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简介
●《三只饿狼想吃鸡》:三只饿狼躺在草地上,对面走来了一只鸡。三只饿狼没有去抓鸡,而是互相指使,要对方去抓鸡。结果,在只说不抓的情况下,错失了大好机会,让鸡给溜走了。
●《1只小猪和100只狼》:1只小猪在森林里被100只狼围攻。小猪居然没有被吃掉,反而在100只狼面前堂而皇之地逃走了。原因主要是狼们只想吃到更多的猪,让眼前的1只小猪趁机逃走了。
学习目标
1. 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合理推测“狼”说的话。
2. 采用语言描写,把推测到的内容清楚、准确地表达出来。
3. 在互文阅读中,懂得把握住时机,脚踏实地地合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推测“狼”说的话。
教学难点:采用语言描写,把推测到的内容写出来。
教学过程:
(一) 师生共读《三只饿狼想吃鸡》,合理推测故事内容
1.猜动物谜语:根据谜面描述的特征,进行猜测。
一物像狗又像狐,土黄衣服尾巴粗。
常在深山里面住,也到村里叼鸡猪。(谜底:狼)
2.预测起步:故事的开头。
★(出示:狼、鸡的图片)
师:这里有几只狼?这三只狼啊,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吃东西了。他们饿得都站不起来了,趴在了地面上。
师:迎面走来一只鸡。我们来学学它的叫声,咕咕咕。
生:连叫三声——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
师:鸡遇到三只饿狼,你觉得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生:我猜饿狼会去抓鸡。
生:我想鸡也许会被饿狼吃掉。
★(出示:封面、扉页)
师: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绘本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三只饿狼想吃鸡》。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绘本大师宫西达也叔叔。这本书既是他写的,也是他画的。我们给这三只饿狼,取个名字,分别叫狼大、狼二、 狼三。
★故事开讲,师生合作朗读。
师:三只饿狼正在睡午觉,就在那个时候……
生: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
师:鸡,是一只鸡耶!
生: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
师:远处走来一只鸡哎。这对饿狼们来说,是一顿美餐。如果你是饿狼,你会怎么做?
生预测:我会马上扑上去把鸡抓住。
师:瞧瞧,饿狼们是怎么做的。
狼大说:“喂,你去抓吧,我快饿死了,没办法动了。”
狼二说:“我还不是一样,我也饿得动不了了。”
狼三说:“我、我也……”
生:(远处越走越近的鸡叫着)咕咕咕……
师:狼大对狼儿说:“叫你去你就去!你去把他抓回来,我就把他做成烤鸡,大口大口吃下肚,很好吃的哟。”
生:(就快走到树边的鸡叫着)咕咕咕……
师:狼二说:“我才不要咧!你去抓啦!你去把他抓回来,我就把他做成炸鸡,刚炸好的、烧、烫烫的炸鸡,很好吃的哟。”
生:狼三听到这里,说道:“不要!你去啦!你去把他抓回来,我就把他做成烤鸡肉串,美味又可口,要吃多少就有多少哟。”
3.情节预测:故事的高潮部分。
师:鸡叫着“咕咕咕”都走过大树了。三只狼离鸡只有一步之遥了。此时正是抓鸡的最好机会。你猜猜三只狼,会去抓鸡吗?
生:(同意“会”的起立)
师:你为什么认为他们会去抓鸡?
生:因为三只饿狼肚子太饿了,所以他们会去抓鸡。
师小结:原因就是因为一个字“饿”。
生:(同意“不会”的起立。)
师:你为什么认为他们不会去抓鸡?
生:因为他们太懒了,不愿意自己去抓,只会让别人去抓。
师:原因也是因为一个字“懒”。
4.大胆跳读:故事的结尾。
★(出示:结尾)
师:狼大说:“哎、哎呀……,鸡、那只鸡……”
狼二说:“怎么……”
狼三说:“不见了?”
师:三只饿狼只有干瞪眼的份。他们究竟怎么会错失了这样好的一个机会呢?
5.预测写话:故事的高潮部分。
★(出示:被抹去台词的图片,了解三只饿狼在谈论着鸡的各种烹调方法。)
师:原来,他们还在“说”啊。请你根据画面,想一想,他们究竟说了什么?
生: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写作。
·每人负责写好一幅图:仔细观察四幅连续的画面,根据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行合理想象,把三只饿狼说的话写在方框内。注意使用上引号和下引号。
·写好后,按照画面的先后顺序,每人轮流朗读自己写的作品给小组内的同伴听。听听大家的意见,错的地方订正好。
★派两组代表朗读。
①按照画面的先后顺序,朗读写的作品。
A组: 1.狼三说:“我们把鸡留下,不要吃了吧!” 2.狼大说:“你去把鸡抓来,我要把她变成荷包蛋。” 3.狼二说:“我不高兴,你去抓啦,你去把她抓来,我要把她变成水煮蛋。” 4.狼三说:“不好啦,你去抓,你去把她抓来,我要把她变成煎蛋饼。” |
B组: 1.狼三说:“你去把她抓来,我们把鸡养起来,让她给我们生蛋,这样我们就有吃不完的蛋了,不会饿肚子了!” 2.狼大说:“对呀,我可以把蛋做成美味的荷包蛋。” 3.狼二说:“我要把蛋变成水煮蛋,才好吃呢。” 4.狼三说:“你们做的都不好吃,我要把蛋变成煎蛋饼,超级无敌好吃的。” |
②用“作者身份”评价。
师:假如你是作者宫西达也,你觉得哪一组写的故事内容最合理,会选进你接下来的故事中?
生:我觉得第2组比较合理,作者会选第2组。原因是第2组第2幅图狼三说的是鸡蛋,才有后面的荷包蛋、水煮蛋、煎蛋卷。
师(引导):这里最关键的是第1幅图到第2幅图,狼三究竟说了什么,才能让狼大想到要吃荷包蛋的呢?的确是的,在第2幅图中狼大说要吃荷包蛋,是因为在第2幅图中狼三说到鸡蛋,才引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以联系下文,进行合理地想象。
③揭晓原故事的答案,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出示:书中原文,进行对比阅读)
师:狼大说:“等一下……。如果我们今天把那只鸡给吃了,明天不就又得饿肚子了吗?”
狼二说:“嗯,有道理耶……”
狼三说:“啊,鸡蛋!就叫他每天帮我们下蛋吧!鸡蛋可是很好吃的哟——”
狼大说:“里面蛋黄黏糊糊的荷包蛋!”
狼二说:“不好啦,啪啦啪啦的撒点儿盐巴、可以一口一口咬着吃的水煮蛋比较好!”
狼三说:“不对、不对,再怎么说,还是沾满番茄酱、松松软软的煎蛋卷最棒!”
狼大说:“哎、哎呀……,鸡、那只鸡……”
狼二说:“怎么……”
狼三说:“不见了?”
师:故事还没有完哦。那只走得远远的鸡还有话要说哦!“我怎么可能生蛋呢?人家可是公鸡哪!”
生:咕咕咕……
(二)独立阅读绘本《1只小猪和100只狼》,迁移语言描写
师:自由地阅读《1只小猪和100只狼》的故事开端。
生:独立阅读。
师:(出示:故事的结尾——小猪在100只狼面前逃走了。)小猪怎么会在100只狼面前有机会跑走的呢?
生:仔细观察4个连续画面,想象100只狼说的话,把预测到的内容写下来,同样注意引号的正确使用。
学生的作品:
[第1幅] ·狼四说:“粉嘟嘟的脸蛋才好吃呢!” ·狼五说:“不好,不好,背上的肉才是最美味的。” | [第2幅] ·狼六说:“慢着——我们一共有100只狼,吃这么小的一只猪,只能吃到一小小口!” ·狼七说:“对,可能还有狼还吃不到一小小口呢。” |
[第3幅] ·狼八说:“有啦,我有一个好主意!我们不要吃这头小猪,留着它,让它去叫这只小猪回去叫一百只小猪来。” ·狼九说:“这个想法太好了,这样我们每一只狼,不就能吃到一只小猪了吗?” | [第4幅] 狼十说:“小猪,现在你马上去叫一百只小猪到这里来!要是你真的叫来了一百只小猪,我们就不吃你了。你听明白了吗?” |
师:朗读绘本《1只小猪和100只狼》原文,揭晓谜底。
师:想一想《三只饿狼想吃鸡》和《1只小猪和100只狼》,在写法上我们发现了什么相同点?
生:狼们都会说话。
师:对,是用语言进行描写。我们也可以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说话,自己创作出一个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老狼、老狼,你说什么
语言描写 引号——“”
想象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王燕老师在这里写点评】
互文的选择
互文原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两篇互文的主题接近:
1. 大狼的角色、性格特征;要选择内容、表达方式均如此相似的绘本,并非易事。这两篇绘本
大狼的角色:凶狠,狼的角色,《狼和小羊》里的狼,穷凶极恶地捉住小羊,找尽借口吃掉小羊,孙幼军《小猪唏哩呼噜》里的大狼先生,迫于生计捉猪果腹,学堂任教透出的寒酸与窘迫,让人又不仅怜爱同情起大狼先生。《狼大叔的红焖鸡》里的狼大叔,为吃红焖鸡,喂养小鸡,结果成为改过向善的狼大叔,具有拙趣的狼,傻气的狼,
《三只饿狼想吃鸡》《1只小猪和100只狼》这两则绘本里的狼是如此相似,正如教师在课堂里提炼出来的特点:“懒”、“馋”,看见猎物在前,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烹制,结果错失了大好时机。除了“懒”、“馋”,我们想到的还有“傻”,面对时机,白白错失,枉有空唏嘘。
空谈贻误时机
标题中的强弱对比
狼的形象与鸡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乃至标题中的数字,也给人强烈的对比感,三只饿狼与一只鸡,1只小猪和100只狼,这里的强弱悬殊,一目了然,让人顺理成章觉得
对侥幸逃脱的小猪和小鸡形象的解读,小鸡完全听到了饿狼的议论,却不慌不忙地行走,步履间的从容很有母鸡萝丝的风范。
至于小猪,它在飞快逃走的同时,不忘小声地嘟囔,小猪和小鸡的嘟囔,大狼听不见,读者听得见,有了这句嘟囔,小猪和小鸡的形象更加活泼可爱、灵动起来。
一旦读者翻开封面就能猜到结果,大多是没有吸引力的。
这样活泼可爱的形象,怎不叫人喜欢?
逻辑关系,表达的逻辑,思维的定势,
互文间的关系:
语言想象和训练上的应和
想象合理
教学设计:出示开头、结尾,合理预测故事高潮
尊重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
阅读文本数量的增加,文本语言表达的丰富,阅读交流议题的广泛,课堂阅读对话的自由
发现至上:重视阅读的体验感悟
以极其真诚的态度、极其恭敬的姿态尊重与珍视儿童的阅读体验。体验是儿童与文本直接对话的过程,体验也是儿童远离课堂阅读的功利性,充分享受阅读乐趣的过程。
附:
三只饿狼想吃鸡(文字)
文、图/宫西达也 翻译/米雅
三只饿狼正在睡午觉,就在那个时候……
咕咕咕……
鸡,是一只鸡耶!
“喂,你去抓吧,我快饿死了,没办法动了。”
“我还不是一样,我也饿得动不了了。”
“我、我也……”
咕咕咕……
“叫你去你就去!你去把他抓回来,我就把他做成烤鸡,大口大口吃下肚,很好吃的哟。”
“我才不要咧!你去抓啦!你去把他抓回来,我就把他做成炸鸡,刚炸好的、烧、烫烫的炸鸡,很好吃的哟。”
“不要!你去啦!你去把他抓回来,我就把他做成烤鸡肉串,美味又可口,要吃多少就有多少哟。”
“等一下……。如果我们今天把那只鸡给吃了,明天不就又得饿肚子了吗?”
“嗯,有道理耶……”
“啊,鸡蛋!就叫他每天帮我们下蛋吧!鸡蛋可是很好吃的哟——”
“里面蛋黄黏糊糊的荷包蛋!”
“不好啦,啪啦啪啦的撒点儿盐巴、可以一口一口咬着吃的水煮蛋比较好!”
“不对、不对,再怎么说,还是沾满番茄酱、松松软软的煎蛋卷最棒!”
“哎、哎呀……,鸡、那只鸡……”
“怎么……”
“不见了?”
“我怎么可能生蛋呢?人家可是公鸡哪!”
咕咕咕……
《1只小猪和100只狼》
“嘘,安静!”
“来啦,来啦!”
“口水都要流出来啦!”
“来,来啦!”
“嘿嘿嘿……”
“滚滚圆,好肥啊!”
“恨不得吃上一口啊……”
冲啊,弟兄们——
“呜哇!大、大灰狼——”
站住——
哒、哒、哒、哒、哒、哒
站住,站住——
哒、哒、哒、哒、哒、哒
咚咚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咚咚 咚咚咚……
“救命呀——”
最后,小猪还是被包围了。
“嘿嘿嘿,先吃哪儿好呢……”
“先吃耳朵好。”
“不要不要,还是先吃软乎乎的肚皮吧!”
“不好,不好,先啃猪爪怎么样?”
“肥肥的大耳朵才好吃呢!”
“还是吧唧吧唧地嚼尾巴吧!”
“慢着、慢着!俺们一共可有一百只狼啊!一百只狼吃一只小猪,一只狼顶多能吃到一小小口!”
“可、可不是嘛。一小小口,也填不饱肚子呀。”
“有啦,我想出来一个好主意!叫这只小猪回去叫一百只小猪来,咱们每一只狼,不就能吃到一只小猪了吗?”
“嘿,好主意!”
“这个主意可太棒了!”
“喂,小猪!现在,你去叫一百只小猪到这里来!是一百只哟!要是你叫来了一百只小猪,我们就不吃你了。你听明白了吗?”
“我们可在这里等着哟——”大灰狼们,笑嘻嘻地冲小猪挥了挥手。
“我才不会再回来呢!”小猪小声哼了一句,飞快地跑走了。
天黑了。“怎、怎么还没来?”
“这只小猪,也太慢了……”