表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教学设计、科研论文、教学反思,国家级每篇得8分,省级每篇得6分,市级每篇得4分,区级每篇得2分。

8

 

 

3-47区级以上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学科评优活动获奖。

8

6

 

 

3-48区级以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获奖。

8

8

 

 

3-49区级以上课件、网页、软件等资源获奖。

8

8

 

 

3-50区级以上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教学设计、科研论文、教学反思获奖或发表。

8

8

 

 

2-14学生

成果

 

10

3-51组织学生参加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实践活动获奖情况。

10

提供三年内证书。作品展示,网上浏览与随机抽查相结合。获国家二等奖及以上奖次为10分;获江苏省二等奖及以上奖次为8分;获常州市二等奖及以上奖次为6分;获区级二等奖及以上奖次为4分。

8

 

 

 

 

 

评估分数合计

366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