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森林里的聚会》
执笔人:王瑞芳
※写在备课前的话:
《森林里的聚会》由布莱恩·威尔史密斯著。故事生动,色彩鲜艳。森林里,一条大蟒蛇肚子饿了。他想举办一场聚会,把动物们都骗出来。动物们果然上当了!他们高兴地前来参加聚会,土狼表演脚踩西瓜行走二十码,狮子大王给大家出哑谜,斑马用后蹄耍着三个椰子……节目真是太精彩了。蟒蛇终于等到机会出来表演节目,他竟然用诡计把动物们都吞进了肚子了。是谁救出了大家?动物们又说什么了?
这样一个充满悬念的故事引人入胜,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能依据情节的发展,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故事的结局,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观察动物们特技表演的图画,通过小组合作能流利地表达动物们的表演,用“有的------有的------”句式表达完整。
2.能理解故事的情节,知道蛇的阴谋,根据上文和图画推测故事的结果。
3.从故事中体会在错误中吸取教训、居安思危、看清事物的本质等多元价值。
二、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小朋友们你们参加过聚会吗?聚会上大家都做什么?
2.今天鹦鹉邀请我们到森林里参加动物们的聚会,观看他们的精彩演出。一起读一读绘本的书名“森林里的聚会”。
3.出示绘本,观察封面。
4.精彩的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主持人鹦鹉要提醒我们小朋友:“小观众们,你们要仔细观看,想一想有哪些动物参加聚会?它们是怎样表演节目的。”【引导学生从这两个方面看图说话】
板块二:看图说话,情节推理。
(一)看图说话
1.老师指导观察第一个节目
(1) 第一个出场的是谁呢?
(2) 它们是怎样表演节目的呢?先自己看一看、想一想,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3) 指名说。
2.观察第二个节目
(1) 第二个出场的是谁呢?它是怎样表演节目?先自己看一看、想一想,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2) 指名说。
3.观察第三个节目
(1) 接下来出场的是谁呢?它们是怎样表演节目?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吧。
(2) 指名说。
4. 观察第四个节目
(1) 接下来出场的是谁呢?它们是怎样表演节目?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吧。
(2) 指名说。
5.你能把这些动物的表演连起来说一说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指名说)【引导学生看图说一段话,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连接词。】
6.观看了这些动物的表演,你喜欢吗?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过渡:虽然聚会很热闹、大家很开心,但是聚会中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是什么可怕的阴谋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继续阅读】
(二) 情节推理
1. 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你猜它在干什么?(过渡:这是一条怎样的蛇呢?这条蛇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2. 在这幅画中你又看到了什么?(蛇在树上,其他动物们站在另外一边)
3. 在这幅画中你发现了什么?(蛇把动物们吃掉了)
4. 图中发生了什么事?(大象踩住了蛇的尾巴)
5. 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动物们从蛇的嘴巴里一个个爬出来)
6. 这几幅图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交流。(指名说)【引导学生把几幅图前后联系起来,自己重构故事】
7. 这个故事和森林里的聚会有什么关系?聚会中隐藏的巨大而可怕的阴谋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完整地读一读绘本《森林里的聚会》。
8.老师读旁白,谁扮演鹦鹉?请坐着的同学一起扮演观众。【绘本完整的故事以情景剧的形式呈现】
9. 绘本读完了,现在你知道聚会中隐藏的巨大而可怕的阴谋是什么呢?
板块三:联系生活,价值提升。
1. 为什么动物们会上蟒蛇的当?(小组讨论指名说)
2. 小观众们,你们会上蟒蛇的当吗?
※写在上课后的话:
春天不仅仅是美好,也需要时刻保持一颗警惕的心,留意身边的危险。
课堂上,老师紧扣“聚会”一词,让学生想象聚会时的快乐与美好;带着这份情感期待,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故事,在悬念迭起中调足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故事重构中练习思维与表达。在故事的结尾,学生们发现,美好的聚会居然隐藏着巨大的可怕的阴谋时,孩子们对身边的人和事自然而然,多一份理性的认识与思考。
这就是绘本带来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